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小舍得》又被骂上热搜:什么样的孩子,会因为优秀而抑郁?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4-28 18: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08f3188f2ab4a449c1b15687bbbe0b4.jpeg
编者按

今天,国产剧《小舍得》又上了热搜。


在田雨岚的“窒息式鸡娃”后,子悠终于抑郁了。


虽然是剧,但这样的场景,每天在现实里发生。


今天这篇文,是从业多年的咨询师带给父母的另一个视角:


一个优秀的孩子,好好的,突然生病、抑郁,背后是跟父母一场长久的共谋,也是她隐蔽的自救。

作者|天雅 繁星

责编|陈沉沉



做青少年心理咨询的这些年,我发现,


最让父母感到揪心的,并不是那些常年成绩不好的孩子;


而是那些本来学习好好的,却突然出问题的乖孩子——他们成绩断崖式下滑、生病、抑郁、严重的甚至走向自杀……


一般来说,如果是家里刚好出现了变故,我们很容易理解孩子症状的来源。


但更多时候,家里好端端的,没有异常,孩子却还是莫名其妙地出了问题。


这时,父母往往会感到很困惑、很着急——


一方面,他们很难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状况;


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接下来该怎么办?

 

因为太常见了,所以我想有必要在这里跟父母探讨:

 

好好地,孩子为何“突然”就出问题了?


5e3326a1accd0ada139d7e2376729efa.jpeg



01

 

首先,我想说,不存在“突然”。

 

所有的“突然”,都是蓄谋已久。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我的来访者小A,是一名高一女生。


她从小就成绩优秀,是老师和父母眼里的“学习好苗子”。


然而中考前夕,她突然发烧,最终以3分之差没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


虽然后来父母还是托了不少关系,把她顺利送进了那所高中。


但小A却从此落下了“发烧后遗症”。


从高一开始,她就时不时在课堂上头痛,后来痛得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学习,以致于不得不休学回家静养。


她去医院检查,并未发现任何身体异常,最后被确认为「心因性疾病」,转向心理咨询和治疗。


在咨询期间,小A非常积极地配合。

 

她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很喜欢学习,并期待着能早日康复,回归学校。

 

休学在家的日子里,她深感愧疚,总觉得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作为补偿,她每天都会主动做家务,打扫卫生,给家人做饭。

 

然而让人感到费解的是:

 

她在家里干活的时候,精力充沛,生龙活虎;

 

可一旦翻开学校的课本,或尝试去做题,她就会莫名其妙地头痛,甚至还会伴随着发烧发热。

 

不讨厌学习,却又不自觉地用症状来对抗学习。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aeed23a3f4219799097a9b9813f04813.jpeg


 

02


后来通过持续的发掘和探索,我才发现,


小A的症状, 原来根本不是「问题」,而是她面对现实困境发展出来的「解决方案」。

 

她在解决什么呢?

 

她在解决——我如何做到:不努力,也能被爱?

 

小A的父母,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问题,经常会基于孩子的学习表现,制定一些奖惩规则。


如果孩子在学校被表扬、或者考了100分,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反之,就会遭到批评。


小时候,小A常常目睹“姐姐因为调皮捣蛋、考试不好,就会被父母训斥”的种种场景,使得她从小就意识到:


不听话、学习差是不好的,是会被嫌弃的。


而这,也直接影响了小A的认知和行为选择。


为了规避姐姐的覆辙,她逐渐变成了与姐姐截然不同的样子——


懂事、乖巧、学习好。


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她轻轻松松就可以取得好成绩,收获父母绝大部分的赞美与奖励。


但到了高中,随着科目难度的加大,她感到越来越吃力,很难再持续维持在原来的成绩水平。


而这,也逐渐激发了她内心深层的恐惧与担忧:


万一我学习不好了,就会变得跟姐姐一样,再也得不到父母的爱了。


对于一个曾经倍受关爱的好孩子来说,这种宠爱的丧失、地位的跌落,是很可怕的。


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她必须找到一个方式,让自己既可以理所当然地学不好,也不会失去父母的爱。


