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谭建光:志愿服务的“新质生产力”在哪里?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4-3-30 07: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志愿服务的“新质生产力”在哪里?


谭建光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科技领域、生产领域要重视新质生产力,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等也要重视新质生产力。志愿服务也要重视新质生产力,从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基层治理、民生改善、共建共享等领域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提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的论述,在志愿服务领域探寻新质生产力的要素,作为推动转型发展、持续创新的有效机制。为此,根据志愿服务“新质生产力”在哪里的思考,我们提出五个方向,提供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参考交流。


01

志愿服务的新质生产力在于“革新”,要加快与技术性革命的结合

新质生产力来源于科学技术领域,辐射到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逐渐扩大影响力,逐渐产生巨大作用。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要重视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性革命”本质特征,要重视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结合,与技术革命成果的结合,带来志愿服务领域的进步。从国内外发展的历程看,每一次的科学技术革命都带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的变化;同时,积极主动迎接科学技术革命的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就能够获得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项目赛的金奖获得者——“AI宝贝”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开创性地将图像修复技术应用到寻亲当中,研发了“AI宝贝:应用于寻亲的图像高超分辨率修复系统”,彻底解决了寻亲中“人脸不够清晰”这一核心问题。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的师生志愿者就是及时捕捉最新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应用到志愿服务领域,特别是帮助被拐儿童家长“寻亲”的志愿服务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见,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要主动联系科学家、技术人员,及时了解科学技术变革和进步的新趋势,尤其是生物工程、智能技术等发展的新特点和新突破,研判哪些要素是对志愿服务发展有冲击和影响的,以及哪些要素是志愿服务中可以充分利用、发挥作用的。具体来说,一方面是邀请和吸引科学家、技术人员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带来技术性革命的最新成果,推动志愿服务的变化和创新;另一方面是鼓励志愿者学习了解最新科技革命信息,提升自身的素质,在志愿服务中有效运用。这样,志愿服务组织就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运用前沿科学、前沿技术的支持,实现志愿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02

志愿服务的新质生产力在于“创意”,要加快与新兴创变思潮的结合

科学创造、技术革命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创新、创意发挥重要的作用。科技领域的创意人才、生产领域的创意人才、文化领域的创意人才等,都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力量。为此,志愿服务组织要主动接触和吸引各个领域的创意人才,及时了解和把握创新创意的热点思潮,从而为志愿服务的加快创新、丰富创意提供支持。浙江省杭州市志愿服务组织就是在把握创意思潮,激发志愿服务活力方面进行探索,取得成效。从2016年的“G20全球峰会”志愿服务到2023年的“亚运会志愿服务”,杭州志愿者都将国际流行的技术创新、文化创意与中华优秀文化结合、与西湖美好文化结合,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小青荷”昵称,到温馨美丽的“微笑亭”志愿驿站,以及运用科技元素、数字技术展现的社会化志愿服务魅力,都给国内外嘉宾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好的记忆。

我们认为,志愿者的最大优势是富有爱心、充满热情,但是有时候仅仅执着于关爱服务,缺乏对社会创新活力、文化创意魅力的关注和运用。因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也要主动接触社会创意、主动融入创意潮流,让志愿服务焕发新活力、新魅力。


03

志愿服务的新质生产力在于“配置”,要加快与社会服务资源的结合

新质生产力特别强调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也就是说,不是“弃旧迎新”“以新求新”,而是要善于将社会生产原有的资源、禀赋进行创新性的配置,激发更新更大的生产力。这恰恰是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要关注和重视的,要善于发掘和汇聚社会服务资源,进行创新性的配置,发挥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从目前的情况看,社会服务领域的公益慈善要素、社会工作要素、志愿服务要素等,有不少是处于分离状态,既有互相隔阂造成的资源稀缺,也有重复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为此,志愿服务组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对公益慈善、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等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所谓创新性配置:

一是要摒弃“画地为牢”的观念,推动服务资源融合。不论是志愿服务组织还是社工机构,不论是慈善基金会还是社区志愿队,只要是为了促进乡村社区的发展、促进基层群众的生活、促进关爱帮扶的效益,就可以相互链接和发挥作用。

二是要摒弃“唯我独尊”的观念,推动社会服务力量的互相尊重、互为补充。任何一种单一的社会服务资源,任何一个单一的社会服务力量,在面对社会需要、群众需求方面都是“力所不及”的,很难满足多方面的基层治理、民生改善需求。因此,志愿服务组织要改变过于强调自身作用,容易忽视其他组织作用的习惯,善于了解和尊重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的优势,为合作发展、共同服务奠定基础。

三是要摒弃“你死我活”的观念,树立“你强我好”的理念。有些志愿服务组织受到低水平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将竞争初期“你死我活”的观念简单移植到社会服务领域,造成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不利于志愿服务视野的发展繁荣。

