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企业家为什么做不了公益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5-1-8 20: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片来源网络


企业家——利己主义物种


    世界进化出企业家的原因,至今只有一个——发现并实现商业机会。其实现的过程,全靠一个核心哲学推动: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至今是社会进化的核心动力。这么说并不是认为利己主义是最好的,而是说即使人类进化到今天,也仍旧难以摆脱利己主义的控制。几乎所有的人,都依旧用利己主义的眼光去衡量一切行为和动作。而企业家,可以说是利己主义的代表,或者说,经常被社会当成利己主义的成功模型,加以隆重的礼遇和尊崇。因此,无论是为了种群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为了内心的虚荣,关注公益,必然成为一条不得已的选择。当然,在企业家种群中,也不妨有一些特异个体,某一天突然内心裂变,彻底转型为公益营地的物种,成功地转型和入群。


    商业本身有极强的“公益误会性”。世界没有电灯,企业家生产出电灯,世界似乎就有了光明。于是企业家完全可以声称自己的一切生产和营销,都是在“做公益”。可生产电灯的原始动力,究竟是为了企业家自己,还是为了黑暗中摸索的人们?


    利己主义造就了诸多的创新或服务,但它也制造了诸多的不公与动乱,在环保领域尤其明显。中国绝大多数的生态破坏,都是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的后果。河流被污染是因为企业家要逃避治污费用,天然森林被砍伐是因为企业家想要植造人工经济林,湿地被填平是因为企业家要给自己的工厂寻找“工业园区”,环境难民迟迟无法维护自身的尊严是企业家绑架了政府和正义。


    我们由此可以明白,一个满心炙热着要给自己谋取利益的种群,怎么可能一夜之间进化为符合公益特征的“新物种”?一个利己主义基因表达得最充分的种群,怎么可能在短期内偏转为利他主义的种群?


利己主义者难融入利他主义阵营


    公益之门是洞开的,企业家愿意参与,当然也是好的。社会也普遍迷信,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剩余资产”,理应成为助成公益的重要能量来源。但其实,企业家参与公益后,往往会受蛊惑。


    我观察到最多的是“产业思维”的蛊惑。企业家往往身携重金、身怀产业化绝技,于是,另一些人会觉得这些在公益领域是难得的高能量资源,值得用产业化思维来做公益;于是,经常听到的一两句话是,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什么?你的客户和消费者是谁?于是,当一个公益企业家遇上另外一个公益企业家,他们就习惯性地按照商业思维来进行公益项目设计;于是,公益也必须按照企业家的设计去进行匹配和设计。问题是,企业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创造市场”或者“引导消费”;但公益必须服务于公益需求者。


    我观察到次多的是“公益哲学”的疯狂头脑风暴。企业家最不得志的就是无法在哲学与文化领域畅快表达。因此,企业家一旦人到中年,在经营管理上稍有心得,又在机场的流行书摊上买了那么几本人生哲学速成教材,势必要大谈自己体悟到的哲理。他们一旦遭遇公益这个新鲜体验区,最沉迷的事就是大谈公益的哲学与文化。“实干兴企业,空谈误公益”——这是多么有趣的反差。


    我观察到第三多的,是企业家喜欢大谈“先进经验”。他们几乎都以为自己是先进物种,因此,如果他们去考察、学习、借鉴的经验“不够先进和国外”,他们是坚决不肯舍身相从的。


    可惜,中国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几乎所有的先进与中国都不搭界,中国需要自身本地的实践来慢慢地化解社会进展中的疑难和臃肿。这时的企业家是充满悖论的——他们能够成长为顶级物种,说明他们对中国本土经验是有足够领悟的;而他们投身公益时,却突然蔑视甚至为难在中国真正从事公益探索的本地经验持有者,不仅不肯拜他们为师,相反处处与其为难。这时候,你就会真正明白,利己主义种群,终究难以与真正的利他主义种群融合。


