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孩子不得不在家上网课,而父母们也深刻体会到了“辅导孩子作业”是一件多么崩溃的事。
能正面说的话,不反着说能给台阶的话,不呛着说
有媒体问重症病人的治疗方案,张文宏的回答是:
“我跟你讲你一定听不懂的。
因为你读的书和我读的书不一样。
我讲的每一个汉字你都能听明白,但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说如果换成一个不会沟通的人来说,可能就变成了:
“跟你说了也是白说,你不懂。”
争取大家配合的时候,他说的是:
“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
你觉得很闷,病毒也给你闷死啦,你呆在家里你也是战士。”
这段话说如果换成一个直来直去的说法,可能就变成了:
“呆在家里,不要出去给社会添乱。”
大家能够感受出来,第一种说法,带着很多理解和鼓励的感情在里面,更容易争取到大家的合作。
生活中很多父母,却恰恰习惯了“正话反说”。
不仅不给孩子留面子,甚至乐于去“怼”孩子,眼看孩子窘迫,才觉得他是记住了教训,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我之前看过一个男孩发的朋友圈。
他回家晚了,跟父母吵了一架之后写道:
我爸妈完全可以用“晚了以后会很担心你,担心得我们都睡不着觉。”来告诉我,而不是以“下次再回来这么晚,我们就锁门了,你自己睡马路吧!”这种方式,来引起我和他们的一场争吵。
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争吵,不是源于彼此的“恨”,而是源于没有把“爱”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
把话正面的来说,给孩子留一些余地和台阶,孩子会更领情。
下次我们可以试试:
把“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你到底长没长心” 换成:
“你这道题,解题思路是对的,只是运算出现了错误,这种错误太可惜了”;
把“你就天天这么邋里邋遢,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换成:
“我看到你把衣服扔到地上了,我希望你捡起来叠好。”
我们表达的方式对了,跟孩子之间的争吵就会少了。
02能摆道理,就不压制能给体谅,就不冷漠
张医生在疫情爆发之初,就谈到:
“不能欺负听话的人。所以这次我做了个决定,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部都换下来,换成谁?换成科室所有的共产党员。”
“医护本是一家,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团队,就是我们的护理团队。你现在认为我们医生有多重要,我们的护理姐妹们也就有多么重要。”
“领导对医务人员的关心,一定要不断加强上去。第一关心是防护,第二是疲劳,第三是工作环境。我觉得一定要跟上,如果跟不上,就说明没有把医务人员当人,只是当机器。”
我们父母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有时候就很容易忽略孩子自身的感受,缺乏这种体贴。
比如希望孩子爱分享,就跟孩子说:
“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
见到孩子做得不够好,就强调:
“你看你们班某某,人家怎么就能天天坐在那里闷头学习。”
父母这样一说,孩子就会感觉到他的感受没有被尊重,他的努力没有被看到,跟父母的隔阂会更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在孩子跟你交流时,跟他共情:
“爸爸/妈妈知道了,你因为……,感觉到了……,”
在孩子表达愤怒时,给他耐心:
“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愤怒。我无心中伤害了你。我的本意不是这样的。我的本意是……”
在孩子犯错难过时,给他机会:
“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可以说说自己的理由……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多说一些理解性的语言,减少抱怨、批评和强制。让孩子知道你跟他是站在一起的,孩子会更容易听进去父母的劝导。
03能给尊重,就不强权能放平等,就不独断
张医生在另外的一则采访中,提到一句话:
“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感觉老是被人欺负,是不是?
被人欺负惯了,一般会做两件事情。
一个是人家欺负你,你也怎么欺负人家。
但如果书读多了,你就会选择不跟那些人发生关系。
另外你被人家欺负惯了,你就知道这种欺负人的嘴脸是什么样子了。
那你就要善待比你年纪低的,权利没你大的人。”
每一位父母,都曾经是孩子。
成长过程中,得到过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善待,也可能遇到过权威的压制甚至打骂。
我们会知道,被父母包容、接纳和支持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也会知道被父母或者其他亲人呵斥、讽刺、责骂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会知道自己犯错、受伤之后,最渴望的是什么。
在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的时候,把心态放平,不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当成曾经的我们自己。
很多事情就变得好理解、好沟通了。
对待孩子,应该要让他知道,爸爸妈妈跟他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管制关系,非常愿意跟他共同面对问题。
绝大多数的父母跟孩子之间,都是深爱着彼此的。
只要学会正确的表达,相信就一定能够消除隔阂,共同去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这也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
来源:母亲大学 微信号muqindax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