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四地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实践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5-26 2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必须高度关心重视。“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饱含着对儿童的深切关爱。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儿童福利事业也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春天”。各地儿童福利机构在孤弃儿童养育过程中,不断提高标准化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养育水平,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实现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转型,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散居孤儿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纳入保障范畴,为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江苏、江西、安徽、西藏4省(自治区)的儿童福利机构,借鉴他们集中养育孤弃儿童、创新转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经验做法,助推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

“养、治、教、康”一样都不能少

  近年来,江苏省民政厅在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转型中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是将全省集中养育儿童的福利机构从63家精简到41家;二是于2020年10月联合省编办等14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的意见》;三是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省级福彩公益金1000万元,带动地方配套2亿多元,用于儿童福利机构设施设备配置;四是积极主动链接医疗、教育、康复等资源,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从“院内办院”向“开门办院”转变,使“养、治、教、康”更好地惠及社会困境儿童。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集中养育儿童福利机构的服务质量,“养、治、教、康”一样都不能少,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孤弃儿童的健康成长。

9bcde445e307dd166b1322bf0aab9aac.jpeg

江苏省常州市儿童福利院的老师在给孩子喂饭。童国洲 摄

  由“养活”到“养成”

  进入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满院的风车编织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在一楼活动室,孩子们正在进行体育康复训练。每个孩子由两名社工搀扶帮助,跳绳梯、模拟爬坡,孩子们步履蹒跚却都在很努力地完成训练。
  “类似这种孩子,需要一对一地制订大肌能训练计划,全方位改善他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生活自理、沟通交流、社会交往及智力认知等能力。”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副院长金峰告诉记者,“康复师需要运用多种康复知识融合,以引导式教育为主线,穿插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治疗ST、理疗等方式为孩子进行治疗,每2—3个月为孩子做一次全面的详细评估,根据实际效果调整计划。为了让保育员和老师之间零空白对接,福利院实行24小时‘养、护、康’一体化照料。”
  目前,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生活的200多个孩子,基本是重残孤弃儿童,“养护教”“养护康”“养护育”三个一体化项目,覆盖了院内所有儿童。每个项目团队为固定的班组儿童提供养护照料、康复矫正、特殊教育、体育训练一体化的服务和综合性照料,使孩子们都能得到关注和专业服务。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也实现了“安全零事故、院内零死亡、日间零卧床、康教零缺失、个案零遗漏”的“五个零”养育管理目标。
fca35b07dfae27624f6428d468f225e6.jpeg
江苏省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老师们在带着孩子们做游戏。供图: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

  由“院内办院”向“开门办院”转变

  徐州市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49年,是徐州市民政局所属集老人、儿童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多年来,徐州市社会福利院不断受到理念、管理、技术、人才、模式和资金等条件的制约,亟须创新寻求出路。
  2008年,福利院建设了徐州市儿童福利院儿童康复中心,扩展了福利院的服务范围。2012年,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新建了儿童福利院,将其中一层近60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儿童康复中心,购置大量的先进设备与设施。为了提升儿童康复中心的社会效益,解决徐州地区残疾儿童康复难的问题,福利院扩大儿童康复中心的服务范围。除为徐州地区的孤弃儿童提供服务外,社区家庭的残疾儿童也被纳入服务范围,充分发挥了公共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小程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1岁半时,父母发现他不爱哭闹,也不积极学说话,便带着他前往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经诊断,小程为“发育迟缓”。
  刚到福利院,小程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显得有些自卑。康复师了解小程的情况后,迅速帮他做了入院评估,并制订了专属的康复治疗计划和心理辅导。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小程就从只能说出简单叠词到可与人进行日常交流、讲短篇故事、进行互动游戏。尽管言语清晰度还有待改善,但是小程的变化让父母高兴得不得了,对福利院的付出由衷地表示感谢。
  徐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助理王胜钦介绍道:“福利院坚持‘开门办院’,与社会力量开展儿童医疗康复、特殊教育方面的合作项目。他们的参与为福利机构带来了儿童医疗、康复、特教及管理经验,提供了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了福利机构业务管理能力。而且,这些康复治疗都是在残联的指导下开展的,残联还会根据儿童残疾程度每年给予相应的补贴。”
  由“收养照护”向“脱贫攻坚”拓展
  为加快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贫困家庭重病和残疾儿童生存状况,2018年初,常州市委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确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常州市儿童福利院专业人才队伍和设施设备,面向全市范围免费为贫困家庭中3—12周岁的残疾儿童开展“养护康训”一体化服务项目,实现服务对象由“收养照护”向“脱贫攻坚”拓展。
  小宇是一名唐氏综合征患儿,智力残疾二级,听说常州市儿童福利院“养护康训”项目可以将孩子全托,就带着希望来了。
  2018年底,小宇刚入项目时,只会叫“爸爸、妈妈”,常常面无表情,不与他人交流。现在,他可以叫出项目内小伙伴们的名字,见面时会主动和叔叔阿姨打招呼,会握笔完成简单的填色游戏。
  随着小宇的不断进步,小宇的父母对“养护康训”项目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在送回小宇时,总会叮嘱:“要好好听老师的话,爸爸妈妈下次还来接你。”并满怀感激地向工作人员说:“谢谢你们。”
  常州市儿童福利院办公室主任胡英介绍,在不改变监护人(即生身父母)法定义务的前提下,常州市儿童福利院采取日托、周托或全托的方式,为51名困难家庭残障儿童免费提供阶段性的全方位“打包服务”。家长普遍反馈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满意度达到100%。