而“生病”,就恰好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不是真的学习不好,只是‘生病’影响了我的学习。”


ffa4cac3fa9397d1d3398c7f0442a0dd.jpeg



03


透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

 

小A的症状之所以这么隐蔽,很大程度在于:

 

这是她和父母一场长久的「共谋」

 

一开始,父母种种不经意的言行,确实给孩子传递出了一种感觉:


父母之爱,是有条件的:


你优秀,我就爱你;

你不优秀,我就嫌弃你;


而尚未具备分辨能力的孩子,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认同父母的价值取向,并想方设法考取好成绩,来换取父母的爱。


当父母对听话乖巧、学习好的孩子回馈以肯定和赞赏时,又会进一步强化孩子“努力想考好”的决心和行为。


这时,「共谋」便产生了。


一开始,孩子只要稍微用点心,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学习成绩,一切显得非常和谐、快乐。


然而事实上,只有少部分天资聪慧的孩子,才可以确保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将「共谋」持续进行下去。


其余绝大部分孩子,都将会在成长的某一个阶段,从「共谋」的处境中脱落。


由于前期一系列美好、愉悦的体验,使得孩子在脱落的时候,往往不会选择怀疑和对抗父母。


相反地,他们会把怀疑指向“无能”的自己,并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也由此,他们在潜意识里选择了通过症状去“惩罚”自己。


事实上,真正令孩子感到恐惧的,并不是学习变难、成绩下降这个表面事实;


而是背后可能会崩塌的父母之爱,和自我价值感——我不行,我没人爱。


换句话来讲,


症状,其实是当下他们能做的最隐蔽的「自救」。


通过这个方式,他们成功地规避了自己内心真正惧怕的灾难性后果。


d88b4c897b033ebcde568c5ebf1157bc.jpeg



04


当真正理解症状背后的意义以后,我们不难发现,


孩子“生病”,既是对背后亲子关系失衡的警醒,同时也是促进亲子关系回归正轨的契机。


那么,要如何把孩子从症状中解救出来呢?


首先,我们要找到孩子真正恐惧的点,然后协助孩子去消除这份恐惧。


这个过程离不开父母的切身参与。


回到来访者小A的案例。


她非常害怕自己一旦学习不好,就会沦落成像姐姐一样,彻底失去父母的爱。


在这个维度上,她需要获得两个确认:


其一,虽然父母会因为学习不好而批评姐姐,但父母心里仍然是爱姐姐的;


其二,哪怕你学习不好,父母也依然是爱你的。


而父母要做的是,


就是将父母之爱,与孩子的学习表现,清楚地区别开来。


当然,我们依然可以就孩子的学习问题,就事论事地提出批评和建议;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确保父母之爱、孩子的价值,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另外,仅仅是口头的表达,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还需要在行为、情感的维度上,给予孩子真正的确认。


比如批评过后,依然坚持给孩子做好吃的,陪孩子一起看家庭电影,或带孩子出去玩。


比如看见和肯定孩子在学习以外所做的种种努力。


回到小A的故事。

 

当看到父母持续这样做之后,小A真切地感受到:


父母对姐姐的爱,并没有因为“姐姐学习不好”而消失;


同时自己哪怕不能去学校,父母也会肯定自己在家的贡献和价值。


这时候,她的症状就逐渐缓解了。


15dc32ab332e219bb3ed800581b5b58d.jpeg



 写 在 最 后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几乎所有父母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学习,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也因此,许多父母在言行上表现出来的爱,都会或多或少地与孩子的学习牵连在一起。


从而也很容易导致,在学习这件事上,父母与孩子陷入「共谋」而不自知。


在此,我想邀请各位父母们:


在辛勤操心孩子成长的同时,请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诚实看见孩子,让父母之爱回归纯粹。END 

 

5cd6bc66736ed7fa5a32de5637a68e28.jpeg

作者:天雅。一个有想法、有态度的心理学科班生;作者繁星:家庭系统流派,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心理咨询师,专注于青少年成长研究;编辑:陈沉沉。
图源:Pexels 上的 Migs Reyes 拍摄的图片
本文来源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400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