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培养一个不磨蹭的孩子,你要学会用这4个心理学法则,效果立竿见影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2-4-4 18: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对孩子的磨蹭,最好的方法不是催催催,而是用这4个心理法则,去引导和影响孩子。






培养一个不磨蹭的孩子,学会用这4个心理学法则,效果立竿见影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妈妈抱团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作者 | 哎呀妈

来源 | 男孩派(ID:boy666dj
182613thrhaz5kyycxyrlq.gif
如果做个排行榜,投票选出能把家长逼疯的教育问题,我想“孩子太磨蹭”一定能进入前三。
儿子今年上三年级,日常的磨蹭拖延简直让人分分钟崩溃。

每天起床,三催四请,明明眼睛都睁开了,就是嫌困,总想再睡过去,不吼上几嗓子,根本起不来。


带他外出,我都要忍住怒火,看着他以0.5倍速收拾东西、穿衣服、穿鞋子,好不容易一切就绪,他一看到摆在玄关的奥特曼,就忍不住拿起来玩了......


尤其是写作业,如果说平时还能保持母慈子孝,那一到写作业真的是各种鸡飞狗跳。

回想过去的日子,N+1次因为他太过磨蹭冲他大吼大叫,真是心力交瘁。
结果效果还不好,催多了,儿子反倒成了老油条,根本不为所动。
为了解决他的拖拉磨蹭,我不得不开始听专家课,看育儿书。
没想到,还真被我发现教育上的问题。
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反复推敲,认真学习,并将所学付诸实践。
陪伴儿子的过程中,看到他身上的改变,我就知道,这归功于所学到的四个心理学效应。
182613f90n0mrnwbzi0dii.jpeg

182614mpjvmxaoglvo2lkz.jpeg

“超限效应”

你的催促,加剧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都会发现:
孩子动作慢、拖拉,光靠催改变不了什么,甚至越催,孩子就越慢。
有一次,儿子学校布置了制作灯笼的手工作业,要求家长陪同。
所有材料都备好了放在桌上,他非要找个一次性桌布垫着,找了半天没找着,又说得备好抹布。
一来二去,十几分钟过去了。
当时我着急洗菜做饭,便催他快点过来动手。
可他屁股刚一坐,又跑去厨房洗水果吃,说肚子饿了,不吃点东西干不动。
看着时间一点点被他浪费掉,我心里那股无名火瞬间爆发出来,忍不住对着他大吼了一顿。
最后,那次作业,明明半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他非得搞到晚上11点。
耗时久,完成的质量差不说,母子关系也陷入僵局。
坦白说,我一度怀疑儿子的理解能力有问题,为什么我都那样催了,他还能不为所动。
后来看到心理专家胡慎之的一段话:

妈妈越催促,孩子动作越慢,系鞋带、吃饭、写字,都越来越慢。


这其实是孩子对妈妈的攻击,或者说,是孩子针对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做出的反击。


孩子用这种不好不坏的状态证明父母的失败,有点损人不利己。


可是人的无意识中有这种需要,这是攻击的需要,也是对愤怒的表达。

恍然大悟,这就跟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一个道理。
我们的孩子,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很容易产生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
甚至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催——不动——再催——慢慢动——三催四请——更不愿意动了。
想想也是。
换做是我,如果别人老是不停催催催,也会觉得很讨厌,甚至故意放慢速度,让别人着急。
所以,想改变孩子的磨蹭,父母管住自己的嘴巴很重要。
比如,当我决定控制住自己,不去催他,一开始儿子依旧磨蹭。
但过了半小时,他看了看时钟,意识到作业还没做,竟罕见地拿出练习册,乖乖坐在书桌上写。
原来,有些时候无声真的胜有声。
放下催促唠叨,让孩子做主,既能让他为自己负责,还能收获成长的惊喜,何乐而不为?

182614oc2tvk7irs6fzcvc.png

182614z5fhy5in5i2usivj.jpeg

“定位速效实验”

目标精细化,提高孩子的效率

前几天在群里,看到一位妈妈发来的求助语音:

“我真的是要疯了,这都十点多了,他作业还没写完,其他小朋友都已经睡觉了,就他磨磨蹭蹭。”

182614vzjsmplbblziij86.png

听完百感交集。
现在的孩子,作业真不是一般的多。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啥都要打卡,啥都要过一遍。
就像儿子每次一回到家,作业清单一打开,各科各类细碎的安排。
别说他看了头晕,就连我,也一时不知从何入手。
有的时候,不是孩子喜欢磨蹭,而是目标太多太杂了,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182614iycue9hyahcz1ua1.jpeg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就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这种现象:
参与实验的学生被分为3组,分别前往10公里外的村庄。
第一组的学生,由于不知道村庄在哪里,跟着向导走不到两三公里,就开始叫苦。
走了一半,抱怨的学生越来越多,负面情绪迅速蔓延。
到最后,整个队伍情绪低落,溃不成军。
第二组的学生,事先知道目的地在10公里外。
只是走的途中没有任何路标,他们只是跟着向导走,根本不知道走到哪里,还有多久。
因此也有人开始抱怨,行走的速度越来越慢。
第三组的学生,情况截然不同。
他们不仅知道目的地在哪里,还能看到路牌,心中有数,走得也很顺利,最终全员完成任务。
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定位速效实验”。
由此可见,孩子的磨蹭拖拉,跟目标不明确、过程漫长有关。
于是我在跟儿子商量过后,针对儿子的学习做了调整:
每天先了解他要完成哪些作业,帮他将作业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然后估算每个目标大概需要的时间,让他做到心里有数。
比如前半小时做语文,完成后休息放松十分钟,吃点东西或聊下天,再花半小时练习英语,继续放松十分钟……
以此类推,当每一个短期目标完成时,我都会及时给到反馈。
这么做,不仅消除了一次性完成所有作业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还预留了时间让儿子放松一下,调整状态重新投入学习。
几个月下来,儿子每次做作业前都会自己做好规划,效率也慢慢提高了起来。
当孩子一次又一次拿下小目标时,也是他收获成就感,重拾信心的高光时刻。

