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周瑞玲心理室】家长说: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毫不知情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1-20 08: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0年,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今后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                                                                                                    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随即“抑郁症纳入高中和大学体检”引起全社会热议。
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而这组数字还在快速上升。对于青少年而言,抑郁症已成为自杀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但同时,也有调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抑郁了……而家长,处于不知情的状态。

282708f9986254c52ce623a0de75fb5a.jpg


01抑郁不只是情绪不好,坚强没有疗效
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理解、不重视,有些还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青春期叛逆或者压力大而已。
经常在咨询中听见有家长说:
小孩子懂什么,哪有那么多难过?就是矫情......挺一挺,就过去了,加油!咋这么脆弱,坚强一点~~
因为在一些成人的眼中,孩子是无需面对生存压力,无忧无虑,没有烦恼的。
殊不知孩子其实是非常敏感的,他在用他的心感知着一切。
而且,人格尚未成熟的孩子往往更加不会自我调节,不懂得如何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出现。
下面的视频就是一位有抑郁经历的女士,分享的她曾经的遭遇。告诉抑郁的家庭:你们都被“坚强”害惨了。
[micxp_wxonkey]s0567ctu8ub[/micxp_wxonkey]
Nikki Webber 是一名黑人女性。她从小也被教育,千万不能对别人展露脆弱。所以,在她被诊断为抑郁症后,她一度不承认这个事实,觉得自己脆弱,情绪低落,扛不住压力,是件十分羞耻的事。
直到有一天,妈妈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说,她18岁的侄子自杀了。那一刻她才知道, 原来侄子得抑郁症很多年了。可是两个人关系那么好,他却一次都没有提过这件事。
Nikki有点自责,如果她当时敢表露自己也患了抑郁症,如果她当时多问问侄子......父母一味地忽略,只会永久挫伤孩子自尊心,让他内心自卑又冷漠,相信自己真的一事无成,甚至以悲剧的方式得到解脱。
所以,她决定站出来,告诉大家:你们都被“坚强”害惨了。
总以为一个正常的人,必须驾驭情绪,所以一旦负性情绪出现,下意识就会逃避,否认,自责。甚至,来自家人,朋友的嘲笑和不解,朋友圈里清一色的“戒掉情绪”,会让你觉得真的是自己做错了。
但Nikki说,不是的。如果我们连自己的人性都否定了,那就会成为空心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填满内心的空白。
所以,孩子撑不下去的时候,想要寻求帮助,真的需要家长们的重视。

02抑郁的常见症状表现
很多孩子由于不成熟、阅历少,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家长的正确教育和耐心引导。
很多时候,家长难以区分孩子是怎样的状态,你的孩子也可能没有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或解释抑郁,这里有一些简单的标准可供初步参考。
如果你看到这些症状,请及时和孩子沟通,必要的时候请及时求助专业人员的介入。

5123cab8249646918cbaf1580f617efb.jpg

1)情绪上的两种极端表征:极端易怒or抑郁低落
青少年抑郁症更难被发现,首要原因是,青少年抑郁往往披着愤怒的外衣。
对青少年抑郁患者来说,他们有时看起来并不抑郁,而是非常暴躁,还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大发雷霆,摔东西,自残,这就不是孩子性格脾气的问题了,家长要注意,这可能是一种提示,不排除是青少年抑郁症。
我们治疗成人抑郁症时,他可能刚来时很抑郁,治疗了一段时间后,他突然开始发脾气了。这种愤怒是好起来的征兆,是慢慢康复起来的阶段性状态。
也很多有抑郁特质的孩子,会被父母认为是很乖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咨询中不会特别担心那种看上去特别很难安抚的孩子,反而会特别担心那种看上去永远没脾气的孩子。
在我印象中,有一个小孩,在亲人车祸离世后的半年,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所以家长带他来咨询。家里人会反复和我说,尽管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但是他真的很乖很乖。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乖”的背后,可能隐藏着非常深的抑郁在里面。