    让企业家迷失的作派还有很多。例如,准军事化的工作模式就是对平等关系彻底蔑视。“商场如战场”,“卖货就是杀人”,“你上位就意味着我出局”,这种残酷格斗的“生命模式”,势必造成企业家以为,世界必须充满竞争、杀戮、欺骗的心理,势必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但利他主义者阵营所形成的公益营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却是最为关键的“哲学基础”。这种赞美型、平等型、互动型的生命关系,是企业家最难以理解和认同的。也可能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利己主义阵营与利他主义阵营的天然隔绝。


要做公益,先矫正思维


    一个人觉得自己强大很容易,相信自己虚弱却很难。而企业家在公益领域,无论是见识、信念,还是方法、经验,恰恰都是最弱的。企业家如何把自己身上的强大,转化为这片虚弱的保健品呢?


    方法有不少,下面这几条似乎是必由的“天路历程”。


    首先,承认公益有风险。企业家要参与公益,就得忍受得起社会用公益的眼光近乎“恶毒”地扫描企业家的所有作为,过往的历史会被人翻出来炙烤,现实的作为会被放大数倍谈论,今后的理想会被贬低和嘲弄。如果心胸不够开阔,对公众的评判无法忍受,劝君莫入行。公益的风险还表现在,真正承担风险的人,是公益行业的真实从业者。企业家不仅要拿出资源,还要有与这些从业人员一起冒险、探险的意识。


    其次,公益不是自我的修行,而是真正地为公众服务。把公益当成生命修行的方式,固然不是不可,但终究太“小我”,仍旧难逃利己主义的沼泽。拿公益来磨炼自己,也难以服众。在这时候,建议少言慎行,你可以做不到,但不要伪装出你要做得到的样子,给社会以虚妄的期待。如果掏出几迭钱,就让别人成为你的秘书、项目助理、公益仆人、审判接受者,那么,这种学习成本的残忍表达,除了在业界引发反感和暴动,不会有别的好果子。


    再次,要真正舍得。捐赠基于信任、成于信任。捐出去了,别像守财奴那样恋恋不舍地跟在那迭钱后面,到处盯梢,四处布防,生怕被公益行业骗了,把美好的过程搞得步步惊心。钱只是助成公益的一小股能量,绝对不是主流。真正让公益成事的,是那些韧性从业者。公益行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必然有探索的风险和失败的代价。


    上面这些可以视作原则,而好的做法,其实似乎只有以下两点:


    一,相信草根组织的专业化能力,相信民间力量。企业家是天生知道专业化或者说职业化的。而公益行业的专业化,来自中国本土的专业化组织,尤其是草根组织,而不是企业家或者政府官员。所有试图教育本土公益组织专业化,或声称要专业化却把持着已经捐出的资源不放的企业家,都是在做伪公益。企业家应该相信专业化很简单,把钱往草根组织帐号上一拍就转身走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相信本土做法,忽略“国际先进经验”。中国的公益方式,只能在中国的栖息地上萌发和繁殖。无论它怎么样的粗陋和肤浅,都是这片土地上当前最急需的物种和群落。所有迷信国际经验,试图拿国际经验凌驾于中国本土经验的企业家,都是伪公益爱好者。如果企业家以自己在企业领域的雄风或者说淫威,逼迫本土公益领域全盘西化、俯身相从,那么,其对公益领域的伤害,是需要认真评估的。


    企业家当然可以成为公益界的新学员,只要他们能够忘掉过去,真心向学。企业家当然也有极少数可能在一夜之间裂变为公益界的天然物种,这时候,你细看他,就会发现他已经偏转了基因,修正了血型,更换了星座,而不是艰难困苦的老树发新芽。


    真正的公益,只有民间社会才有。企业家要想做公益,只能回到民间。放弃“挟企业以令天下”的恶习,改变“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爱好!


来源:社会创业家 冯永锋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99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