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影响生活的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3-4-1 12: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1815ipclxlj1393a35ha.jpeg


1、踢猫效应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里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种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2、内卷化效应

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没有发展增长、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水平稳定、不断重复,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缺乏应变能力,这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行为,被称为“内卷化效应”。

3、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4、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5、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即两极分化现象。

6、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我们把这种心理学现象称为“巴纳姆效应”。

7、吊桥效应

在吊桥上,由于危险的情境,人们会不自觉地心跳加快,如果这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人们很容易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这就是著名的“吊桥效应”。

8、奶头乐理论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80%人口将不必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避免被边缘化的80%的人口与20%的精英之间的阶级冲突,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方法之一就是制造“奶头”,“奶头”即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等,用这些“奶头”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思考能力、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这就是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9、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而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他们把这部分蚂蚁叫做“懒蚂蚁”。经过观察发现,“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来源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10、晕轮效应

121815k8bfjyybbyz88jy9.jpeg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也叫成见效应。

11、丁达尔效应

所谓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12、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即是“南风效应”,意指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13、飞轮效应

121816ze1y192q1e1xdpmi.jpeg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这就是“飞轮效应”,告诉我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最初阶段,都必须付出足够的坚持和努力。

14、延迟满足效应

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甘愿放弃或者延缓即时满足,在等待中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抉择取向,我们称为“延迟满足”。

15、黑天鹅效应

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的现象,被称为“黑天鹅事件”,也叫“黑天鹅效应”。

16、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17、近因效应

在有多个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例如介绍一个人,前面先讲他的优点,接着“但是”,讲了许多缺点,那么后面的话对印象形成产生的效果就属于“近因效应”,即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18、蘑菇效应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蘑菇效应告诉我们,吃苦受难不一定是坏事,特别是那些刚刚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当一段时间的"蘑菇",能够更好地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海马效应

从未经历过的事情或者场景,在某一瞬间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好像以前在某时某刻某地真实经历过一样。这就是著名的“海马效应”。

20、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内容,可以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定律”,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21、手表定律

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但当他同时拥有两块或更多块手表时,却无法确定。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正确判断。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22、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意思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23、曝光效应

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越熟悉的事就越有好感,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曝光效应”或“多看效应”。曝光效应告诉我们: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

24、二八定律

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二八定律”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若以数学方式测量这个不平衡,得到的基准线是一个80/20关系。

25、0分法则

在印象心理学中,0分法则也叫烂瓜子效应。一个人的印象,平时我们虽然只有 1% 的态度不好,但对于与我们交往的人来说,这 1% 不良态度却等于 100% 的不良态度,从而形成了坏的印象。

这就是著名的“0分法则”,告诉我们要追求产品质量“0缺陷”、服务质量“0失误”。

26、20英里法则

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三千英里的路程,这段路程地貌十分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那么,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每天走32公里。这就是著名的“20英里法则”,告诉我们如果想做成一件事,不能盲目地追求一时的拼命努力,应该要学会保持自律,在诸多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保持内心的稳定,不惧风雨、持之以恒,才能按计划完成既定目标。

27、21天效应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28、米格-25效应

前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广受世界各国青睐,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却惊奇地发现:米格—25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得多,而其整体作战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同期生产的战斗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诸方面反超美国战机而成为当时世界一流。这一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后人称之为“米格—25效应”。米格—25效应告诉我们:事物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很大。

29、250定律

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 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这就是著名的“250定律”,告诉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0、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指的是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都将可能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31、青蛙效应

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忍时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是著名的“青蛙效应”,也叫“煮蛙法则”或“温水青蛙效应”。

32、鸟笼效应

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

33、毛毛虫效应

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也叫“毛毛虫定律”。

34、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的狼和不远处更好的草。这就是著名的“羊群效应”,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容易使人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35、刺猬法则

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但是无论如何它们都睡不舒服,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块就会刺痛对方,反倒睡不安宁。因此,两只刺猬就离开了一段距离,可是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折腾了好几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这也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36、牛蝇效应

林肯少年时在肯塔基老家的农场里耕地。耕地的牛很懒,经常磨洋工,林肯对此无可奈何。然而,有一段时间牛却走得飞快。林肯开始大惑不解,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有几只硕大的牛蝇叮在牛背上,它的叮咬使牛身上发痒,于是它走得比任何时候都快。林肯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要想让牛走得快,必须有刺激物给予它足够的刺激。这就是著名的“牛蝇效应”。

