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强,孩子越弱。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对孩子“装傻”。
来源 | 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
有一次逛街,看到一个场面特别有触动。
我到了一个商场,看到一家服装店挺不错的,就进去挑了一件衣服准备试穿。旁边有个十几岁的女孩,里面的女士出来后,女孩立即走上前,帮助妈妈整理领子,铺平裙摆。而妈妈全程像个孩子,任女儿摆弄,最后女孩把妈妈拉到镜子前,说:“你看看,灰色多衬你的气质啊。”妈妈将信将疑左看右看,女儿又说:“你看看这个袖口和领口都很有设计感,裙摆也会垂坠,显得你脖子更长,身材更挺拔......”我听完不由得上前打听:“小姑娘,你看起来才十四五岁啊,怎么这么懂得服饰搭配啊!”“我女儿是我的顾问呢,她从小就喜欢研究衣服,小时候还经常穿我的衣服和高跟鞋显摆。长大点就挑剔我的品味了,非得要帮我打造新形象......” 妈妈立马像个小学生:“的确。经过你的指点,同事们都说我越来越年轻有气质了。”我问姑娘:“你这么用心的帮妈妈打造形象,那你妈妈为你做什么啊?”她和妈妈相视而笑,说:“她帮我做饭,还买奶茶给我喝。”“我笨啊,学习的事情我帮不了她,只能给她做点好吃的了。好在她自己争气,自己都做得很好。”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女生,可以挽着手和母亲逛街,还全程欢声笑语,和谐默契,这是什么原因?我见过太多与之相反的父母,他们或是企业高管、自身是教育系统的人、律师等,从职业属性来说,真的是属于智商比较高的人群。而正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社会经验充分的自信,因此他们热切期待给孩子做榜样,为孩子做选择。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太过认同自己是唯一正确的,能干的,就会引发一个冲突:你的孩子是错误的,不能干的。 我一个来访者说,他名校毕业,却很自卑,只要在超过5个人的环境,他就不敢说话。原因就是,他有个特别能干的父亲,小时候只要他表达任何看法,甚至转述一个新闻,爸爸就要出面纠正:“你这样说是不对的,应该那样。
你这个新闻有出入吧,下次要记得一字不漏的说出来,不然容易误导别人。” 爸爸执着的认为,他如果不纠正儿子,儿子就无法优秀,就发展受限了。 他没有考虑的是,他孩子还没有走出社会,就已经被他给限制了。
比如孩子成绩一般,好不容易考了九十分,希望获得表扬。结果聪明的妈妈马上说:“90分又没有了不起,你妈妈我小时候可是得满分的。”比如孩子她第一次穿衣服,或者第一次做手工,慢吞吞,会左右不分,把东西搞乱,桌子搞脏。聪明的妈妈就不耐烦了:“你都几岁了,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那当孩子下一次尝试新鲜事物之前,就会缺乏勇气和动力,因为过去妈妈的差评历历在目。结果聪明的父母就会大显身手,告诉孩子你该这样,该那样,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导,让孩子立竿见影,成为神童。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妈妈越是求胜心切,孩子越是心虚焦虑。因此结果往往是孩子没有领悟,却反而遭遇二次打击:“我都这样教你了,你还不会,那我也没话可说了。”聪明的父母为了摘清自己的责任,会暗示孩子:我很聪明,我的教学方法也很好,只是你能力太差,所以学不会。孩子如果敏感一点,会直接理解为:我是世界上最傻的人,我比不上父母一根头发丝,我完蛋了。这样的后果,孩子自暴自弃,未来也不再会求助父母了,因为害怕被羞辱。
有个朋友说,她从小就在聪明的父母下巴底下求生存。 二年级老师要古诗五首连背,她是全班背得最快的,一路小跑回来报喜,结果妈妈要求:背一个给我听听。
“你目无表情的背,这有什么用啊。我见过那些在电视里诗朗诵的孩子们,他们声情并茂,眼光灼灼的。你这个不行,要带着深刻的情感......” 在辅导孩子功课方面,我其他没有发言权,总以为在作文方面有指导权。结果我十分“聪明”的去看儿子的作文,再恬不知耻的告诉他,你开头不漂亮,中间情感太少,结尾不够有力度......然后儿子就气呼呼的说:“你就是说我的完全不行呗!然后他就怒了,说再也不让我看了。”我后来还死不悔改,又干预了一次,还给他创作了一次范文。因为他说“如果完全依靠妈妈写作文,即使被老师表扬了,也不是光荣的事”。我如梦初醒,顿时觉得自己智商为零,从那以后,也变成了只会做饭洗衣的笨妈妈了。虽然儿子并没有创作出什么佳作,但是他对我态度更好了,学习反而更自觉了。
看过一个商界名流的采访,记者问他:“听说你家族三代都是农民,你认为,他们是怎么影响你发展出这样优秀的事业的呢?”
“爸爸不管闲事,妈妈做饭好吃。
基本我从小要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自己决定,除非要找他们要钱,连省城都没去过的爸爸就问:‘这是要去做什么时髦事情哦。’
妈妈一看钱也不多,就对我说:‘我娃反正不会去干坏事,放心拿去就行。’” 后来他考上了重点大学,爸爸的心愿就是:你带张照片给我来看看你的学校。妈妈则有点舍不得儿子:你到了那么远,怎么吃妈妈做的炖肉哦。这对父母深刻知道他们自身有局限,所以一直就把家里大门敞开,让孩子可以自由的走出去,去做梦,甚至是去造梦。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在自己的事业上面更聪明,更面面俱到一点。但是回到家里,最好能收起“过来人”的身份,更不要以专家示人。孩子的自信是成长和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超越父母,他们就会绝望,继而放弃努力。假如父母不那么能干,不那么完美,不那么确信自己是唯一正确的,那孩子就有了他试错和进步的机会。他们不必担心回家被说教或者奚落,所以会有更多的勇气去闯,去追。*来源:周周,亲子教育和婚姻情感专栏作者,终身学习的妈妈。来源: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