安徽

从养活到养好,从保生存到保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民政厅为破解新形势下儿童福利与保护体系专业化不足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围绕福利机构转型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联合12个部门于去年印发《关于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

8ac5cf5e0ac2768aa2fbaa42b1b2d5c2.jpeg
安徽省定远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定期组织活动,走进校园,为孩子们送去各类物品。图为在“牵手关爱行动”中,孩子们开心地展示着自己的画作。供图:定远县民政局

  让县级孤弃儿童享有更好的资源

  始建于1949年的合肥市儿童福利院与共和国同龄,是安徽省内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近年来,本着“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儿童福利院分两批接收了来自长丰县社会福利院和肥东县社会福利院共21名孤弃儿童来院生活,让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内的孤弃儿童也能够更好地享有“养、治、教、康”等方面的资源。
  来自长丰县社会福利中心的8岁的乐乐,进入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已经快8个月了。乐乐患有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为了帮助乐乐融入这个新家庭,院里的老师和家园妈妈相互配合、逐步引导,不断鼓励乐乐表达自己的喜好,并尽量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事情。“前几天,我们组织活动,他穿着消防员的扮演服,模仿着消防员的动作,还跟我们说长大也要做一名伟大的消防员呢。”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办公室副主任昝冰洁说。
  据了解,21名孩子在经过精准科学的评估后,都在合肥市儿童福利院进入了适合自己的班级,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优化提质的道路上,合肥市儿童福利院还将业务拓展到社区贫困家庭患儿的康复。他们与安徽省、合肥市残联等机构合作,成立“萤火之光,照亮你我”社区康复服务帮扶项目小组,将多年来在残疾儿童康复、养育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带入社区,以“全人、全程、全纳”的康复理念,帮助社区困境儿童获得更好的康复治疗和家庭护理知识,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质量。
48b20dc61587112095db4e32946514b6.jpeg
从长丰县社会福利中心转入安徽省合肥市儿童福利院,3岁的欢欢经过近一年的生活,现在爱笑、爱玩,经常受到护理员妈妈的称赞。供图:合肥市儿童福利院

  为留守、困境儿童营造健康生长环境

  根据省民政厅要求,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要向儿童福利指导中心转型,受民政部门委托承担儿童福利相关工作。
  滁州市定远县于2020年7月将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为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采取“三助一评”的做法,认真履职尽责,为全县留守、困境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今年12岁上的小畅,属于智力三级残疾。小畅的母亲因痴呆而走失,父亲于2020年5月死亡,爷爷奶奶也去世多年。李畅的情况被村民委员会上报后,在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协调下,当年就转到市级儿童福利院,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主要职责就是协助县级民政部门指导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开展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实完善基层儿童福利督导服务体系职责;做好“政策宣讲进村(居)”,目前已举办“父母监护法律课堂”“儿童自护课堂”“防溺水知识”等讲座200余场次,惠及60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政策解答”宣传手册5000余份;做好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的培训工作,对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的儿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做好全县散居孤儿走访评估工作,每半年对全县130名孤儿、19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部分留守儿童进行走访评估,发现家庭经济存在困难的、家长或监护人不力或监护不到位、儿童受到侵害等情况,及时反馈给乡镇和县民政部门,采取措施,有效维护儿童生存权益。

江西

在“新家”的幸福生活

  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孤儿数量持续下降,残疾比例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相对不足,这些难题如何破解?近年来,江西省按照“原地出资、异地代养”原则,将分散在各县区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孤弃儿童集中到条件好的儿童福利机构养育,使他们普遍享受到更好的“养、治、教、康”服务。

cbd13eda08db15d20c3b4b44aa15daef.jpeg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儿童福利院的老师带着孩子读绘本。供图:新余市渝水区儿童福利院

