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青少年服务案例丨助力中考生走出焦虑抑郁的阴影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3-12-27 11: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4614rjwmmnfjzwspld4f.jpeg



个案资料


服务对象小倩(化名),女,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班主任觉得小倩不爱跟人交往,从小学到初中都没有朋友,只跟双胞胎姐姐交流,而且情绪不好,学习状态较差,于是将她转介给学校社工。

社工邀请小倩到社工室面谈,发现小倩说话的声音虽小,但不拒绝交谈,有问有答。小倩说,她是被动型性格,不喜欢主动找别人说话,但也不拒绝别人的主动。她不抗拒跟同学交往,只是觉得跟她们的爱好不一样,聊不到一起。与社工聊这个话题时,小倩情绪稳定、思路清晰,但当话题转到她的学习和成绩时,小倩出现浑身发抖、流泪等状况。社工及时对她进行安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倩的心理状况,社工通过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小倩存在重度焦虑、轻度忧伤等负性情绪。

社工认为有必要通过专业服务,协助小倩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其恢复正常心理状态。征得小倩和其父亲的同意后,社工与小倩建立了专业关系。


分析与预估


服务对象与姐姐、父母和奶奶共同居住。父母对姐妹俩的学习很重视,父亲思想较为开明,母亲却经常责骂服务对象,给予她极大压力。服务对象与父亲关系亲密,与母亲、奶奶关系疏离,与姐姐“相爱相杀”。

服务对象的母亲教育方式传统,常说“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只能扫大街、流落街头”,她在压力之下多次想自杀并实施(未遂),并认为父母不爱她,只爱她的学习成绩。服务对象存在知行不一的矛盾,内心想考上好高中,但行动上却不努力。服务对象平时独来独往,几乎不与同学交流,在另一个班级的姐姐偶尔过来找她说说话。

心理压力导致服务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经常胃痛、呕吐,闭经两个月,晚上失眠,白天上课睡觉。

社工进行需求分析:心理方面,调节低落情绪,消除自杀心理,使服务对象心理状况恢复正常。生理方面,改善睡眠状况,治疗疾病,改善身体健康状况。行为方面,不在课堂上睡觉,认真听课,为中考而努力。家庭方面,能够感受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服务目标与服务模式


服务目标是协助服务对象消除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消除自杀心理,使心理状态恢复健康。

具体来说,一是破除服务对象对于有可能考不上重点高中这一事件绝对化、灾难化的非理性信念,重建理性信念,进而调整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二是协助服务对象改善睡眠状况,由之前凌晨三四点才睡或者整夜不睡,调整到零点前入睡。三是服务对象的胃痛、呕吐、闭经等疾病治愈。四是服务对象认真上课,一个月内不再出现上课睡觉等行为。五是促进服务对象家庭的沟通,使她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任务中心模式解决的是个人心理与社会的问题,即导致问题存在的因素包括个人生活中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因素。服务对象目前出现的困扰一方面是由于心理因素,另一方面也与其成长的环境不可分。该模式关心的是服务对象明确承认、可以清楚地界定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服务对象可以获得某一方面的改变。服务对象期望可以改变现状,她也具备一定的思考和执行能力,可以在社工的引导下解决自身问题,也愿意解决自身问题。

在服务开展过程中,社工将同时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情绪困扰。


干预过程


第一阶段:搜集服务对象相关资料,建立专业关系,做好需求评估。社工通过班主任了解服务对象在班级的情况,然后与服务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又通过家访、入班观察以及与同学、老师访谈等方式收集更全面的资料。社工秉承平等、尊重、接纳和非评判等服务理念获得了服务对象的接纳和认可,从而建立了专业服务关系。社工评估了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并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最后确定了消除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使心理状态恢复健康是最迫切的需求,人际交往方面不太需要帮助。

第二阶段:与服务对象明确每个问题对于她的意义,并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指认标的问题。社工使用影响技术,引导服务对象思考想要达成最终目标,都需要处理哪些问题,并最终确定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社工向服务对象解释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和服务对象一起确定了从心理到身体最后到家庭的问题解决顺序。

第三阶段:确定任务,根据问题确认目标、任务、完成期限、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资源等,拟定契约。在商讨制定目标与工作任务时,社工首先引导服务对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再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具体见表1。

114614rb0ns1zbq08z5sed.png

▲表1-个案的问题、目标界定和任务

第四阶段:执行任务,对任务进行分层,评估与反馈执行情况、排除障碍。社工与服务对象沟通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完成过程中的感受、效果及建议等。对于失眠的任务,在尝试了两次之后,服务对象建议终止意象松弛法的训练,社工采纳了该建议。社工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得到矫正,破解了“考不好就只能去要饭、扫大街”等将事情灾难化的固有思维。对于服务对象其实也想考好学校的心理,帮助她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且采取和目标相匹配的行动。服务对象从之前几乎每天上课时间都睡觉,逐步改变,一周后能做到只有前两节课睡觉,两周后可以做到几乎上课时间都不睡觉。在改变的过程中,社工持续不断地对服务对象进行描述式鼓励,促使服务对象不断完成任务、取得进步。与此同时,社工与服务对象的父母沟通,尝试改变教育方式,并介绍了《爱的五种语言》这本构建亲密关系的书,建议他们向女儿表达爱意,让她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在这一阶段,社工根据任务的执行情况和服务对象的反馈,评估执行情况,对任务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澄清,排除障碍。

第五阶段:巩固服务效果,做好结案准备,处理结案离别情绪及后期跟进工作。社工与服务对象回顾整个服务过程,对服务对象的成长与改变给予肯定和支持,总结服务开展的成效。向服务对象说明结案,妥善处理离别情绪;安排好结案后的跟进工作,及时了解服务成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如果服务对象出现问题反复或者其他新的问题,要考虑再次介入的必要性。


评估与成效


在服务对象和社工的共同努力下,服务对象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身体上的疾病治愈,睡眠状况得到改善,一般零点左右入睡,白天上课时间不再睡觉。非理性情绪得到纠正,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努力,考入了理想的高中。

社工干预后,DASS量表测量结果显示服务对象的数据均回到正常范围。由此可见,服务对象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得到缓解,心理健康状况恢复正常。

社工通过访谈服务对象的父亲,了解到服务对象接受服务后的变化。父亲表示,孩子疾病治好了,情绪也好了很多,考上了自己确定的目标校,一家人放心了。父母也开始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努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服务对象也反映与父亲的关系更亲密了,发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而且他们尊重自己的爱好,主动带她出去旅游并送她喜欢的礼物。至此,个案目标达成,正式结案。

(作者系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派驻东区松苑中学学校社工)



作者:杨雪莉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工作」,搜索「china_socialwork」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99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