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谭建光:志愿服务要在基层治理中更有作为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4-3-18 08: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志愿服务要在基层治理中更有作为

学习《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的体会



谭建光





近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的通知》,提出“全面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学细悟基层治理的战略定位、根本目的、重要任务、工作格局、体系要求、方式方法和工作导向。”在各级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也要积极主动认真深入学习《论述摘编》,并且作为开展志愿服务、关爱帮助群众、推动基层治理创新、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科学指引。为此,我结合近期阅读《论述摘编》的收获,撰写体会文章,提供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参考交流。


01
要加强引领:












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发展和壮大志愿服务力量


基层治理的创新发展,要在党的领导下吸引各类社会组织、各类志愿团体参与。尤其是要发展和壮大乡村社区的志愿服务力量,在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P52)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引领和支持下,涌现大量的社区志愿组织、农村志愿组织等,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变化的需要开展各类服务,围绕城乡群众的民生需求开展各类服务,在促进社区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做出了贡献。如广州启智志愿服务总队,在优秀共产党员李森的带领下,从十几人、几百人发展成为注册志愿者有十多万人的团队,在社区建设、邻里守望、帮困助弱、调解矛盾、文化营造等领域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活跃力量。又如新疆博州红星街道,成立“红星绣花针”志愿服务队,吸引各民族群众踊跃参与,在民族团结、邻里互助、节庆文化、青少年成长等方面开展关爱服务,促进和谐发展、减少矛盾冲突,为基层治理提供有益的探索。可见,基层党组织重视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地方,乡村社区的治理创新就较为活跃,解决基层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更有利于营造和睦发展的社会环境。


02
要深化服务:












充分发挥志愿组织服务群众和造福群众的作用


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创新的过程中,服务群众和造福群众是最有效吸引群众参与治理、共同营造良好环境的途径。这方面,志愿服务组织就要更多地发动志愿者奉献爱心、真情服务,关怀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幼幼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P17)也就是说,在基层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出生、成长、工作、养老等等,都需要获得党组织的关心和关怀,都需要获得志愿服务组织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曾经到两个社区考察志愿服务。一个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志愿者点赞的天津市朝阳里社区。这里的社区志愿组织从上个世纪的“老三送”即送煤、送菜、送炉具;升级为21世纪初的“新三送”即送岗位、送知识、送健康;再演化成为中国特色新时代的“新新三送”,即送快乐、送品牌、送服务等;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变化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减少社区问题的发生,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还有一个是宁夏自治区吴忠市金花园社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时候,提出志愿者“真正体现了行胜于言”。金花园的王兰花志愿服务队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0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0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7000多场次,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到实处,让群众对党组织和志愿者充满感激、充满感情。所以,在基层治理创新的过程中,志愿服务组织发挥志愿者的爱心热情,为广大群众提供真诚贴心的关爱服务,解决困难与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03
要促进协商:












志愿者是社区与农村“有事好商量”的活跃力量


新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吸引和激励群众参与协商、议事,共同解决基层问题,有效满足利益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P35)基层党组织推动下,志愿者就成为协助社区议事、帮助解决问题的好帮手。如我们调查访问的陕西省西安市东元路物流社区,在这方面就有积极的探索。这个社区由原来四个不同类型的家属院或者物业小区组合而成,初期产生较多矛盾,面临不少困难。在社区党支部领导下,通过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吸引居民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在暖人心、聚民意的过程中建设成为“四院一家亲”的幸福社区。社区引进的一个养老机构,派了白老师前来做养老康复服务。白老师则不仅仅做好本职工作的养老康复,而且积极主动承担起“有事好商量”的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他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居民群众如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的心理症结,通过非常体贴、非常舒心的话语调节矛盾、调解心态,让居民来服务站心理舒畅了。与此同时,他通过居民口中了解到一些涉及家庭之间、楼栋之间的矛盾问题,就及时反馈给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便于社区及时介入并解决问题,促进了社区、楼栋之间的和谐友善。据了解,有些原来情绪较大、怨言较多的群众,在白老师的真情沟通交流感染下,改变心态当了社区的志愿者,在做好事、帮助人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快乐。我们认为,社区与农村参与协调下,各种类型的群众就能够走到一起、聊到一块,倾诉心里想法,提出忧愁顾虑,在互相沟通和理解的过程中探寻共赢的途径,实现乡村社区的友善和睦、温馨美好。


04
要做好共治:












策划和实施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志愿服务项目


长期以来,社区与农村的治理工作,普遍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因为一些调整和改造的措施,都是部门机构确定后就实施的,缺乏群众的知晓和参与,难以赢得群众的认同。新时代的基层治理要改变这种状况,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P55)这样,“三个人人”的要求,就可以通过吸引乡村社区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共同建设社区环境、共同改善社区生活、共同活跃社区氛围,从而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如湖北省恩施市红庙社区一直以来面临区域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落后,社区服务精细化程度不高等难题。这一次,志愿服务“社区计划”就有的放矢、针对问题,探索以“绣花功夫”推进“无微不治”的精细治理机制。具体实施“六微精治”计划。即关注居民“微诉求”,助力社区“微公益”,灵活运用“微方法”,建设活动“微阵地”,满足群众“微心愿”,实现社区“微幸福”。不论是老社区居民还是新物业居民,不论是本地人口还是外来人员,都对社区微改造和生活设施建设提建议、谈想法,都参与到“社区更美好”的志愿服务之中。这样,志愿服务“社区计划”就针对存在的问题,针对改善的需求,一点一滴进行突破,一点一滴做出成效,让广大群众看到志愿服务的坚韧力量,感受志愿服务的创造价值。其实,很多社区在转型和发展中,都面临许多问题,农村城市化的社区有规范难、融合难的问题;老旧小区有改造难、协调难的问题;新兴物业小区有合作难、互助难的问题。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只有不回避问题,引领广大群众共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信任、获得支持,逐渐建好共同生活的家园。