37、野马结局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它们依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不管野马怎样暴怒、狂奔,就是拿这个“小家伙”没办法,它们可以从容的吸饱再离开,而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死。动物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这就是著名的“野马结局”,指的是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野马结局告诉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38、鳄鱼效应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越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机会就是牺牲一只脚。这就是著名的“鳄鱼效应”,也叫“鳄鱼法则”,常被应用于股票交易市场中,即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时,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39、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常被应用于企业人才或技术引进中,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40、墨菲定律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在1949年提出。其中可延伸4个深刻的道理: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41、安慰剂效应

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安慰剂效应”。但同时,如果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使病情恶化,这种性质完全相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反安慰剂效应”。

42、金蝉定律

蝉,在它蜕皮变成知了之前,在地底下靠刺吸植物根部汁液维持生命,在忍受了黑暗、冰冷、孤独,且长达3年甚至17年之久后,幼虫成熟,终于在某个夜晚钻出地面、爬到树梢、完成蜕变,同时静静地等待太阳升起那一刻的来临,它便可以成功地振翅飞向天空,冲向自由。这就是著名的“金蝉定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厚积薄发、忍受孤独和毅力。

43、竹子定律

竹子用了四年时间,只是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快速生长,只是仅用了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其实在前四年里,竹子的根已经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这就是著名的“竹子定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沉淀,厚积薄发。

44、荷花定律

在一个荷花池中,第1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2天开放的数量是第1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假设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是第15天吗?错!!!是第29天。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45、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是苏联时期的一位电影工作者,在他19岁的时候,发现了一种电影现象,即构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由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产生的,这种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的创作才称为电影艺术。而这种心理效应,被称为“库里肖夫效应”。告诉我们不同组合会让人对某一事物、产品或者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情绪反应或感受到差异化,学会善用这种组合,就会达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46、路西法效应

受特定情境或者氛围的影响,人的性格、思维、行为方式等会表现出不可思议的一面,而“路西法效应”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路西法效应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比如当一个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领导关系发生变化时,他的语气、语态等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键盘侠”们的网络暴力更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发生着。

47、瓦伦达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只想做好当前的事情,从不考虑此外的一切其他事而取得成功的现象,称之为“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效应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不要想的太多、患得患失,应该着眼于当下所做的事情本身,全力以赴,结果往往会成功。

48、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种心理学效应被称为“不值得定律”。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不值得定律的心理反应,与其个人的价值观、性格、现实处境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49、酸葡萄效应

当自己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为了缓解内心的压力和挫败感,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说得不到的东西是“酸的”,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酸葡萄心理”,也叫“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切忌攀比之心。

50、刻板效应

对事物或人形成的一般看法和个人评价,主观认为其应该具有某种特定属性或特征,而忽视事物或人的个体差异,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也叫“刻板印象”。刻板效应告诉我们:要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事物或者评价一个人,避免形成偏见。

51、投射效应

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以己度人,认为自己身上具有的某些特性,别人身上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这种心理上的认知偏差,被称为“投射效应”。投射效应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真正的了解自己和别人,避免投射效应过于严重,以己度人。

52、霍桑效应

意识到自己被观察或者被研究,从而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被称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善意的谎言和夸奖可以造就一个人;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53、沉锚效应

人们在对某个事物或者某人做出判断时,总是先入为主,思维受第一信息所左右,而第一信息的起始值就像是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沉锚效应”,也叫“锚定效应”。因为“锚”即参考物的暗示是人自主产生的,会对人的记忆产生某些作用,引导人们最终的选择或判断。所以,要积极采取措施减轻其不良影响。

54、俄狄浦斯效应

俄狄浦斯效应来源于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指的是一种预言成真的心理现象,即预言本身是假的,但它被说出来、被相信,以至于最后预言成真。俄狄浦斯效应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被预言所支配;积极的预言如果被相信,会产生好的结果;消极的预言被相信,可能会产生糟糕的结果。

55、安泰效应

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被称为“安泰效应”。安泰效应告诉我们要凝聚和依靠集体的力量;脱离自己擅长的领域或力量源泉,失去优势,很容易会遭受挫折。