  让孤弃儿童享受更专业的服务

  在赣州市儿童福利院,每次走过康复训练室、特殊教育室、引导式训练室、感觉统合室等多个功能室,李丰总能听到孩子们欢快的嬉笑声。
  李丰是赣州市儿童福利院的负责人。“五一”前夕,李丰带领工作人员忙碌起来,既要照料好院内孩子们的生活,又要做好迎接更多孩子的准备。经过精心筹备,来自周边6个县(区)的32个孩子搬进了赣州市儿童福利院的“新家”。
  李丰告诉记者,随着这32个孩子入住,再加上原来从章贡区、南康区、上犹县、龙南市接来的42个孩子,赣州市全面实现了孤弃儿童集中养育。
  “赣州市儿童福利院是江西省18个儿童集中养育机构之一,设施新,标准高,拥有综合楼、育苗楼、多功能楼三大主体建筑和20多个功能室,同时,也是我省康教融合服务省级地方标准的实施单位之一,儿童集中养育后效果非常明显。”江西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四级调研员刘学平告诉记者。
  在刘学平看来,赣州市儿童福利院是江西省推进孤弃儿童集中养育的缩影。政府对儿童福利事业日益重视,省政府已经把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纳入民生工程。2018年以来,省级统筹安排4324万元对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萍乡市等地的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提升改造或新建,全省集中养育的儿童福利机构设施条件得到大幅度提升。
dd1d7a7a6211ae8e76cfd4f0af68b89c.jpeg
江西省赣州市儿童福利院的老师教孩子画画。供图:赣州市儿童福利院

  “类家庭”给孤弃儿童家一般温暖

  在南昌市社会福利院中,杨小娟家里摆满了各种花草,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墙上的“全家福”中,除了杨小娟夫妻俩,还有6个孩子。
  安安(化名)是一个发育迟缓且马蹄内翻的孩子,刚2个月就进入杨小娟家庭。对孩子的情况,杨小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孩子到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回家后按照老师教导的方式训练,日复一日给孩子做腿部按摩……
  一年后,安安牵着杨小娟的手站了起来,学会了独立行走。在小安安“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中,杨小娟心里充满了甜蜜。
  如今,杨小娟进入福利院做“妈妈”已经九年了。从最初的慌慌张张到现在熟悉儿童护理、特教与康复等各种技巧,杨小娟坚守在孩子们身后,成就了小家大爱。
  据南昌市社会福利院院长谭明珠介绍,该院开展“类家庭”养育模式已有19年。根据“类家庭”养育技术指南,小至一周的菜单,大到家庭养育各项目标的制定,条条细目化,样样具体化,做法清晰化,养育规范化,实现了家庭养育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转变。
  与南昌市社会福利院相比,新余市渝水区儿童福利院开展的“类家庭”养育要晚一些。2020年,渝水区儿童福利院加大投入,孩子家庭式养育率达100%。
  2018年12月,分宜县社会福利院的孩子飞飞(化名)搬到了渝水区儿童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院长黄新霞还记得,那会儿飞飞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见人便躲,认知能力较差。
  经过评估,黄新霞为其安排了“爸爸妈妈”和新的“姐姐妹妹”,“家人”的陪伴弥补了她心灵的缺失。两年过去了,飞飞早已适应了新家的生活,情感认知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为更好地做好“类家庭”养育,渝水区儿童福利院引入专业“家庭顾问”带领“父母”为孩子布置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引导“父母”及时回应孩子的生活发展需求、疏导爱心妈妈常年工作积累的情绪,有效地提高了“类家庭”养育质量。
  刘学平认为,在“类家庭”中,爱心父母营造家庭氛围,集中精力照护相对固定的几个孩子,孩子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和情感支持,这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推进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
  相对于儿童集中养育机构,江西省的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加快转型升级,释放更多资源,服务困境儿童。
  到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探望阳阳(化名),看着阳阳的笑脸,湖口县民政局儿童福利股股长邓彬告诉记者,由于智力残疾,阳阳一直辍学在家。2020年,在湖口县民政局和湖口县未保社工站的帮助下,阳阳成功在九江特教学校入学。
  “不少像阳阳一样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陷入困境,但他们并没有被遗忘,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正在呵护他们成长。”邓彬说。
  邓彬所说的“隐形的翅膀”,实际汇聚了多方面的力量。湖口县大力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2018年,湖口县儿童福利机构与湖口县救助管理站合并,组建成立湖口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社会工作机构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力量。2020年初,湖口县积极争取了九江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并委托县众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具体负责。
  据众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工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心理以及家庭状况,根据需求建立服务档案,为儿童提供心理抚慰、情绪疏导、亲情关爱等服务。
  发放困境儿童生活补助金、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队伍、举办儿童督导员培训班……湖口县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正在帮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当前,江西省形成了儿童集中养育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其他非集中养育儿童福利和未保机构转型发展、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新格局。”江西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集中养育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发挥了主导作用。其他儿童福利机构继续保留机构、人员、场地,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发展,通过链接各方资源,共同筑牢织密未成年人关爱保障网。



