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在社工服务站摸爬滚打的社工姐姐。做了3年多的青少年群体服务,发现了一个规律,平时青少年的服务人气一般不会太高,问青少年不参加的原因,大多都说:我也想来,但作业太多啦~~或者,我爸妈帮我报的班已经占满周六日时间了,没时间啊~(伤心表情图)
但!会有一个高峰期,就是到了期末考之前,就不断有家长打电话过来问,你们这里是不是可以做社会实践作业?能不能出具实践证明?不管什么服务,都给我报名吧!...
真是应了那句“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傲娇表情图)
而在这高峰期中,有些家长的做法实在让社工姐姐我不得不吐槽。
有的家长来到社工站,问社工:能不能借志愿者服装给我们拍个照交作业?有的会说:能不能先帮我开了证明,以后有时间再补上?甚至有一次,一个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一个青少年志愿者跟我们说:我妈妈让我过来签个名,拍个照,拿个实践证明的,不要叫我干活!
这这这是明摆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啊……(痛心状表情图)
这种明摆着完成任务交作业的心态,也影响着我们的服务质量。
有一次,社工姐姐精心设计的青少年社区挑战任务书,满心期待看到青少年们团队合作,积极与社区居民及商户去交流,去记录,去服务社区……的场景。有几组的确是实现了这幅蓝图,但是!个别组别却是:本来安排了是安全员角色的家长成了主角,在忙前忙后找商铺找居民完成任务,而青少年们袖手旁观,刷手机,吃棒棒糖……(中箭吐血表情)
虽然服务数据是漂亮的,居民的反馈也是很棒,但...亲爱的家长们,你们是否知道,你们的热心帮忙,你们的忙前忙后,恰恰是践踏了社工姐姐的一番苦心啊……(受伤表情图)
我也是家长,我也知道成人世界里的不容易,你们只想自己辛苦些,让孩子轻松些,但,这样的轻松可能反而成了孩子的负担啊!
北大心理教授徐凯文曾经做过一个演讲《时代空心病—焦虑的父母和迷茫的孩子》,他提出,现在的孩子有空心病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了,具体表现就是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成长过程中也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成绩优秀,但就是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感和活着的动力,自杀寻死。
大家回头想想,我们的青少年们参加志愿服务,本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啊!但这种意义感却还没冒泡,就被父母们当做任务完成了。举一反三,其他生活中应该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努力的事情会不会也是被我们操心的家长们所代劳了呢?那没有体验,没有感悟,意义感从何而来呢?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渐渐长大,羽翼渐渐丰满,我们也该渐渐放手了。如果你担心他被社会毒打,那就先让他来社工站参加模拟演练吧!我们有人际交往/减压/生涯规划/情绪管理等主题的青少年服务,也有社区志愿服务,让孩子走出家门,走进社区,了解社区,服务社区。请相信,我们社工哥哥姐姐们是怀着一颗公益为民的心,做着助人自助的事,放心放手让孩子们过来体验实践出真知吧!
其实我也是个母亲,希望未来我不要成为我自己吐槽得的对象。最后,送给家长们一首纪伯伦的诗,与君共勉!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作者:广州番禺陈姑娘
来源:微信公众号社工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