56、搭便车效应

在利益群里内,某个或某些成员为本利益集团做出努力和付出成本,最终集团内所有人,包括那些没有为此努力和付出成本的“搭便车”的人,都会得益,这种现象被称为“搭便车效应”。搭便车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利益集团成员只有联手努力才能获得共同利益;如果有人没有为此而努力,那么就会抑制或削弱集团内其他成员努力和付出的动力;如果利益集团内每个成员都共同努力,则个人成本就会相当小。

57、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不景气,口红销量反而直线上升的经济学现象。口红效应告诉我们,当经济萧条时,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可以适时调整政策和经营策略,有效利用口红效应,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58、权威效应

一个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人,他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情容易引起别人重视,也容易让人相信其正确性,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权威效应”,也叫“权威暗示效应”。权威效应告诉我们:要善用权威的暗示来积极引导,但不可迷信或盲从。

59、多米诺骨牌效应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被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即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翻天覆地的变化。

60、死海效应

企业人才流动就类似于死海中水分的蒸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对公司内的不良制度等容忍度不高,也容易找到满足自己期望的工作和团队;而能力差的员工因为没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倾向于留着不走在当下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年头久了就变中高层了,这种现象叫做“死海效应”。

61、稻草原理

将一根稻草放到一匹强健的骆驼身上,骆驼毫无反应,又放一根,骆驼还是没有反应,再放一根,骆驼依然没有反应。继续放下去,当稻草累积到一定程度,此时哪怕再放一根稻草,强健的骆驼也会不堪重负,轰然倒地。这就是“稻草原理”,即我们经常说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强调的是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的现象。

62、幽默效应

在日常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困难或尴尬的场景,这时候,幽默就成为了最好的调节剂,可以运用一些诙谐的手法,自我解脱,摆脱尴尬的境地,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气氛,从而与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这种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幽默效应”。

63、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因场合的不同,人们的身份和角色也会发生变化,进而也会引起心理或行为的变化。这种因角色转变而产生的心理及行为变化的现象,被称为“角色效应”。在生活中,我们的角色随时在发生着转变,比如孩子、家长、老师、领导、朋友、同学、恋人等,这一转变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样的心理及行为去跟对方相处,同时也意味着享有某一角色所赋予的权利、义务、责任和期待。

64、泡菜效应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著名的“泡菜效应”,强调环境对人或者事物的影响和重要性。

65、酒与污水定律

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很明显,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这就是著名的“酒与污水定律”,常被用于企业管理中,即当发现团队中有不合适的、不认同企业文化的、传递消极负面影响的人,要尽快使之离开,避免因一个“害群之马”使原本团结、向上的团队被毒化、被瓦解。

66、零和博弈

参与博弈的双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而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的总和为零。这就是“零和博弈”,也叫“零和游戏”,即参与者相互进行博弈,无论参与者数量多少和实力大小,他们之间博弈的结果总是:一些参与者胜出,一些参与者败北,而他们所赢得和输掉的筹码总和,必定都是零。


67、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者接受某些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68、冻脸效应

视频中的人在说话,画面被暂停时,此人的静态形象通常没有视频播放时的动态图像好看,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冻脸效应”。

69、塔西陀效应

当一个组织或个人,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不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就是塔西陀效应。

70、牢骚效应

A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B公司中没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么,A公司一定比B公司成功得多,或A公司的老板一定比B公司的老板成功得多,这就是“牢骚效应”。发牢骚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公司或领导可以据此一方面了解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与情感。解决这些不足或需求,有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71、哈默定律

天下没有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这就是哈默定律,由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阿曼德·哈默提出。

72、哭泣效应

人们因悲痛而哭泣并产生心情舒畅、避免不幸后果的现象,被称为“哭泣效应”。由此可见,哭泣效应能起到一种积极的、正面的作用,尤其是当人在遭受重大打击时,哭泣所起到的情绪宣泄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73、证人的记忆效应

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有个人的观点和意识。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证人的记忆效应”。证人的记忆效应告诉我们,证人的记忆并不完全可信,其往往都带有倾向性,所以在对某件事做判断的时候,不能只听某个人的一面之词。

