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公益素养 | 谁需要“儿童公益素养教育”?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2-6-10 23: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文节选自《重新定义成长——儿童公益素养教育发展报告》第三章(需求分析),该报告是老牛兄妹基金会支持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开展的“儿童公益素养提升计划”项目的一部分,报告和相关案例已经于2022年6月1日发布。本文作者:李洁等。


本报告所研究的“儿童公益素养教育”,指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商业性教育机构四类主体,以未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开阔视野、丰富生命体验、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能力、培育慈善意识、引导利他行为为目标开展的教育活动。报告基于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大教育理念框架,从需求与供给两端,梳理社会各界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域开展公益慈善教育的创新实践。

232024i0cz7q7q3a413z4x.png


第三章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需求分析

一、对于儿童:符合儿童发展需要和权利保障

(一)有助于促进儿童发展

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对公益慈善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2],从伦理学的视角,有助于儿童道德发展;从心理学的视角,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从社会学视角,有利于儿童利他主义形成;从公民学视角,有利于培养儿童社会责任。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有助于儿童自身发展,为儿童成年后良好社会功能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保障儿童受教育权

正如前文所提到,“慈善教育”的一类含义是指公益慈善力量办学、助学,有学者认为慈善资源对教育的支持是公益慈善教育效果的体现。受教育权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公益慈善教育有利于慈善文化普及和捐助者教育,从结果上保障慈善资源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保障每个儿童都能接受教育。


232024pz00zg0fd8005gf9.png


二、对于家庭:符合家长教育观念转型方向

(一)家长重视儿童全面发展,道德品质培养最受关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长对儿童的教育理念逐渐开展向全面发展转型。2018年艾瑞咨询调研表明,3-15岁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兴趣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而学习成绩相对次要;《2021年中国家庭教育白皮书》调研进一步表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养成和品德培养,学习成绩也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本次调研也了解了家长平时最关心孩子成长的哪些方面,最关心的是身体健康(85.1%),其次为道德品质(81.4%),再次为人身安全(73.2%)、心理状况(67.2%)、日常行为习惯(69.9%),学习情况(66.39%)。相比学习成绩,家长更看更孩子的健康和品德,这一结果其他调研结论相一致。

232024q73nr77c8797ww97.png

图 2 被调查家长最关注儿童身体健康和道德品质的成长


从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两个维度的调研表明,家长希望儿童全面发展,最关注“学会求知”和“健康生活”。家长普遍认可德智体美劳应全面发展,从重要性来看依次为德、智、体、美、劳。在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排序方面,家长认为“学会求知”的重要性最高,其次为“学会发展”和“学会做事”,然后为“学会共处”和“学会改变”。在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个方面的重要性排序方面,家长认为健康生活最重要,其次为学会学习、人文底蕴、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实践创新。


家长认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排序依次为“有温暖的家”、“有朋友”、“有社会地位”、“有钱”、“有权利”、“其他”。可见在家长看来,对孩子的一生而言,家庭和朋友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方面,而这样的价值取向也更符合孩子的期待。《2018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对四、八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孩子看来,“有温暖的家”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排名第一位。

232025hd88bb1i0qc17dq7.png

图 3 被调查家长对子女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的看法


(二)九成家长认可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并有较强的参与意愿


超六成家长认为儿童公益慈善教育“非常重要”。从家长对培养儿童公益慈善素养的重要性调查来看,九成以上的被调查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公益慈善素养比较重要,参加过公益慈善活动的被调查家长认为培养孩子公益慈善素养“非常重要”的占比相对较高,为64.5%。相对于男性被调查家长,女性家长更重视儿童公益慈善素养,选择“非常重要”的女性被调查家长中比为68.5%,男性家长为41.1%;西部地区被调查家长认为培养孩子公益素养“非常重要”的占比最高,达73.6%,其次为东部地区,为55.8%,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45.5%和41.2%。

