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妈妈,曾主动向《超级育儿师》节目组求助。
她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育儿专家兰海能帮她改变儿子爱哭闹、赖床的坏习惯。
可兰海接触这个家庭后,却发现妈妈的问题。
当儿子走在路上嚷嚷着想妈妈抱,妈妈下意识地吼着威胁儿子:你再不走就不要走!
于是母子俩就在一场“声音的较量”中回了家。
然而,家里的情形,更可怕!
儿子起床困难,不管爸爸怎么喊都没反应。
这时妈妈走了过来,二话不说对着儿子就是一顿呵斥,语气粗暴地命令儿子下床。
一整个清晨,家里就充斥着儿子的哭闹声、妈妈的吼叫声,别说爸爸忍不住想逃开,就连观察员兰海都感到头皮发麻,印象里只有“无休止的尖叫”。
或许孩子还小,不会直接告诉妈妈自己的感受。
可作为旁观者,大家都能感受到妈妈吼叫声、训斥声的可怕威力。
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说过: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父母吼叫声中所透露出来的不满、生气、埋怨、指责,这些极端的负面情绪,正一点点毁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长期被吼
大脑发育会“受损”
美国儿科学会一项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骂、侮辱一样,会让孩子的应激素水平增高,从而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
换句话说,孩子被凶得越多,脑子笨得越快。
“研究生妈妈”原梦园曾在节目中自曝自己育儿路上的一段失败经历。
儿子上幼儿园时,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如别人,这让她无比忧心。
直到儿子上小学了,情况丝毫没有改变,于是她决定变成一个“虎妈”。
然而,她越是打骂,儿子的成绩越差,还一度成为班上的垫底。
许多人都怀疑孩子脑子有问题,建议她带儿子去看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七岁两个月的儿子,智商却只相当于一个三岁的小孩。
这个结果彻底敲醒了原梦园,让她陷入深深的反思自责中:
真不该那么粗暴教育儿子,结果反而给儿子造成过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儿子的成长发育。
哈佛医学院专家团队在大量的技术分析后发现:
遭受过父母言语暴力的年轻成年人的言语理解能力越差,言语智商只有112分,而没有经常遭受言语暴力的人言语智商是124分。
这些研究结论和案例,恰恰证明了“吼叫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大脑会释放出舒缓的生物化学物质做出反应,让孩子倍感安心踏实。
可一旦父母的吼叫声响起,在这种带着强烈攻击性情绪的语言作用下,孩子的大脑只会做出对抗、逃避的反应。
对孩子大吼大叫,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听话、更懂事或更聪明。
相反,父母的强势、暴力,会让孩子失去自我的表达,限制了孩子正常情况下的思维方式,同时还会不断伤害孩子脆弱又敏感的心,摧毁他内心的平衡。
孩子长期被吼,大脑发育只会越变越糟糕。
孩子被吼
不会停止爱父母但会停止爱自己
生活在一个整天大吼大叫的家庭里,是什么感受呢?
一位知乎网友回答道:很想放弃自己。
他从小家教很严,作为独生子,他是全家人唯一的希望。
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出差,有时候甚至一个月才回家一次。
每次得知爸爸要回来,他既兴奋,又害怕。想见到爸爸,却不想被他骂。
爸爸脾气很暴躁,只要他成绩不好,就会骂他吼他,不停质问他:
“又没考好?叫你多听课多写作业,你就是不听!”
“我在外面辛辛苦苦赚钱供你读书,你就考这个分数来报答我?”
“真是养了个蠢货,都不知道随了谁!”
这些恶言恶语,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害家人面上无光。
虽然妈妈常常说“爸爸骂你是为你好”,可他压根感受不到。
好几次,他想告诉父母自己心里的委屈和难受,可不管他说什么,爸爸都认为是狡辩和推脱。
他便不说了。
大学毕业后,他特地选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工作。
“既然我遭人嫌,那就干脆别碍爸爸的眼。”
从那以后,不管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不会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陷入自责当中。
明明渴望别人的关心,却又害怕自己处理不好每一段亲密关系,他干脆逃避。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当父母伤害孩子时,孩子不会停止爱父母,但会停止爱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精准的情绪检测器。
当他听到父母的吼叫声时,会立马关上情感开关,不光是父母的智商为零,孩子也是一样。
他只会傻愣在那里,不断回放父母的一言一行,然后重复告诉自己:“我很糟糕”、“我不配”。
错误的自我归因,让他慢慢封闭自己和外界的通道。
其实不是他有意为之,而是在感受不到父母爱的温暖时,决定用逃避的方式来躲过恶意。
直到他慢慢适用这种思维模式,想要真正去“爱别人”“爱自己”,更是难上加难。
不吼不叫,修复孩子的未来
父母是什么人,孩子就是什么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会毫无保留地照进孩子的人生中。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书中,作者举了这样例子。
心理学家约翰,在一天早晨看到9岁的女儿突然扮了一张大鬼脸,两腿大大张开,一跳一跳并发出类似怪物的吼叫声。
他好奇问了女儿“你扮演什么动物”。
女儿的回答让他羞愧不已:“我现在是爸爸怪兽,就是你早上的样子。”
在孩子眼里,父母的情绪暴躁,大吼大叫,早就成了他生命里难以抹去的痕迹。
对孩子的教育,身教远胜过言传。好的教育,一定是让孩子越成长越优秀,而非将他变成父母负面情绪的容器。
央视前主持人樊登老师曾自豪分享到:
“我儿子从生下来到现在,13岁,我都没有跟他大声说过一次话。”
这并非是他读了大量育儿书修炼出来的心性,而是他深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情绪正确表达的重要性。
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心里一定是紧张害怕的。
这时父母如果还大吼大叫,任凭情绪失控地教训孩子,只会让孩子误以为以暴制暴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只有父母变得柔软,降低音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才能冷静思考问题,更好地面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父母的行为,就是一块模板。
孩子总能从中学到应对问题的方式和习惯。
樊登老师说,有一次儿子嘟嘟闹着要喝奶,情绪反应很强烈。
当时他过去陪儿子,并轻声询问:“你现在是不是有点着急。”
被他这么一问,儿子停止了哭闹,开始听他讲话。
紧接着,他很耐心地引导儿子要学会等待,不要轻易焦虑着急。
这样的温和教育下,儿子慢慢变得没那么焦躁了,也学会了遇事要多忍耐。
吼叫解决不了任何教育问题,不如父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平和、忍耐。
孩子才能有样学样,在平静的环境中成长,学着和自己、世界和谐共处,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人生的和平,始于家庭。
身为父母,千万不要用错误的教育方式,迁怒孩子,给孩子造成不一样的压力。
没有一个孩子,能在重压下茁壮成长。
只有父母多学习、多反思、多改变,才能不断成就孩子,让孩子的未来多一份自信和从容。
但愿每个家庭,都能不吼不叫地爱孩子,不让坏情绪毁了父母和孩子间的信任和爱。
一个充满平和、温柔气息的家,将会是将会是孩子此生最大的幸福和幸运。
作者:哎呀妈。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