西藏

让雪域高原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西藏自治区儿童福利机构和特困供养机构数量较少,乡镇、村较为分散,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特别是乡镇财力有限,使孤儿收养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2015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有意愿的五保对象全部在县以上集中供养机构集中供养和所有孤儿全部在地市以上集中收养”的目标,这一目标被称作“双集中”。6年过去了,4846名孤儿如今生活得怎么样?落实“双集中”要求的过程中,孤儿集中收养的效果如何?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记者连线了2家儿童福利机构。

78c42e707cd5be49134ff1bd9b6c5d55.jpeg
在拉萨市儿童福利院,孩子们跟着妈妈读绘本。供图:拉萨市儿童福利院

  遇到妈妈,既幸运又幸福

  2013年是拉萨市儿童福利保障的一个分水岭。“2013年以前,拉萨市没有公办儿童福利院,只有8所民办孤儿院。”拉萨市儿童福利院院长诺布卓玛告诉记者。
  2013年2月,占地面积12亩的拉萨市儿童福利院建成投入运行。8所民办孤儿院共计156名孤儿被接入拉萨市儿童福利院。也正是这一年,自治区“双集中”政策开始实行,拉萨市儿童福利院将市属八县(区)的社会散居孤儿全部集中到院里,孩子猛增至360余名,院占地面积扩建至83亩,设置床位560张。
  院里将这360余名孤儿分成18个爱心家庭,每个家庭由一名全职妈妈和17—20名孩子组成。为了留住妈妈们,儿童福利院想尽办法申请公益性岗位,逐年提高待遇,妈妈们的工资从不足1700元涨至现在的6000余元。
  这些妈妈们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感情。共同生活的6年里,洛桑卓玛妈妈对每一个孩子都倾注了心血。孩子们也都很爱妈妈。小贡在外地上学时特意买回了一条保暖围裙送给妈妈。“她说让我冬天别冻着了。我真的很感动。”说起这件暖心事,洛桑卓玛妈妈仍然有些小激动。
  在甘肃兰州上大三的小贡来自民办孤儿院,她很有感触地说:“我能遇到现在的妈妈,既幸运又幸福。”
9dc42f82e0a27b5521132ec5309f1f7a.jpeg
孩子们聚在一起过生日是昌都第二社会福利院的传统。供图:昌都第二社会福利院

  从县里到市里,她有了二次生命

  与拉萨市儿童福利院不同,昌都第二儿童福利院养育的644个孩子中,集中收养的孤儿有406名。
  这个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儿童福利院,占地36514平方米,设置800个床位,是集孤儿养育、教育、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福利机构。“昌都市有两家儿童福利院,我们主要照顾小学及以下年龄段的孩子。”昌都市第二儿童福利院院长德拉说。
  在这里,也同样实行爱心家庭管理模式。现有30个爱心家庭,每个家庭由一名爱心妈妈与8—12名孩子组成。“从县里过来的孩子们,从初来时的胆怯、不适应,到现在的活泼、自信、开朗,我能感受到他们在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德拉说,“尤其是那些患有重病的孩子,他们在这里相当于有了第二次生命。”
  来自察雅县的小洛松,今年刚9岁。2018年被转入昌都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时,光着头,两腮肿大,像个小男孩。“她被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肺部感染。”由于洛松卓嘎的情况十分危急,德拉立即安排医务人员陪同她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治疗,在成都化疗、住院将近一年。
  “后来医生告诉我们,化疗已经没有作用,建议我们带她回家好好静养。”于是,德拉将小洛松接回院里,为她寻藏药、加强营养,用尽各种方法帮她调理身体,并配备爱心妈妈专门照料她。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和凭着自己的顽强毅力,小洛松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与正常人无异,自理能力很强,目前已经就读小学二年级。
  记者连线的两家儿童福利机构,只是西藏自治区孤儿集中养育工作的缩影。据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处处长王大军介绍,如今在西藏,已经实现了孤儿集中收养率100%的目标,让孤儿享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多体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来源:《中国社会报》、中国民政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99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