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武志红:逼孩子听话,就是在给孩子喂毒药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2-6-15 09: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d81800a19d8bc3ef50e8a98f3a39914a8d34514.jpeg

作者:武志红

今天的文章,整理自2018年第十一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我们邀请到了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他的演讲主题是《孩子的动力与压力——教育的基本问题》。我们都希望培养出自驱力满满的孩子,可是,自驱力,恰恰是最不需要“教育”的,它与生俱来。心理学有句话叫:看见即疗愈。愿我们看见更多生命本身蓬勃的生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写在前面

091843cvfvo9f8v764tflm.jpeg

6岁前整天让孩子受挫,是大错特错的
我一直关注中国的家庭问题,在我看来,教育的基本问题在于动力和压力。
以前,我是一个宅男作家,整天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在创业,招员工时发现了一个现象:想招一个热情满满的员工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讲,时间的锤炼似乎没有成为一种祝福,只痴长了年龄,能力和人格没增长。
热情是什么呢?通常来讲,热情就是生命力。在精神分析理论之中,攻击性是一个核心的话题。每个孩子一出生都带着非常原始的攻击性,不断跟这个世界碰撞,带着不好惹的气质。
可以说,生命力就是被人性化的攻击性。有一本书叫做《心流》,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特别有成就,将会体验到心流的感觉,就是生命力在流动,攻击性在流动,热情在流动。
关于动力,精神分析有一种说法叫心理动力学。它的主旨是,作为一个生命体,你自然而然想做的任何事情都叫做动力。比方,我今天中午想吃某个东西,生出来一种渴望,这就是动力,如果它实现了,这个动力就“生”了;没有实现,这个动力就“死”了。
对待教育这件事,在孩子6岁之前,整天去挫败他,这是大错特错的事情。
很多父母认为,训练孩子的耐挫折能力,拖延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一种“延迟满足”。其实,孩子需要获得一种基本的感觉,一种证实自己的动力可以实现的感觉。当他获得这种感觉的时候,一般动力的“生死”就可以放下了,就可以获得自由,这是很关键的事。

091843ljjcj7wzjoo89vcp.jpeg

为什么你越催,孩子越慢?
讲完动力,再讲讲压力。双方是什么关系?如果说,我想做一件事,驱动着我的行为的是我的意愿,这叫做动力;驱动着我的不是我的意愿,而是你的意愿,这就叫做压力。
生命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大家想一想,你的人生是怎么过的,是否能够真实地过你想过的人生,做你想做的选择?
再想想你身边的人,你的朋友、你的父母、你的孩子,有几个人是始终带着满满的热情,带着一份执着,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我相信,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常常是,驱动着“我”的是“你”的意愿,这就叫做压力。
由此,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来访者例子:他在小学考初中,随随便便考了全市第一名,临阵磨枪都可以考个满分,但是他这辈子一事无成。
他特别希望自己高效地活着,比方满满把这一周时间安排好了,他都能够去执行,真正像一个高效率的人,这时候他感觉自己很棒,但他确实是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他什么事都拖,所以他非常懊恼,拖到40多岁一事无成。
后来随着咨询的进展,他逐渐对他的拖延领会得越来越深,因为驱动着他的只是压力,他的父母,特别是他的妈妈,有非常严重的逼迫孩子的行为,吃喝拉撒睡玩、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妈妈都有强烈的意愿去教你、逼你,按照她的来。
比方说在吃饭的时候,她的妈妈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让孩子去吃,碗怎么摆,你吃多少,要怎么用,怎么使筷子,怎么使勺子,每个地方他妈妈都要管。而且这个逼迫他的妈妈是如此执着,如此成功,所以孩子的自我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被抹掉了,不是孩子的自我在发挥作用,而是妈妈的形象。
所以如果他非常有效率,做得非常成功,就意味着他的妈妈通过他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意志。他抗拒这件事情,所以他有无数的拖延。高效意味着妈妈成功地控制了他,而拖延意味着这是我在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
如果你看见一个孩子总是慢吞吞的,通常他身边会有一个人,不断地对他说“快点、快点、快点……”为什么?越不断催促孩子,孩子越要通过慢吞吞的方式表达蔑视、表达抗拒,表达“我的人生我做主,凭什么听你的”!
我的一个来访者说他的孩子如果跟着姥姥,就会变得内向,爱生病;如果孩子跟着奶奶,就会变得外向,开朗活泼。
再看看孩子跟两个老人的互动,同样在吃饭这件事上,孩子不愿意吃或者吃得慢,姥姥会催促、呵斥,甚至干脆拿起勺子很粗鲁地喂;奶奶则想办法用各种方式,温柔一点、幽默一点,逗孩子开心,也达到吃饭的目的。

091843pwtktcgo3ocam2cg.jpeg

逼孩子听话,就是在给孩子喂毒药
每一个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尝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认为,人性基本的动力就是每个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自己的人生。
不仅是大人和孩子,而且大人和大人之间也存在着这个关系,每个人用各种各样方法对对方施加软的、硬的压力,就是为了你要按照我的来,你要听我的。
人际关系有两套规则:一套规则是权力规则,你要听我的,按照我的要求来;另一套规定是珍惜规则,我如此爱你,你本来的样子就好,我不忍心逼迫你,因为我是如此爱你本来的样子。
很可惜,中国的家庭,珍惜规则少之又少。我们感受到的是,你的样子是错的,你不能按照你的样子活着,你得听我的或者听别人的,听社会的,要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所以,我们已经不知道自己本来的样子是怎样的,我们都在所谓地成为自己。
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内向,为什么会生病?因为内向就是一种封闭。如果奶奶和姥姥都是攻击性的,将她们的意志强行加入到孩子的世界里,孩子会有一种感觉,你给了我一碗毒药,就可能变得内向,通过内向封闭的方式,把“毒药”挡在外面,精神分析有个词叫“去毒化”。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像个孩子那样有活力,那样欢蹦乱跳,而且孩子越大活力越少,因为孩子的活力在他小的时候都已经被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被谁扼杀?是的,就是一直口口声声说着“我爱孩子”的亲生父母。
我们知道,东方人的个性偏内向,西方人个性相对热情奔放,是不是可以做个基本的思考,在我们社会中的“逼迫”实在是太多了,大家要通过内向的方式来对抗压力。
我们的家长那么在意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如果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到各种各样的逼迫,实际上就是在逼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091843x1b6eowpoil1xwoo.jpeg

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只对孩子施加压力?
我在河北农村长大,我家应该是村里最贫困的家庭之一。但是,我没挨过一次打,没挨过一次骂,我要10块钱零花钱,家长会给我12块、15块,我人生的几次重大选择都是按照我自己的意愿来。我40多岁了,还没结婚、没生孩子,父母没有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我,没有给我压力。
在我的书里、文章里会有一些颠覆性的观点,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武志红很会营销,爱做科普。我觉得不是,我在用自己的观察、自己的视角理解心理学,理解中国教育。我们的教育还是很缺乏对孩子动力的尊重与呵护,教育的基本问题就是只对孩子施加压力。
最后讲讲我的愿景,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感觉,按照自己的方式,寻找未来的路。有一种说法,中国最近五百年来,没有贡献世界的发明创造。希望到了我们这一辈,这个时代,这个局面能被打破。让孩子们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来活,让他们充满热情、充满动力、充满原创性。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新东方家庭教育」,搜索「xdfjtjy」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3粉丝

5301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