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如何帮助容易愤怒的孩子?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10-14 22: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20854p9vm2k08kkr0kvbm.jpeg

一个人从妈妈温暖的子宫里来到人世间,会面对各种陌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手臂触碰、包裹自己。第一声啼哭,是面对陌生的恐惧的情绪流动,是天然的情感表达。是和这个世界的第一个连接。

我想这是每一个人最原初的人生经历。情绪是紧随身体来到人世的重要组成。

渐渐地,当孩子会笑了,他们还会哭,他们虽不会说,但哭声有了丰富的内涵。除了最初的恐惧,还有快乐、悲伤与愤怒。

当然,这些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中,快乐是最易被理解,也最受欢迎的。毕竟一个快乐的小宝贝会唤醒成人内在的爱,会让疲惫的父母得到放松与安慰。

至于恐惧、悲伤、愤怒,从对周遭环境和人的影响来说,愤怒也许是最难的一种。

毕竟,当宝贝深陷无厘头的情绪,愤怒制造的情境是最容易让成人难堪与失控的。

那么,愤怒是怎么来的,作为成人又该如何帮助爱愤怒的小宝贝呢?

-Child-

01




平和的成人VS愤怒的孩子

一位妈妈描述,1岁多的宝宝经常在餐椅上吃饭时扔东西,有一次竟将餐椅上所有东西扔得所剩无几。爸爸起身要揍孩子。场面一时热闹非凡。

我想这场景在家中是极为常见的,只不过内容、形式、场景诸多不同。

很明显,孩子的表现是因为有了愤怒的情绪。那10几个月大的娃娃吃饭时愤怒什么呢?

如果将镜头拉进孩子成长的视角,也许作为成人会理解当下孩子反应的。

1岁左右开始训练孩子自己吃饭。最为顺利的场面是,孩子张嘴被喂几口后,给他一次机会,让他自己把手里盛着饭的勺子放进嘴巴中。

如果大人因为有事,想尽快结束吃饭,不能像以往一样地允许他们按自己的节奏吃饭。换句话说,宝贝们想要把勺子放进嘴里的机会被剥夺。他们会愤怒。

尽管他们有时像模像样地把勺子放进嘴里,饭也并没有放进嘴里多少,基本都撒在勺子往嘴巴运输的“路上”了,然而这个过程对他们却是重要而宝贵的。

这也解释了宝贝刚开始动手吃饭时,吃顿饭像打仗一样,时间、战线都长,而且成人“打扫战场”也蛮吃力。但孩子的心情是愉悦的。他们的笑容也许是回馈成人最好的良药。特别是当带着宝贝出去,听到别人夸赞自家孩子吃饭吃得好时,成就感爆棚。

毕竟,对于6岁前的孩子而言,吃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扔东西不过是他们表达对被剥夺这一过程的愤怒。

而如果在吃饭中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情绪。比如吃饭时孩子链接到父母,尤其是母亲内在的不满、紧张、愤怒的情绪时,孩子会发作。因为3岁前,孩子与妈妈是完全在一起的。心理学上叫“共生”。

共生阶段儿童是无法分清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

这在告诉我们,当成人处理孩子的愤怒时,父母的内在要平和。否则,就会在处理孩子的愤怒时,制造并升级愤怒。

可见由吃饭扔碗这一小事中不难得知。孩子的愤怒,在吃喝睡觉等这些基本生物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是内在的感受和需求未被满足,或成人内在有未被消化和理解的情绪,经由孩子接收由孩子替代父母表达。

因此,3岁前父母越平和地养育,越能理解、抱持、涵容孩子的愤怒。

然而仅有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成人帮助其表达出来。

No
-Child-

02

帮助孩子认知和理解愤怒

一个2岁左右的宝妈讲,儿子经常为累高积木发脾气,一次被从出差回来的爸爸遇见,看到孩子边哭闹边将积木扔得到处、叮当作响。爸爸气不过要揍孩子。还埋怨妈妈“都是你惯的”。

然而,积木没搭好孩子多数都会发脾气愤怒的,为什么?