74、冷热水效应

一杯冷水,一杯温水,一杯热水。把手放进冷水中,然后再放进温水中,就会感到温水热;把手放进热水中,然后再放进温水中,就会感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冷热水效应”是随着人的心理变化而产生的,因为“标准”在变,所以对某一人或事物的预期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运用这种冷热水效应。

75、贝勃定律

当一个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TA来说会变得微不足道,从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这就是“贝勃定律”,告诉我们要做“雪中送碳”的事情,少做“锦上添花”、“画蛇添足”的事。

76、热炉效应

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这就是“热炉效应”,也叫热炉法则、惩处法则。与奖赏之类的正面强化手段相反,热炉效应属于反面强化手段。热炉效应经常被用于企业管理中,制定规章制度给所有人以警告的作用,当有人违反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公开、第一时间处理,可以起到很好的反向强化作用,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77、瀑布效应

人在注视倾泻而下的瀑布以后,如果将目光转向周围的田野,就会觉得田野上的景物都在向上飞升,这种心理学现象被称为“瀑布效应”。

78、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或者名词贴上标签时,TA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由于这种现象是贴上标签后引起的,因此被称为“标签效应”。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会使其向“标签”所暗示的方向发展,积极的标签给人积极的暗示,消极的标签给人消极的暗示。

79、责任分散效应

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意味着任何一个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减少了,即使他们采取反应,反应的时间也延长了。这种现象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也叫“旁观者效应”。

80、虚假同感偏差

人们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意见、判断、行为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有和自己相同的特性。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同感偏差”,也叫“虚假一致性偏差”,告诉我们不要以己度人。

81、焦点效应

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的关注度,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焦点效应”,也叫“社会焦点效应”。焦点效应意味着把自己看作是一切的中心,同时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尤其是当自己出丑时,总以为大家都会注意到,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82、美即好效应

对一个相貌、智力或天赋出众的人,人们很容易认为ta在其他方面也很不错。这就是“美即好效应”。

83、避雷针效应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避雷针,利用尖端放电现象,避雷针将云层中的雷电引来并提前释放;用金属线把避雷针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的导电性,避雷针将雷电电流通过接地导体释放到地面,将电荷减低及中和,从而避免建筑物等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效应”,其寓意是: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84、布里丹毛驴效应

在决策的过程中,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现象,被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布里丹效应告诉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可得陇望蜀;

85、犬獒效应

藏獒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家庭护卫犬或牧羊犬,由于藏牧民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藏獒必须能承受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具备耐饥劳,抗瘟病的生存能力,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藏民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工选择。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这种现象被称为“犬獒效应”。

86、花盆效应

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它在空间上有很多的局限性,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在一段时间内,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很好。但只要一离开人的精心照料,花盆里的花就很难经受住温度的变化和风吹雨打。这就是“花盆效应”,也叫“局部生境效应”。

87、音叉效应

当音叉频率和玻璃的共振频率一致时,子弹都打不透的玻璃也会瞬间裂成碎片;雪山里的一声呐喊,就可能会引发雪崩。这种通过感应对象用巧力而不用强力使其产生变化、影响的方式,被称为“音叉效应”,即对于有的事物,不在于它作用力的大小,而在于找准脉搏、同频共振,微小的扰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88、海潮效应

海水因为天体的引力而涌起海潮,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引力过弱则无潮,这种现象即是“海潮效应”。海潮效应常被用于形容人才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而企业通过调整待遇和激励,不断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89、垃圾人定律

有很多负面、不良情绪的人就像一台“垃圾车”,当他们身上的负能量不断堆积时,需要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刚好被人碰上,垃圾就往人身上丢。这种现象被称为“垃圾人定律”。生活中有关“垃圾人定律”的案件时有发生,有时候可能仅仅因为一句口角,可能因为不小心碰了一下,或者仅仅只是一个路人甲,就招致挑衅、殴打甚至杀身之祸。

90、出丑效应

一个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会受人仰慕,但毫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而最讨人喜欢的是精明又带有小缺点的人。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出丑效应”,也叫“仰视巴脚效应”。对于一个优秀的人来说,一些微小的失误不会影响人们对ta的好感,相反会让人觉得ta很真实、值得信任;而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看不到任何缺点或破绽,反而会让人觉得ta不真诚,使人难以接近和信任。