232025mgg0u6gs9t6zs5s6.png

图 4 被调查家长对儿童公益慈善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近九成家长有较强的儿童公益慈善教育需求。从公益慈善教育的需求来看,近九成被调查家长表示愿意让孩子参加专门的培养儿童公益慈善素养的活动,非常愿意的占比为62.4%,比较愿意的为26.8%。女性被调查家长对参与儿童公益教育的意愿高于男性,选择“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的达91.2%,“非常愿意”的达71.3%,男性为86.0%,“非常愿意”的仅为48.7%。

232025xdfyghdywwhsg3z2.png

图 5 被调查家长参与儿童公益慈善教育的意愿


公益教育活动的参与意愿随被调查家长对儿童公益素养重要性认知升高而升高。认为培养儿童公益素养“非常重要”的被调查家长,选择“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的占比为95.9%,其中“非常愿意”的占比达83.5%,其次随重要性的降低,选择“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的占比依次为85.3%,66.2%和50.0%。


从付费意愿来看,被调查家长为学校和公益组织开展的公益教育活动付费意原较高。学校组织的活动付费意愿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实践活动”“课后服务”“选修课”,公益机构组织的活动付费意愿由高到低依次为“提供的实习机会”“实地探讨活动”“志愿服务”“培训活动”,为商业活动付费的意愿普遍较低,依次为“研学旅行”“商业机构组织的公益活动”“商业机构开设的公益教育课程”。


表 2 被调查家长对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活动的付费意愿

232025h7m8q7kv8ovmplem.png


时间、渠道和可信度是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活动的三大瓶颈。被调查家长认为开展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挑战是时间、渠道和可信度。从时间上的挑战来看,被调查家长主要认为孩子没时间或(和)自己没时间带孩子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从渠道挑战来看,有些家长认为当地缺乏相应的活动资源,有些家长认为活动流于形式,可持续性不强;从可信度挑战来看,部分被调查家长的顾虑一方面在于社会总体公益慈善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也提出自己缺乏甄别公益慈善活动的能力;另外,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部分家长也提出参加线下活动安全问题的顾虑。

232025lsl5yi0yonlnney4.png

图 6 被调查家长认为开展儿童公益慈善教育的主要挑战


232025dhb227rhrck227ye.png


三、对于学校:有利于全面落实推进素质教育战略

(一)有利于学校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社会关爱、责任担当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201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由教育部委托下的北京师范大学负责研究编写而成,构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明确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三项内容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社会责任要点为:“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有利于学校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下,构建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校本课程体系。


(二)有利于不同教育阶段学校落实学生培养目标


公益慈善教育有利于幼儿园阶段儿童社会性发展目标落实。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是社会领域的重要目标。2012年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五大领域32个学习发展目标与具体要求,进一步强调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社会领域的目标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人际交往细分为4个目标(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爱尊重他人),社会适应细分为3个目标(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公益慈善教育有利于中小学阶段学校德育工作和综合实践活动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目标落实。从德育工作来看,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对各学段德育工作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进行了补充说明。小学低年级的目标为形成有责任心的良好品质,小学中高年级为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初中应形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高中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从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来看,德育课程体系包括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小学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初中的《思想品德》、普通高中的《思想政治》,儿童公益教育的相关内容均蕴含其中。从综合实践活动来看,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实践活动纲要》)和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都将与公益和志愿服务相关的活动和劳动实践作为培养学生具备责任担当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方式,详见下表。


表 3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课程中的公益慈善教育内容

232025sly1ahjptqtthdhp.png


(三)有利于学校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是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明确提出要从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多元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基础性发展指标的公民素养中列明“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有利于落实不同教育阶段儿童综合素质评价。义务教育阶段:2021年,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6月23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号)精神,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制定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教基〔2021〕3号),其中有两项重点内容中的三个关键指标与儿童公益慈善素质相关。高中阶段:《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评价体系的思想品德维度较接近,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