当逐渐长大,在他们内在就有一个自己理想的样子,比如积木要搭几层,电梯的钮要自己按,门禁卡要自己刷。当积木搭不好,纽没按到,他们就会有情绪反应。这是成长经历。由此他们开始看到自己和自己的力量。

他们发现自己可以可爱,还可以有用。

当孩子搭积木时,他们想搭一个理想的样子不能。挫败感袭来将他们淹没,哭闹上演。

当成人理解这一切,比如蹲下去,在他的高峰情绪值降下来一些时,温和地说:宝贝是不是想搭一个城堡,可搭着搭着就塌了,宝宝又生气、又难过。

一句话有对孩子想法的解读想搭一个积木城堡。有对孩子现状的表述——搭着搭着就塌了。有对孩子内在情绪的看见——生气、难过。

当然,接下来还要说,妈妈陪着你。这是对孩子情绪的接纳。

此时,孩子可能会哭得更厉害,因为他们的内在有了一个体验,噢,原来这种感受叫“生气”、“难过”。终于知道这是什么了。一定要痛快地哭一下,有可能把以前积压的都哭出来。毕竟这么久了,才知道这是什么。难道不应该好好地“喜极而泣”一下吗?

对儿童而言,挫败感无刻不在,当其袭来又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对孩子是非常痛苦的事,被强烈情绪淹没的一刻,他们会感觉自己要消失了,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在那个当下,孩子的第一反应极有可能是恐惧。恐惧过后是挫败,是无力达到自己期待样子的愤怒和悲伤。

这么多复杂的情绪儿童是没有办法理清的。

而理清这一切,不在儿童,在成人。确切地说,儿童想要将内在复杂的情感梳理清楚。需要成人的帮助,成人的看见和理解。

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下, 也许成人自己都不知道、甚至害怕、不接纳坏情绪,也无法理性地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如此说来,孩子在给成人认识自己内在的成长机会。

成人自己内在的情绪厘得越清,越能帮助孩子认知和理解情绪。

情绪由两部分组成。感受加认知。

陌生的感受,孩子是很难耐受的,当一个情绪体验到来,有一个名字来命名,那些情绪就不是怪兽了。也就没那么可怕了。那些混乱得像团雾一样的东西,就会在孩子的内在逐渐清晰、立体起来。

有情绪不怕,怕的是不被看到、命名、理解和认知。

而愤怒往往是诸多情绪中最外沿的一个,所有无法识别的情绪都可以用愤怒呈现,情绪逐渐被厘清,也是愤怒逐渐消减和被驾驭的过程。

当然,运动也能帮助消减积压在身体层面的情绪。

当然,复杂的情绪转化、消减需要过程。也因此,在面对孩子愤怒最高值过后,将其内在的想法、 感受读取过后,也许会有忽高忽低的哭泣的过程,而父母越平和安静地陪伴,孩子对情绪的体验越熟悉。经历负面情绪充分流淌过后,喜剧收场的可能越大。今后驾驭愤怒等情绪的能力越强。

No
-Child-

03

驾驭愤怒

愤怒是最外层的情绪,当内在的情绪感受不清晰时,所有的情绪,都可能经由愤怒来表达。总结一下,我们也就有了应对愤怒的小步骤。

1. 成人内在情绪要平和。
2. 看孩子基本生理需求是否被满足。
3. 在情境中,感受孩子内在想法及愤怒等情绪感受。
4. 表达出孩子内在想法,包括愤怒在内的感受。
5. 教孩子像认识五官一样识别情绪。
6. 愤怒往往是包裹在所有情绪的最外层,情绪识别得越清晰,愤怒值越容易降低。
7. 运动能消减愤怒等情绪。
8. 愤怒等情绪越被有效表达,越会被消减或驾驭。

有了上述这些过程,也就有了驾驭愤怒的基础。

事实上,愤怒等负面情绪不是坏东西。

因为情绪无好坏之分。

内在的愤怒等负面情绪越只有被看到,才有被驾驭和转化的可能。

我们无法让一个人在高速行驶时急转弯,那样只会令车子散架。面对愤怒等负面情绪也是一样,按着它的轨道缓慢平滑的转变,对其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看见,负面情绪的安全着陆才有更多可能。

在人类进化史上,恐惧,愤怒这些基本情绪是保有人类持续生存的生机和力量。

人类进化到今天,愤怒依然有作用。愤怒是推开,是对边界的维护,是人类遇到重大危险时瞬间启动原始自我保护的有效办法。

愤怒是有功能和意义的。

只有你不理解的愤怒,没有驾驭不了的。

如果当一个儿童愤怒时,你向他的情绪共生,甚至想动手打他。

很抱歉地告诉你,在你面前的儿童几岁,你的内在就只有几岁。

但凡你讨厌愤怒,认为愤怒是坏东西。或无法应对儿童的愤怒,向儿童的愤怒共生。

也许,都是你内在成长契机的到来。



作者:么利华,二级心理咨询师,UM心理主笔,心理讲师,热爱精神分析,愿意将精神分析传播进行到底,不让梦想和野心裹足前行。
公众号:利华心理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UM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中心」,搜索「umchild」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2粉丝

5280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