在慢慢和这个孩子接触几次后,通过游戏等方式、去帮助孩子释放内心的恐惧,释放一种压力,甚至是一些攻击性的时候,这个孩子突然变了一个人,他变成一个看上去非常难以安抚的孩子。
这时家里人开始变得很担心,这样看上去是问题变大了。但是他们此时没有意识到的是,其实这个孩子的内心,已经压抑了很久。家里的亲人去世了,而且还是这个孩子很亲的人,没有一个人和他聊过、沟通过,这对一个孩子来说,自然应该是很郁闷痛苦的。
所以,抑郁的其中一种表现是会发脾气,就是像小婴儿一样得不到满足整个人会暴怒,崩溃,好像那一刻完全没有办法很理智去做很多事情。
这是一种非常无助的状态,因为你可以想象当一个人已经十五六岁,但他没有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能无助的时候,没有自体感状态下,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崩溃的状态,也是心理结构不稳定的表现。

80c34abafbf4c4c3d424248fcf248fa4.jpg

另一种,更接近于我们所理解的非常低落的,死气沉沉的抑郁。它很多指向自己,就是把很多内疚、竞争、羞耻有关的情绪都指向自己。
经常表现出负面情绪和自卑情绪,表达对生活的失望,厌恶自我。不时向父母抱怨自身的缺陷,埋怨父母,说一些消极厌世的话。孩子也不会因为那些平时感兴趣的东西开心起来,开始很少表现得主动。
觉得自己很没用,什么都不是,说自己一无是处,有愧疚感,对中考和高中表现出极大地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总没有办法让你们高兴,你们从来没有为我骄傲过,我做什么都是不对的”。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自我攻击式的抑郁。这样的抑郁,往往是非常消沉,感到绝望,和成人的抑郁症非常像。
看上去非常低落的孩子,往往具备自我觉察的能力。从治疗的角度来说,他们可以在一个抑郁状态上和你一起进行思考,一起治疗。但暴躁的孩子,可能完全失去了思考能力,治疗起来更困难。

但从危险性来讲,特别低落的孩子往往更危险。
你可以想象,一个很暴躁的人,他往往是没有力量去自杀的,因为他完全处在一个婴儿的位置上。但如果他处在一个更成熟的状态,去经历抑郁,他是有思考能力的。一旦他真的想要去自杀,他是特别清楚的。
所以在咨询中我们说这是个“双刃剑”,一方面有一条路可以更快去跟他进行深度工作,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情况的孩子危险程度也是特别高。

4ddbc3c11936b215cc06be40982673b7.jpg

2)日常生活中的变化
有些孩子会自我封闭,放学和周末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不和同学交往,生活中没有朋友,有时候饭也不吃,父母敲门嫌父母烦,回家几乎不跟父母交流,父母问话几乎不回应。
有些孩子日常作息习惯会改变,日夜颠倒,熬夜不起床,有时候昏睡一整天。
有些孩子变得迟钝,眼睛没有神采,面部表情较少,肢体动作也很少。他们常常身上开始脏兮兮的,衣服完全不搭,自理能力变差,而且头发常常看上去乱糟糟的。
3)身体上的症状
孩子睡眠和饮食出现明显改变,体重下降,有的突然暴瘦或者有的孩子整夜整夜睡不了觉,这种情况家长要特别重视。
可我们常常见到很多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后,父母认为是孩子体质差,该好好锻炼一下,这大错特错。
其实,孩子身体上出现不适,头晕、胸闷、恶心、四肢乏力,体重下降、嗜睡或者失眠,这些症状如果去医院检查不出什么疾病,就不是身体疾病,而是心理疾病导致。
还有些孩子在上学,或去某个场合之前就很容易头痛或胃痛。甚至有些孩子在参与任何新活动前都会出现这类症状,
4)厌学、成绩下降
有的孩子原本成绩优异,却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大幅度下滑,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孩子心理有了较大问题,家长需重视。

5d33fbb03d4241c1c0a4666d902255d5.jpg

5)自残
在咨询室里面看到一些青春期孩子因为抑郁症来就诊的话,往往我们会特别注意他是穿长袖还是短袖。
因为有的孩子有自残的行为,他会割腕。不是割到很深的那种,他可能是用刀片去刮之类的,但周围没有人知道,他就会穿长袖子遮盖住。这些都是在临床上面我们会格外关注,也是父母在家非常需要注意的部分。
很多年前,我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个案。有一个女生她被送来治疗时,父母都不知道她已经在家里面自残超过半年的时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她家里面的关系疏远,父母非常忽略她。看到她手上一道道伤痕,因为袖子盖着,平时没有人知道,我们也是非常痛心的。
家长要明白,孩子要是出现了严重的自残倾向,心理上一定出了问题,很多抑郁症患者最开始就是出现自残行为,最后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孩子一旦出现自残行为,首先做的不是要责备孩子,要耐下心来,问清楚原因。
当然,100个人可能会有100种不同的症状,每一个抑郁症背后的根本精神动力可能是非常不同的,落实到每个个体可能是非常不一样的。
但不管是哪一种,家长们要对它引起足够的关注,从而在孩子情绪异常的初期就给予及时的帮助。