表 4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与儿童公益慈善教育相关的内容

232026b070kf3ckcrq36fg.png


开展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有利于国际学校提升竞争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国内中高考竞争激烈的顾虑,出国留学逐渐成为部分有条件的家长的选择之一。调查显示近三成家长计划送孩子出国留学,有让孩子出国打算的家长中,孩子已经在就读国际学校的比例为41.9%。根据顶思国际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国各类国际学校总数1283所,在校生总规模达63.2万人。在小学、初中阶段国际学校按国家规定仍需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大纲,但会更注重语言和综合能力培养,高中阶段侧重于国际接轨课程以提升留学申请竞争力,重视与“软实力”相关的素养培养,有助于学校回应家长需求,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

232026zx5dh8vd13y512px.png

图 7 被调查家长对孩子出国留学的打算


232026lqjyxjpkzxxp54dw.png


四、对于慈善行业:

有利于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公益慈善行业长远发展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对现时与未来公益慈善行业发展均有重要价值。2014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研究者认为,教育是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3],公益慈善教育有利于传播现代公益慈善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公益慈善意识、提升慈善专业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既可以通过家校社一体化机制促进现时的公益慈善参与,又能够提升儿童公益慈善意识为行业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自身发展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有利于社会组织创新活动方式扩展业务范围。捐赠服务和议题倡导是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两项重要内容,开展儿童公益慈善教育能够帮助社会组织有效回应捐赠人亲子教育和学校学生公益慈善实践需求,弥补商业机构公益慈善专业性不足,通过对接家庭、学校、社会儿童公益慈善教育资源,实现促进机构自身发展和扩大议题影响力双重发展。


232026xzocn9sijti55toz.png


五、对于教培市场:

有利于企业转型发展和新业务增长


(一)有利于受双减政策影响教培行业转型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是素质教育赛道的业务增长点。据前瞻研究院估算,2020年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在业企业数量约为42万家,市场规模已达2.37万亿。2021年7月23日,我国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对K12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产生了颠覆式影响,而非学科类培训尤其是面向儿童全面发展的素养教育赛道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与STAEM教育、财商教育等培养儿童核心素养的教育活动类似,儿童公益慈善教育以提升儿童社会性发展、公共参与、社会责任等综合素养为目标,能够为受“双减”政策影响学科培训业务发展的机构带来转型发展机会。


(二)有利于促进留学服务机构业务增长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有利于留学服务机构提升市场竞争力。随着对外教育开放的深化,目前我国已和180多个国家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和51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自费留学为我国出国留学主要群体占比约90%[4] ,其中70%的留学生借助中介开展的留学服务。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取消了对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开展留学服务业务的机构快速增长,针对留学生软实力的背景提升服务成为出国留学服务的创新增长点,公益慈善相关活动成为背景提升服务重要载体。开展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有助于留学服务机构拓展获客渠道,提升留学尤其是北美留学服务市场竞争力。


参考资料

[1]沈贵鹏.关于公益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2014,11(02):30-37

[2]石国亮.论慈善与道德的关系及其他[J].浙江社会科学,2014(02):47-53+156-157.DOI:10.14167/j.zjss.2014.02.010.

[3]齐兰芬.教育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12):121-122.

[4]全球化智库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共同编著,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

232026d1oclytvvp2yoyta.png

安全有爱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基础。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接班人,是家庭和国家的希望。向上向善的自由成长,是每个生命的本能力量。研究团队希望本报告给教育界、慈善界、家长以及其他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人带来启发。如对本报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或者有相关创新实践或项目案例希望分享,欢迎发送电子邮件至chengfen@bnu1.org与课题组联系。

232026r1jx515xnl0mqiqn.jpeg

主笔

李洁

儿童公益素养提升计划项目顾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原助理院长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张颖姿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国公益研究院」,搜索「BNU_CPRI」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99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