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我们为什么关注“儿童公益素养教育”?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2-6-9 09: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文节选自《重新定义成长——儿童公益素养教育发展报告》第一章(研究简介)和第二章(宏观环境),该报告是老牛兄妹基金会支持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开展的“儿童公益素养提升计划”项目的一部分,报告和相关案例已经于2022年6月1日发布。本文作者:李洁、程芬等。


本报告所研究的“儿童公益素养教育”,指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商业性教育机构四类主体,以未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开阔视野、丰富生命体验、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能力、培育慈善意识、引导利他行为为目标开展的教育活动。报告基于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大教育理念框架,从需求与供给两端,梳理社会各界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域开展公益慈善教育的创新实践。

091229mwn4l5bb8ntwqm8q.png

第一章 研究简介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备受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的数量逐渐增加,互联网公益平台发展风生水起。但是,从每万人拥有慈善组织数量、全国捐赠总额占GDP比例、人均捐赠额、志愿服务参与率等指标来看,我国的慈善事业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水平。在世界捐赠指数(World Giving Index)排名中,中国连续多年排名垫底。这个结论固然有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偏差,但也不可否认,我国慈善事业尚处于发展不均衡、现代公益观念有待普及、公众参与机制尚未完善有关。长远来看,这将影响公益慈善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过去较长时间内,我国的公民道德培育和针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未受到足够重视,导致我国青少年在观念和行为上一度暴露出不少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于201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高中生的人生价值观看重‘家庭美满’和‘收入高’,但社会奉献意识略有不足”,“对‘当地的事’、‘国家的事’关注度也较低,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不多”。2015年另有一个针对全国60所中小学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中从未参加过课外公益活动的占63.6%,经常参加的只占7.2%;而小学生经常参加课外公益性活动的只有16.9%,参加课外公益活动3小时以上的只占4.2%。


下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教育已经引起各方面重视。2016年,慈善法第八十八条提出“国家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也成为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责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四德”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指出“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并要求“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要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更好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其根本目的是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政策出台后却看到不少家长从“鸡娃”进入到“躺平”的状态,陷入了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甚至如何与孩子相处的迷茫,加之受新冠疫情影响,两年来儿童自伤自杀事件频发,痛心之余也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并尝试立足公益慈善行业,寻求破解教育之困的举措。


公益慈善与教育的联系一直非常紧密。一方面,从汉代的“义学”到新中国的“希望工程”,公益慈善对教育的支持由来已久;另一方面,慈心善举自古以来便是“四端之心”及“理论五常”的生动诠释,慈善的道德属性使其具备了促进参与者自身道德发展和感召受助者和旁观者的教育功能,公益慈善教育成为推动儿童发展的积极举措。


儿童素养教育是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的重点资助领域之一。2019年基金会支持本团队开展了“中国基金会在儿童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从公益基金会支持教育的角度,对基金会参与儿童教育议题支持的现状进行了扫描和梳理,为基金会及其他在儿童教育领域开展工作的组织提供了更丰富多元和有价值的经验参考。2021年,基金会继续支持本团队开展“儿童公益素养提升计划”,旨在通过慈善启蒙和行动参与提升我国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领导力的同时,也为社会培育认同现代慈善理念、具有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本报告为“儿童公益素养提升计划”的项目成果之一。基于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大教育理念框架,结合文献研究、访谈资料与问卷调查,报告从需求与供给两端,梳理家长、学校、社会组织和商业教育机构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域开展公益慈善教育的创新实践,并对标考察国外儿童慈善教育的成熟经验(主要是美国和法国),希望为国内构建儿童公益素养模型、发展中小学生慈善教育提供基础。


概念界定


为保持研究术语与政策语言的统一,本报告相关概念界定如下:


“儿童”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本报告按教育阶段重点关注幼儿园到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儿童;


“慈善”以《慈善法》为语境,除用于专有名词和引用原文外,其余均以“公益慈善”表述;


“公益素养”是一个新概念,本报告侧重“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中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包括学生对慈善的认知(辨别真伪好赖、基本常识和发展规律)、态度(亲社会,向善,共情、利他等情感倾向,以及认可慈善事业的社会价值)和能力(参与、策划、组织能力以及通过慈善参与社会事务、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和领导力等)。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指家庭、学校、社会组织、营利性教育机构四类主体,以未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开阔视野、丰富生命体验、提高社会责任感、培育慈善意识、引导利他行为为目标开展的教育活动。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分析,对“儿童公益慈善教育”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明确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


(二)案例分析法:以“慈善教育”“公益教育”“公益慈善教育”为关键词,通过网络搜索、公开征集、访谈等方式,以北京、上海、武汉、深圳、成都等城市为重点考察对象,收集学校、社会组织、商业机构开展儿童公益慈善教育的案例,梳理国内儿童慈善教育现状;分析以美国、法国为重点的域外研究与资料,形成国际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典型案例。


(三)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儿童公益慈善素养和公益慈善教育的认知、家庭公益慈善参与现状与教育需求三个方面进行调研。鉴于本次研究的探索性特点,采用了便利抽样方法,以在线填写方式向课题组可触及的家长群体发放,最终回收问卷675份,有效问卷598份。