b5cdec375cb75d37c87accf8d3036821.png


03抑郁的预防与家庭调整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成长,也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未来的成长中才会更坚韧,更容易适应,才有更好的发展。
1)营造融洽的家庭气氛 
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父母要避免争吵,或者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冷暴力或者残缺的家庭结构,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压力,无休止的争吵、父母离婚或者父母去世、长时间和孩子分离都会可能对孩子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
如果不及时疏导孩子,孩子甚至会认为这些争吵或者悲剧是自己造成的,都是自己不好,从而出现抑郁状况。
另外,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导致超出了孩子能力范围,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无法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消沉,情绪低落。
在温暖和谐、给孩子适度成长空间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般会比较乐观,性格好,积极向上。


2)培养孩子的心理复原力 
孩子的身心还在发展,不具备很强的心理调节能力,经历强烈的刺激,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巨大的阴影。经历过重大生活变故或者事故的孩子,也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我们看香港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当孩子经历过车祸,火灾或者一些暴力事件后,医院第一时间都会派出心理医生对孩子做心理疏导,以免孩子内心受到创伤。
当面对家人离世或者重大变故的时候,要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多开导孩子,而不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无所谓。不要故意去避免谈论,要消除孩子的疑虑。
教会孩子去接受情绪和事实,让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用有效的方式去抒发悲伤、恐惧等情绪。

9aba84dfd785de08b5a6fb4346fbec16.jpg
另外,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受到歧视、虐待、校园暴力等环境中,往往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所以,平时父母也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孩子建立心理复原力,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的理解、支持对他是最重要的。
当孩子遇到挫折失败,家长不要置之不理,不要打击,不要冷嘲热讽,而应该给予积极的开导和鼓励。教会孩子克服困难、人际相处的方法,让孩子在失败的时候勇敢地接受失败,保持冷静,想办法再次赢得胜利,而不是一蹶不振。


3)带孩子去探索生命中的乐趣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兴趣。
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多接触音乐或者美术,读读书、看看电影,让孩子不断发现生命中的各种美好。
放假的时候带孩子游玩,回归大自然,一起骑车,爬山,踢球。爱运动的孩子大部分都乐观向上,阳光开朗。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可以在周末的时候邀请朋友一起玩,或者几家人一同旅行。

e87afefe9ca6f1534911823479ae5798.jpg

很多家长在亲子关系相处的时候,会倾向于“走脑不走心”。
遇到孩子有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去感受孩子的内心,而是想最好有个什么办法,直接搞定我的小孩,这个心态很普遍。
这样的心态,会忽略孩子真正需要你帮助的部分。


3f60796f594012a8f4d4fa72f4dbd7f6.jpg

比如有很多家长到咨询室来,是想要快速解决孩子“叛逆”、“不感恩”;厌学、拒绝上学的问题,但他们没有看到这个表象背后孩子内心的焦虑、抑郁、痛苦的挣扎,求助的呼喊。
所以,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在抑郁、焦虑的状态下时,父母的咨询尤为重要。
父母需要有一种信念。这个信念是:天底下没有一个孩子真的想去作恶,除非他生下来就有反社会的基因倾向。大部分看上去作,或者看上去特别难以沟通,看上去厌学的小孩儿,他背后可能有各种各样求助的信号。
父母一定不要单纯地用知识和人生大道理去面对,而是要真的用心体验孩子的内心在发生什么,即使会有羞耻感,但也要知道和一条命比起来,什么都是可以放下的。
有不少抑郁症的孩子,父母是到他极端行为出现、跳楼的那一天,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孩子已经抑郁了那么久;原来孩子一直在对我们发出求助的信号。
可是很多家长却一直试图在用一种理论的方法、“应该如何”去对待他、要求他,而不是真正地用情感的部分去回应。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 “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回应,就是光。
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 END -
文章来源周瑞玲心理室,
网络,转载、编辑  整理自公众号:璀璨星空,原文未标注作者所使用文章、图片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3粉丝

5280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