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汶川地震十周年:你对那场地震有什么样的记忆?

[复制链接]
齐志公益 发表于 2018-5-11 15: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年正值汶川地震十周年、芦山地震五周年。据新华社消息,近日汶川县政府决定,确立5月12日为汶川感恩日,推动感恩教育活动。而围绕这一时间节点,各地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学校等,都组织开展了相关的纪念及总结活动。

汶川地震十周年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25日,汶川地震后我国共接收国内外各界捐赠合计751.97亿元。另据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慈善捐助报告》(2007-2015)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慈善捐赠总额达1070亿元,而在2007年,这一数字仅为309亿元。这也是我国慈善捐赠金额首次破千亿元,因此,2008年也被誉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公益元年”。

当时,作为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的王振耀参与了救援工作,他在评价汶川地震对我国慈善的意义时说道,那是我国第一次展示出公益慈善的力量。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教授也认为,汶川地震是我国慈善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他表示,社会捐款、慈善组织都扮演着拾遗补缺的作用,弥补政府救灾的不足或局限性。政府擅长硬件建设,而慈善组织可以在心理辅导、陪伴等方面发挥互补的作用。

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及其他重大自然灾害中,我们都能看到专业救援力量和社会组织的身影,除参与抢险救灾,他们在之后的恢复重建、防灾减灾教育、经济发展、心理辅导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弥补了政府工作的不足,形成优势互补。

2018年5月7日,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共青团四川省委及多家社会组织在北京共同举办“灾害风险管理助力脱贫攻坚——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研讨会”。国家应急管理部救灾司副巡视员方志勇在致辞中强调,社会力量是参与救灾减灾的重要力量,也为脱贫攻坚创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扶贫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分析称,2008年至2018年这十年间,我国参与自然灾害救援的公益组织数量、投入救灾款物规模不断递增,涉足的救援领域以及救援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公益组织通过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创新灾害救援模式,在应对自然灾害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组织灵活、服务多样的优势;公益组织救灾模式从属地救灾逐渐转向联合救灾,从单纯的紧急救援转向防灾减灾、备灾、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全领域灾害风险管理;救援项目从“赠予”式向受益人“参与式”“合作式”多重模式发展。

自2008年以来,中国扶贫基金会累计开展149次灾害救援行动,支出救灾款物14.1亿元,对受灾害影响的贫困地区群众提供针对性帮扶,直接受益人数累计达541.19万人(次)。

而据壹基金此前发布的《芦山地震五周年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壹基金共收到芦山地震捐款约3.90亿元,累计支出资金3.52亿元,已使用资金为全部捐赠资金的90.14%,共实施了59个大型项目,覆盖900余个次学校和村/社区,超过58万人次灾区群众受益。

不过,虽然自汶川地震之后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包括善款使用情况、善款具体流向以及公益组织的透明度等方面都曾遭受公众质疑。王振耀指出,公众的质疑、焦虑也可以理解,这和这些年间因公开透明体制程序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的“信任危机”有关。

至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时,公益组织在透明度上已经有了明显进步,截至同年5月19日8时,参与芦山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144家基金会共募善款和物资近13.79亿元,其中89家基金会已披露善款用途。

至2017年九寨沟地震后的一个月,民政部组织开发的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一期)正式对外提供信息发布服务,随后,四川、江苏、贵州等多地的省级慈善信息平台也上线。可以说,《慈善法》出台后,我国在公益行业制度建设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转折。不过专家也提醒,目前我国在慈善公开透明的程序、技术和标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芦山地震五周年之际,《公益时报》联合凤凰网公益、问卷网推出本期“益调查”:你对汶川地震有什么样的记忆?


--来源:凤凰网公益 作者:皮磊

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具有公益性税前抵扣资格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关注

48粉丝

1085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