05
要系统发展:












志愿组织促进构建有活力有效率的治理体系


基层治理不能零敲碎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有系统思维,要做好机制建设,要构建富有生机活力和实现高效治理的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P71)因此,我们要大力引进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管理规范,为乡村社区的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同时,更要发挥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骨干的力量,带头示范、积极探索,并且吸引基层群众参与其中,为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做出贡献。如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水田社区三祝里小区,在开展党建引领“闪光三祝里”建设的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统筹,党员示范带动、志愿者骨干积极奉献等作用的同时,更注重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群众的热情参与工作。一是小区居民的关注和参与。这些农村城市化,从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人群,最初对于“共治家园”建设参与热情不高,认为又是“搞形式”“图作秀”。但是,看到“闪光三祝里”激发居民的自豪感,环境改善增强生活的幸福感,各项活动加强社区的融合感,就逐渐了解、逐渐喜欢,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自觉热情参与共建共享。二是外来人员尤其是外来务工青年。他们原来对社区、小区的归属感不强,仅仅认为是“租房睡觉的地方”而已。通过“百姓家、百姓+”的社区氛围营造,以及为外来人员修缮休闲活动设施,提供社区生活便利等,就真正感觉“共治家园”是自己有参与、有收获的。于是,外来青工也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三是辖区和附近单位的人员。他们平时经过三祝里,印象不深、参与不多。如今,看到“闪光三祝里、共治好家园”的建设氛围特别温馨体贴,也体现对各单位、各企业人员的友好热情。因此,这些单位企业的志愿者也乐于参加友善社区、友好小区的建设,建言献策、捐资出力,让工作单位的外部环境更加美丽舒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共建共治共享就是需要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群广泛参与,才能够达到汇聚群众智慧、共创和谐社区的目的。三祝里小区的建设,通过党员志愿者示范带动,吸引不同类型的志愿者踊跃参与,构建起“闪光三祝里”“百姓家、百姓+”等富有生机活力的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治理体系既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雾里看花”,而是在党员、志愿者、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点一滴探索、一点一滴建设起来的,也能够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基础。


06
要推广善治:












志愿者也要学习和发扬新时代的“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从浙江走向全国,不断创新发展,产生更大影响,既是基层治理的宝贵经验,也是志愿服务学习借鉴的典范。习近平同志指出,“‘枫桥经验’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成果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实现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P86)我们发现,推广和普及“枫桥经验”,既要有法律、制度、科技、组织的健全和完善;更要有公德、自律、善良、理性的弘扬。我们曾经在项目评审的时候,遇到来自诸暨市枫桥镇的“红枫义警”志愿服务项目,就是推广“枫桥经验”,吸引城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平安建设的服务。最初,评委以为是公安派出所动员群众参与的项目。在答辩的时候,项目负责人解释说,“这个项目的起源,是一些商业街店铺的店主,看到公安干警保障平安、调解纠纷的工作非常繁忙,就主动提出来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自主服务,共同创建平安社区。”也就是说,商铺店主和员工感觉维护平安、化解矛盾,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都有帮助,就主动站出来组建“红枫义警”志愿者队伍,并且在派出所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发展壮大,产生社会影响力。从“枫桥经验”的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到“红枫义警”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发展,为各地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提供非常有益的参考借鉴。


07
要培育新人:












从勇于参与治理的志愿者中培养基层党建人才


基层党组织引领和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吸引优秀志愿者加入党组织,激励党员志愿者更加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样,有利于在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的发展中培养和发掘党建人才,并且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P110)在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都能够锻炼党建人才、培养党建人才,志愿服务是其中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一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推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我们在各地区调查辅导的时候,发现很多优秀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农村党支部书记,善于凝聚热心群众,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在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党组织负责人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和教育群众的能力。二是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参加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更加深刻领会党的宗旨,更加深刻领悟新时代新思想,增强为党工作的担当和责任。尤其是一些机关、单位的党员,通过“双报到”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和民生改善中做出贡献,也感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逐渐探索凝聚群众、教育群众的有效途径。在志愿服务的实践锻炼中,这些党员也成为党组织的骨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志愿者在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的时候,受到党组织的感染和吸引,主动加入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员,逐渐成长成熟,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骨干。如“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和负责人张佳鑫,也锻炼和成长为社会组织行业党委的副书记;又如广州启智志愿服务总队的负责人李森,在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中成长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广州市党代表等,发挥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枢纽作用。这些从青年志愿者成长为党员,再成长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带领广大志愿者、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具有特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时代孕育理论,旗帜指引方向。《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是引领社会工作发展的科学指南,也是引领志愿服务发展的科学指南。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者要认真细致学习和领会《论述摘编》的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更主动作为、更积极有为,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END




※感谢阅读※

编 辑:苏 敏

审 核:林锐斌


·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社志会」,搜索「sgzyzcjh」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400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