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轻则会对学业、生活质量和人际交往造成阻碍,重则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引发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了解抑郁症,早发现、早干预尤为关键。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征兆和危险信号?
近日,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做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和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主办的“健康大家谈”直播活动,就上述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
抑郁症是人类大脑器官疾病。大脑内部生物构造、遗传基因、大脑活动等,是导致抑郁症产生的生理因素。
此外,抑郁症在很大程度上由社会环境因素导致。游戏文化、减肥文化等社会亚文化,会给青少年造成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有的家庭的唯分数教育观也是造成青少年精神负担的重要原因。
家庭结构的改变也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缺少父母关爱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 抑郁症会造成青少年的社会功能受损,影响其身心健康、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严重的可能会造成青少年自杀、自伤等行为。
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照顾孩子,不仅会影响自身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家庭氛围也相对较差。
对于社会而言,抑郁症的治疗成本较高,同时还可能会对有抑郁症青少年的社区和学校产生负面影响。 抑郁情绪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正常反应。考试成绩不理想、家人生病、挨批评等导致的情绪低落是正常的。但低落情绪长时间持续就会变成一种症状,它伴随着认知的改变。这时就需要通过医院专业的诊断来判断是否达到了抑郁症的标准。与此同时,家长和学校应给予青少年帮助。
第一,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避免对孩子的否定,要关注孩子的感受。
第二,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他们可以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业问题、人际问题等。
第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帮助青少年掌握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能。但只凭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努力不够,还需要其他任课老师的协调与帮助。
在孩子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长对抑郁症的态度不正确,容易忽略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认为孩子出现问题是因为受到的挫折太少,其实不然。过去遭受的磨难,有时会变成精神财富,有时会变成精神包袱。
当孩子遭遇挫折后,家长要给予强大的支持,构建积极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意识到挫折并不代表彻底的失败,在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和成长,下一次做得更好,这才能够将磨难变成精神财富。家长切忌放任孩子不管,不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不教会孩子积极的思维方式。 如果是已经明确抑郁症诊断,并在康复过程中持续进行药物治疗的青少年,一定要注意不要自行停药或减药。一旦发现不适,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减少挑战性过大的学习或活动,以保持放松愉悦的积极情绪为主。建议青少年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可以在青少年在意的方面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青少年抑郁症要从情绪、认知、行为和生理4个方面进行识别。
情绪方面,出现快感缺失,情绪极其低落,没有愉悦的情绪体验。除此之外,青少年还可能出现易怒、暴躁、爱发脾气的情绪症状。
认知方面,青少年对自我的评价、对他人和社会的看法极其负面,时常会出现“自己是个废物”“自己做什么都不成功”“活着就是个累赘”等想法。
行为方面,青少年退缩到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对周遭的一切不感兴趣。最常见的就是躺床上玩手机游戏,或者什么都不做,只躺着睡觉。
生理方面,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失眠或者早醒、暴饮暴食或者吃得极少等问题。青少年至少两周很少露出笑容、情绪消沉或者易发脾气,家长就要给予关注了。 乔志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与辅导。兼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及学生发展指导分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兼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健康科普知识,2020年初,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向社会公布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为动员专家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形成系列品牌,专家库管理办公室将开展“健康大家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系列直播活动”,由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具体实施,力争聚合国家级专家资源,打造精品科普栏目,并通过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矩阵进行推广,扩大权威科普内容传播。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最爱成长教育心理」,搜索「gh_624105bf8e70」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