182614uqqvrpqrfgyv5f4q.jpeg

“蔡格尼克效应”

降低任务的难度,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

《超级育儿师》里,有一个叫龙威的12岁男孩。
考试考27分,玩游戏时精神抖擞,做作业时哈欠连连,无从下手。
182614imp2nrps4tf7p7tx.png
坐在书桌前,要么发呆、要么玩笔,到头来,作业经常交不上去。
看到他在妈妈的逼问下,双手无处安放的紧张,背不出“六乘以六等于多少”的窘迫,不禁替他捏一把冷汗。
182615d6o9qo9jdd9qjpy5.png
按道理,像他这么大的孩子,不至于故意拖着不写作业,挨妈妈一顿打骂。
但从他的紧张、焦虑可以看出,迟迟完不成作业的关键在于,学习对他而言很难。
182615sk0woggdq957d3qg.png
很多时候,明明是迫在眉睫要完成的事情,孩子就是催也催不动。
不要一味判定孩子喜欢磨蹭,这极有可能跟要做的事情难度大有关。
蔡格尼克效应”也指出了这一点。
人们对尚未处理完的任务,会比已处理完成的任务印象深刻很多。
即是说,那些因为难度高暂时无法完成的事情,会成为孩子心里不可忽视的疙瘩。
表面上看,他东弄弄西搞搞,不在意是否能及时完成;
事实上,当他选择拖延时,身心并不轻松,反倒会因“心有牵挂”而烦躁、备受煎熬。
想要快速做完事情,提高效率,重点在于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让他拥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状态。
明白这点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怎么给儿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呢?
我的做法是,让他先从简单容易的事情做起。
比如所有的作业中,他背英语单词背得比较快,就让他先完成这项作业;
一般完成1、2项简单的作业后,他就会明显找到成就感,逐渐放松下来,不像刚开始那样面露难色了。
等他心情放松了,最后再做数学或其他难度较高的学科主业,相对更专注和快速些了。
这样的方法持续大概两个月,我惊喜地发现:
儿子比以前更自信,就算要当天要完成的作业比较多,他也不担心。
看他每天顺利完成一个一个挑战,浑身散发出的满足感,我便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只有用对方法,激发他进步的渴望,再难的事,他都愿意花时间精力做下去。
他时常磨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82615e8cd3w3a6w365c8c.jpeg

182615aug0km71kffkfvg5.jpeg

“自然惩罚法则”

化主动为被动,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书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生意做得很好的妈妈,却苦于无法引导孩子好好写作业。
她掏心掏肺,几乎天天监督孩子写作业,可孩子却对此深恶痛疾,常常完不成,成绩一直是班里倒数。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尹建莉听到妈妈催孩子写作业的话,瞬间明白了:

“你已经欠数学老师三次作业了,还欠着英语老师两次作业,今天再不写,欠得更多了!”

提醒孩子写快点,这倒没什么问题。
但妈妈这样的方式和语气,只会让孩子觉得:作业是老师的,不是我的。
而且,孩子还会觉得:我完不完成没关系,反正有妈妈会催我,不怕。
之前,我也踏进过类似的误区。
比如儿子上学要迟到了,我干脆帮他整理好书包,回过头再说他,他却一脸“理所应当”的嘚瑟样,气得真想打他。
自从学习了“自然惩罚法则”之后,我决定学会放手。
有次,到了睡觉时间,儿子仍沉浸在玩乐高的专注中,英语作业一个字都没动。
我也不催他,简单提醒他“该睡觉了”就转身回屋。
第二天,他因为没有写作业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不敢再玩了。
出门上学也是,我会提前告诉他,如果7点还没准备好,我就没办法送他上学,到时候他只能让奶奶带他去坐公交车,这样就很容易迟到。
刚开始,他不为所动,依旧磨磨蹭蹭,我也没再催,到点简单跟奶奶交代几句后,我就挥手说拜拜了。
那天,儿子果然迟到了,被学校记迟到后,动作明显变快了,竟然开始催着我出门上学。
有句谚语这么说:智慧来自经验,而经验来自失策。
自然惩罚法则,就是让孩子亲身体验磨蹭的后果,为此付出代价,吸取教训。
从而不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调整自己的节奏,掌握正确的做法,不断自觉快速起来。
182615mmg91aqgc2abafk4.jpeg

182616cdrpc59mq92j529p.jpeg

看着儿子近一年的成长,我愈发觉得:
孩子并不是天生的慢性子,他也不是故意要拖延时间,拖沓磨蹭。
只是有时候,他跟不上大人的步伐而已。
就像那句话说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所以,别急,给他多一点点时间,多一点点关爱。
要相信,他已经用最大的速度前行,父母能做的,就是用坚定不移的爱接纳他,在前面耐心引导他,让他找到自己的节奏。
假以时日,孩子一定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最后点个“在看”,与各位父母共勉。
182616gvvp51g1hc990z69.png
*来源: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图虫创意。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41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