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政府和社工机构要形成真正合作关系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5-1-21 19: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据报载,从2008年起,广州市试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连续7年投入11.11亿元。广州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特别是推广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促使社工队伍和社工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发展困境。比如说政府投入十余亿,很多市民却抱怨没有受到什么帮助;社工机构主要靠承接政府项目而生存,项目承接得少,机构生存困难,社工人员待遇窘迫;承接得多,又分身乏术,影响服务质量等等一系列问题。


考察一下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不长的发展历史,会有这样一个感觉:社工这一行业,更像是被政府制造出来的职业,而不像在海外,是伴随着社会的需求,自然生长起来的。


因为在中国大陆地区,数十年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社会组织发育不良在所难免。不能说面对社会问题,社会组织完全无能为力,但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提供的服务在广度、深度和质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绝大部分都落在了政府身上,但政府在人力等方面资源又严重缺乏;而在海外,特别是新加坡、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社工的成长,使政府发现了解决问题的理想模式——即由政府出资,借助社会的人力资源,购买社会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群和个体提供专业服务。于是,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产生,大抵可以说是政府拿来主义的结果。


首先要明确,政府在这方面的作为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毕竟投入了巨额的资金,购买社会服务,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社会工作兴起的特殊背景,也造成诸多后遗症。在海外,社会组织功能比较完善,有很大的自主性。而在我国,虽然形式上跟国外很相似,但实际操作中,却基本上要仰仗政府的项目才能生存。也就是说,他们的服务,只能随着政府的布局进行,而不是去感知和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我们不能预设政府的布局就一定脱离社会需求,但事实证明,政府社会工作项目的设置有时的确存在不科学、不及时,针对性不强,追求面上平衡、忽视小众需求等情况。


因此,今后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要两条腿走路——


政府在社会工作中,无论是在哪个国家还是地区,都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是我国的优势,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比如说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以及资金使用的改革,解决社工人员底薪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要培育社会组织,从而改善社工机构生存的环境,拓宽他们获得资源的渠道,增强他们的自主性。政府和社工机构之间,形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只有这样,社工机构才能够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及时感知社会需求,调整服务的内容。这或许才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46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