志愿服务组织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培养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心态,在支持和帮助其他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做好服务的同时,不断壮大自身的力量,在志愿服务中更有作为。还有,志愿服务中各种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就要特别关注和吸收新要素、新资源,不论是新兴技术资源,还是文化创意资源,或者是网络信息资源,都要及时纳入志愿服务的配置机制,从而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志愿服务的新质生产力才能够不断丰富、不断充实,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04

志愿服务的新质生产力在于“转型”,要加快与新时代变化趋势的结合

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候,还要注意“深度转型”。这既是新的要求,也有发展变化的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为发展社会经济的立足点,也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立足点。为此,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要主动了解和把握发展大局、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的深度转型、持续发展。

一是志愿服务组织形态的“深度转型”。原来的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路径是组织由小到大、成员由少到多,逐渐成为架构健全、机制健全的现代组织。然而,从社会服务的发展和竞争趋势看,志愿服务组织既要“规模化”也要“灵活化”。规模化是在有效服务社会人群等方面积蓄强大的力量;灵活化是围绕群众需求变化提供新颖特色服务等方面具有灵敏的反应。这样,志愿服务组织才能够避免“大而僵”“大而乱”的低效局面;才能够应对新时代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

二是志愿服务项目的“深度转型”。新时代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更持续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需求。然而,一些志愿服务组织满足于项目的成型,不再进取变革,就使得有些项目日趋落后,缺乏生机活力。为此,志愿服务组织推动项目发展的时候,既要“旧瓶装新酒”,也要“新瓶装新酒”。一方面在原有项目中不断注入持续要素,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从而更有活力、更有实效;另一方面及时把握社会与公众的需求,研发新的服务项目,在志愿服务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志愿服务文化的“深度转型”。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基础上,每个志愿服务组织都有独特而鲜明的志愿文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从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志愿服务组织的文化特色在不断发展变化。最初阶段仅仅满足于“献爱心、做好事”,到进入21世纪初提出“志愿时尚”“志愿生活”等观念,再到新时代提出“志愿品质”“美好志愿”等文化理念,不断增添新的内涵,不断创造新的特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志愿服务组织主动的转型和变革就是创造新活力、新机遇;被动接受冲击和转变就可能面临困难、陷入困境。为此,要紧紧抓住“深度转型”的机制,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创造契机、开拓新局。


05

志愿服务的新质生产力在于“人才”,要加快与专业服务力量的结合

从国内外科技竞争、产业竞争以及社会创新竞争、公益事业竞争的关键看,最重要的是人才竞争。为此,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将人才培养和人才发挥作为“重中之重”。同样,在志愿服务的发展中,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在各地区调查,尤其是在县镇和村居调查,经常听到基层干部说道,“我们这里发展志愿服务,不缺人,但是缺人才。”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社区群众、农村群众广泛知晓志愿服务、乐于参与志愿服务,但是不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更不知道如何探索创新、如何提升水平。为此,从全国层面到基层地区,最重要的是发掘和培养志愿服务创新人才,并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项目—组织—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我们最近调查的“志愿汇”平台,在发掘和培养人才,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作为为共青团中央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智慧平台,不仅仅满足于做好行业志愿者的线上服务和数据汇总,而且围绕智慧志愿服务、数字志愿服务的发展不断开拓。志愿汇平台汇聚四类人才,即网络技术人才、青年创意人才、志愿服务骨干人才、理论创新专业人才等。一是网络技术人才,这是平台最核心的竞争力。志愿汇吸引和招募优秀的新生代信息技术人才,逐渐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仅仅在青年志愿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为其他部门、其他行业乃至其他地区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提供“幕后支持”。也就是说,有不少国内其他部门、其他地区的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应用平台,背后也获得志愿汇的技术支持和帮助。虽然在社会层面呈现出来的是其他系统,而不是志愿汇;但是,志愿汇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有为”的开放心态,在支持和帮助其他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获得锻炼与成长。二是青年创意人才。由于志愿汇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吸引和服务青年志愿者,就汇聚了大量的大学生等新生代创意、创新人才,带来时代最新的想法和智慧。为此,志愿汇通过公益慈善、志愿服务领域的创意竞赛、创新展示,逐渐引领新潮流。三是志愿服务骨干人才。志愿汇发掘和吸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负责人和骨干,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提炼出来、传播出去,成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四是理论创新专家学者。志愿汇以热情、主动的态度接触专家学者、吸引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生代志愿服务发展的前沿问题,提出创新的思路和方式等等,走出独特的理论创新路径。通过对志愿汇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吸引和激励人才的方式多种多样,志愿服务组织根据自身的需求、发挥自身的优势,勇于探索、积极努力,就能够汇聚广大的人才力量,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大有作为、作出贡献。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志愿服务的发展也要遵循这些根本要求,从激励和发挥人才的价值,推动革新和转型,实现要素的创新型配置等方面,实现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的内涵充实、志愿服务文化的发展丰富,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END




※感谢阅读※

编 辑:苏 敏

审 核:林锐斌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社志会」,搜索「sgzyzcjh」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99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