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为什么小组活动老是做不好!这5个现象你中了几个?

[复制链接]
齐志公益 发表于 2018-5-7 14: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帖最后由 齐志公益 于 2018-5-7 14:39 编辑

1
小组活动设计
重游戏
微信图片_20180507143126.jpg

       目前很多小组活动使游戏成了主角,大多数小组经常开展简单、重复的游戏。
       此外,很多小组工作人员简单地把组员的开心当成了小组目标的达成和小组服务成效的表现,却没有引导组员分享游戏的意义,使小组的实际功能在组员身上大打折扣。
2
小组组员以招募为主,
缺乏甄选,
容易忽略实际需求
       由于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低,小组工作并未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导致小组组员的招募困难重重,进而使一些社工以招募到组员为目标,忽视了组员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

微信图片_20180507143134.jpg

       甚至一些社工在招募组员时采取游说的方式,招募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组员来小组体验,这就直接造成了小组人员的不稳定与小组成效的降低。
3
对小组活动的宣传
目标
微信图片_20180507143141.jpg

      关于小组的类型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标准。
      实际服务中,社工开展的小组大多以“兴趣小组”为主,但工作人员在宣传时,大多以宣传小组活动的内容为主,经常忽略对小组目标的说明,使组员在整个小组过程中过多关注小组内容,不清楚小组目标,形成整个小组目标只有工作人员一人在努力完成的局面。
4
组员之间、组员和社工之间
熟悉度过高,影响小组进程
微信图片_20180507143148.jpg

       组员的招募若缺乏甄选,可能造成组员之间熟悉度高,进而导致小组进程延迟甚至讨论话题跑偏、起哄等现象。而此时,由于工作人员和组员之间比较熟悉,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专业权威性,无法控制小组进程。上述情况在青少年小组中尤为明显。
5
小组工作者
“完成”,轻“反思”
小组技巧提升的后劲不足
微信图片_20180507143154.jpg

       一些工作人员重视指标的完成,对小组开展后的成效反思却不屑一顾。尤其是小组结束后,撰写的总结资料和小组记录中大多为描述、概括性语言,往往很少阐述自身在小组中遇到的困难,因此对工作人员后续的改善并无很大意义。
        加之往往同一类型的小组在一年中最多开展1-2次活动,长时间的间隔也让他们忽略甚至放弃了自身的成长。

来源:中国社会报推荐:社工客
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具有公益性税前抵扣资格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关注

48粉丝

1085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