91、凡勃伦效应

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会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即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这种现象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因此被称为“凡勃伦效应”。

92、登门槛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者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一级向上登,所以被人称为“登门槛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

93、邻避效应

居民或者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绪,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即采取强烈和坚决的、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邻避效应”。

94、淬火效应

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将其浸入到冷却剂中,经过冷却处理,金属工件的性能会更好、更稳定。心理学上把这种冷处理的现象称为“淬火效应”,教育学上把这种冷处理的方法称为“挫折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的“挫折教育”会使其心理更趋于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强。

95、阿瓜约效应

一个人,如果对其所买的产品满意,Ta会把这种好的感觉告诉给周围的8个人;但如果Ta对所买的产品不满意,Ta会把这种不好的印象至少告诉给周围的20个人。这种购买心理现象被称为“阿瓜约效应”。

96、观察者效应

被观察的人或事物,会因其被观察的行为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观察者效应”,即我们几乎没办法不影响我们观察的事物。

97、反弹琵琶效应

把原本要批评的过错,不给予直接批评,而是充分肯定或表扬其长处,使犯错者自我反省,进而认识过错,改正过错,这种现象在批评心理学中被称为“反弹琵琶效应”。


98、眼镜蛇效应

针对某个问题做出的解决方案,非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恶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眼镜蛇效应”。


99、丛林法则

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被称为“丛林法则”。


100、俄罗斯套娃现象

人们喜欢选择与自己类似,但比自己“小”的人为自己的下属,这种现象被称为“俄罗斯套娃现象”。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心师之友」,搜索「xlzxszy」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齐宝AI小助手 发表于 2023-4-1 12: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1. 阿诺尔德的心理效应
2. 阿斯套尔的实验室效应
3. 条件反射
4. 陶渊明效应
5.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6. 贝克特效应
7. 比较效应
8. 布比效应
9. 卡内曼效应
10. 卡夫卡效应
11. 奇点效应
12. 克劳提尔-肖特效应
13. 达尔文效应
14. 大众效应
15. 德雷颂效应
16. 东方人/西方人效应
17. 多重因素分析
18. 多因素学说
19. 多元化学习
20. 二分法
21. 二进制思维
22. 二选一心理
23. 伏尔泰效应
24. 福音效应
25. 甘特图效应
26. 高地效应
27. 高加索山脉效应
28. 高富帅效应
29. 格林纳姆效应
30. 格罗斯曼效应
31. 果蝇肢体图效应
32. 过滤效应
33. 好斗效应
34. 后效应
35. 后果效应
36. 黄鼠狼效应
37. 黄蜂效应
38. 胡萝卜效应
39. 互动效应
40. 互补效应
41. 互相作用效应
42. 进化心理学
43. 坚持己见效应
44. 减法原则
45. 记忆遗忘曲线
46. 见多识广效应
47. 见异思迁效应
48. 竞争效应
49. 精英病效应
50. 绝对大小效应
51. 概率效应
52. 感受理论
53. 感知失真效应
54. 感知一致效应
55. 感性思维
56. 公众偏见
57. 公众心理
58. 共鸣效应
59. 构建效应
60. 构象效应
61. 构造主义理论
62. 关键字效应
63. 国际学生效应
64. 固定比例偏误
65. 婚礼效应
66. 多年来发现效应
67. 鸡尾酒会效应
68. 集体记忆效应
69. 记忆理论
70. 记忆复合效应
71. 记忆混淆回溯效应
72. 记忆重构效应
73. 记忆反省效应
74. 记忆同化效应
75. 记忆独特性效应
76. 记忆历程效应
77. 记忆干扰效应
78. 记忆递减效应
79. 记忆启动效应
80. 记忆渐进效应
81. 记忆时效效应
82. 记忆召回效应
83. 记忆重复效应
84. 记忆峰度效应
85. 记忆延迟效应
86. 记忆收缩效应
87. 记忆永久存储效应
88. 记忆刺激效应
89. 记忆捆绑效应
90. 记忆编码效应
91. 记忆遗漏效应
92. 强制约束效应
93. 词汇联想理论
94. 克拉伦贡效应
95. 克莱因-甘克效应
96. 克雷茵效应
97. 领袖效应
98. 素材效应
99. 家族效应
100. 自我实现心理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3粉丝

5280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