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人民日报 | 过于真实!“80后”“90后”“00后”挨打往事…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5-1 11: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年来,体罚儿童的新闻屡见报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很多家长表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难避免体罚行为。那到底应不应该打孩子?体罚对孩子身心成长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人民网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心理健康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蔚。

打骂的背后是愤怒

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长都有体罚孩子的理由,那到底应不应该打小孩?打小孩有没有用?

张蔚:该不该打小孩?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不该打。首先,打孩子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父母作为成人,用暴力的方式对待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把打骂这种教育方式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实际上是缺乏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也缺乏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打骂的背后是愤怒,愤怒这种情绪本身是有意义的,它提醒父母,孩子可能犯错了,触犯了原则和底线,但代价是否一定是一顿“皮带炒肉”呢?这不一定!父母一旦意识到了愤怒的原因,就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处理办法。

打小孩有没有用?这个可能要分几个层面来看。打是一个行为,这个行为一定会引发后续的反应,从这个角度来说,“打”当然是“有用处的”。但是“用处”究竟是什么?正面的用处大,还是反面的用处大,这就不一定了。

有的孩子可能打了一次,变乖了,父母感觉省心了,但很可能是孩子屈服了威权,也许还会变得软弱、不敢表达自己;有的孩子可能越打越逆反,离父母越来越远,性格变得乖戾和孤僻。因此,“打孩子”的效果简单粗暴,恐怕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惩戒教育要科学适度

记者:可能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经历过暴力和反暴力,从心理学角度看,体罚对孩子身心成长有什么影响?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咨询心理医生?

张蔚:教育过程中科学的、尺度适宜的惩戒教育,还是必要的,这是孩子学习规则的正常过程。但是过重体罚孩子,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肯定是不利的。

比如,有的孩子会为了逃避打骂而采取撒谎这一应对保护措施,从而不会再和家长坦诚相对,让亲子之间的沟通变得艰难;

为了不和家长起正面冲突,有的孩子内心即使并不认同,但会在表面上装出自己很服从很乖的样子,长此以往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打骂会让孩子自尊心严重受创,有的孩子更可能通过和家长的对立反抗来刷存在感;

长期遭受家长打骂,有的孩子会习得这种“以暴制暴” 的处理方式,出现在家被打出门打人的恶性循环;

有的孩子被家长打骂后会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没能力不够好才会被打骂,表现出沉默不主动沟通,不合群甚至容易被欺负;

有些家长在打骂孩子后会陷入后悔情绪,试图用物质来弥补孩子,前一秒被打后一秒却收到礼物,让孩子不知所措,失去规则意识。

另外,很多被打骂的孩子生怕自己稍有不妥,就会被拳脚相加,导致神经紧绷惴惴不安,甚至会产生恐惧心理。

探索更好的规则养成法

记者:从小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是更倾向于体罚自己的孩子?还是会纠正自己父母的偏差,对孩子的教育更讲究方式方法?为什么?

张蔚: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在原生家庭中从小挨打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呈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虽然认为打人不好,却找不到更好的教育方法,最终继续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理念,成为了和自己的父母一样的人;另外一种也认为打人不好,因此反其道而行之,不仅绝不打骂孩子,反而对孩子娇惯纵容,放弃行使父母管理维度的职责,成为了和自己的父母完全相反的人。然而无论是和父母一样,还是与父母相反,本身就说明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

那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我们是否可以在反思原生家庭打骂教育的基础上,优化自己新组建家庭的教育方式?答案是肯定的。一旦理解父母打骂的目的是“规则的培养”,只是他们缺乏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到对规则养成更好的方法,从“打骂和纵容”这两个比较单一的维度中跳脱出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养育之路。

记者:其实很多家长体罚孩子,出发点是好的,大多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好、吃得更多、跑得更快,都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将来。除了体罚,是否有其它更好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张蔚:“爱之深、责之切”,这种为人父母的心情是非常可以理解的。除了体罚,父母可以尝试从以下角度与孩子沟通,更好地解决问题。

首先,接纳并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了解自己愤怒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不让冲动变成魔鬼,而是变成智慧;

第二,学会换位思考。熊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让人愤怒抓狂,那背后的心理是什么?真的是那么不可理喻吗?

第三,学会倾听孩子。不要轻信他人的一面之词就马上责罚孩子,深入了解孩子,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第四,象征性惩罚。如果孩子真的错了,需要学习规则,可以拒绝给孩子买他当下想要的玩具,取消之前计划的出游等,这种具有仪式感的惩罚可以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无法无天。

另外,在不触及法律、不突破道德底线、不威胁生命安全、在父母有监督和把控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试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就是不肯听家长的话,那么可以让他通过实践知道自己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聪明的孩子自己就会调整。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惩罚孩子不能当着学校老师或者亲戚朋友的面,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来源|人民网 记者乔业琼
               
c489115708b3cd021dfcff72b3ea51e7.gif
d12a3334b49f7c1675e14024c47e83e7.jpeg
cd63e0ec1e498e9c65bda3e7bdd50a96.jpeg
6469f8e43757cf463d626ef7442f2352.gif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3粉丝

5301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