研究局限


本次研究在梳理儿童公益慈善教育现状时,学校教育和国际经验以网络资料为主,社会教育补充了个案访谈资料,家庭教育以问卷资料为主,受时间和渠道限制,难免挂一漏万,对儿童慈善教育全貌的呈现有失偏颇;问卷收集方式为互联网非概率抽样,样本的代表性不足,描述性统计结果推广价值不大,但对于了解家长认知和需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待未来的研究能够通过更科学的方法,获得最大限度体现全国儿童慈善教育总体状况的样本数据,也期待以本次研究抛砖引玉,与关注儿童慈善教育的同仁有更多交流与探讨。


091229qdj7vn06vzxnjqjs.png

第二章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宏观环境

政策环境


政策法律为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发展提供支持依据

国家层面政策法律倡导与支持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发展。2011年,“慈善文化教育”写入民政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成为政策支持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发展的开端;2014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慈善人才培养”和“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2016年《慈善法》第八十八条“国家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为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政策支持家校社协同共育培养儿童公益慈善意识。2020年《公益慈善基础设施建设报告》中将教育列为培养慈善文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培育慈善文化的另一抓手是与教育相结合,推动校内校外慈善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的认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明确提出要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科协、关工委等组织的育人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儿童公益慈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


政策鼓励开展公益慈善实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2016年新《义务教育法》将“实施素质教育”在法律层面规定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的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素质教育政策鼓励儿童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是重要内容,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是教育创新培养人才模式的重要实践。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列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十大任务群之一,成为学生体悟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强化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091229qv8gpikmzvg0b2y8.png

表 1 政策文件中与儿童公益慈善教育相关的内容


经济环境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投融资和消费支出有望增长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有望成为教培投融资蓝海。受“双减”政策影响,儿童教育培训市场面临从学科教育向非学科教育转型。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在开展校外培训时,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公益慈善活动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实践的重要形式,有望成为素质教育行业新业态,为教培投融资提供出口。


家庭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投入有望增加。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投入意愿和力度较大。从家庭消费支出来看,2015-2020年间,教育文化消费支出占比在11%左右。《中国商业教育辅导市场消费力报告》显示,校外学习已经成为大部分中国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必选项,52.3%的家庭都会给孩子报名校外的辅导班或课程,据估算2019年全国课外辅导市场收入将达到4751亿元。调查显示,81.4%的家庭对于课外培训或者辅导选择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辅导;33.0%的家庭支付于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类培训,14.7%用于体育类培训,其余则归属于科技类的培训。受“双减”政策影响,占校外培训投入八成以上的学科类课外培训投入将有望向非学科类转移,素质教育培训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公益慈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细分领域之一,也有望获得家庭校外教育投入的青睐。

091229fbf6vt7j6bv3ft36.png

图 1 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及占比(2011-2020年)

社会环境


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助推儿童公益慈善教育


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向善氛围持续深化。2020 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对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部署,首次提出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明确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在共同富裕政策背景下,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事业在自愿基础上发挥重要作用,配合税收激励等相关政策,个人捐赠积极性不断提升。《中国捐赠百杰榜(2021)》显示,2021年中国捐赠百杰共有104位上榜人(多人并列),上榜门槛达3000万元,捐赠总额697.24亿元。共同富裕下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人人公益的社会向善氛围和公益慈善行业加速发展,为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抗疫行动让公益慈善特别是志愿服务融入日常生活。《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及全球治理形成一次大考,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在危机与变局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无论慈善资源投入还是志愿服务行动,公益慈善进一步纳入公众视野融入日常生活,为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常态化提供了契机。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潜在服务对象规模较大。据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在园幼儿4818.26万人;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08万所,在校生1.56亿人;其中普通小学15.80万所,在校生10725.35万人,初中5.28万所(含职业初中10所),在校生4914.09万人;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2万所,在校生2494.45万人。从幼儿园到普通高中,2020年在园(校)生规模达2.3亿,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市场规模可观。


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推动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创新发展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教育比如直播、MOOC、在线会议等技术应用快速发展,为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利用现代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互联网慈善发展为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互联网+"背景下的公益慈善事业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时期,实践形式从募集善款为主要功能向着公益信息传播与动员、募集善款、信息公开与互动的多元整合的路径发展,提供了一种开放、高效、便捷的实现公益慈善目的的新的模式与路径。儿童公益慈善教育的主要对象成长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又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互联网+公益慈善的发展,为创新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利契机。


091230g8t8nn9t88knk83n.png

安全有爱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基础。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接班人,是家庭和国家的希望。向上向善的自由成长,是每个生命的本能力量。研究团队希望本报告给教育界、慈善界、家长以及其他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人带来启发。如对本报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或者有相关创新实践或项目案例希望分享,欢迎发送电子邮件至chengfen@bnu1.org与课题组联系。

091230xyk4wwuahwywh4kh.jpeg

主笔

李洁

儿童公益素养提升计划项目顾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原助理院长

091230yylzpylg4pqgql55.jpeg

主笔

程芬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助理院长、政策规划师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国公益研究院」,搜索「BNU_CPRI」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99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