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新家》:技术在发展,未来腾讯公益这样的平台还能做些什么,或者说互联网还能为公益做些什么?
徐永光:2020年9月26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成立大会,这次会议上我做了一个发言,这个发言题目很劲爆,《传统慈善已被互联网激活,现代慈善还在匍匐》。
我用数字说话,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3家公司,利用互联网动员公众为个人求助捐款,这属于个人馈赠性质的传统慈善行为,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了。到现在,三家公司为个人大病求助募捐早已超过1000亿了。
而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募捐总额大约在350亿元。也就是说,全国几十万家公益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募捐的总额,不到3家私人公司的五分之一。
问题出在哪里?就是用行政监管思维,废了互联网公益市场化的武功。
我在20多年前就论证过互联网公益具有“选择性、便捷性、透明性”的功能,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改变了世界,但中国公益部门并未因此得到多少改变。互联网募捐的发展趋势,一定是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化定制、市场化服务、数据共享,由慈善组织向提供互联网募捐服务支付一定服务费用,同时借助市场竞争产生若干有公信力的、提供高效服务的互联网募捐平台。中国互联网公益的出路就在接受而非排斥互联网服务的市场机制。
按说,个人帮个人、众人帮个体的传统慈善往往发生在熟人社会,就是孟子所说的“守望相助”。今天,几家公司利用互联网让个人求助突破了熟人的界限,实现了“一人有急难,天下施援手”;而现代公益资助行为原本应该是互不认识的人群帮助互不认识的人群,而今天的互联网募捐不仅规模小得可怜,还倒退为“杀熟”了。面对这种状况,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总之,互联网公益如果不走出“计划经济”思维,继续排斥市场化,有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细思极恐,令人不寒而栗。
腾讯花了这么多钱,投入这么多的精力、人力,怀着这么好的初心、愿景,最后被一些坏的文化、不良的价值观,还有公益机构的不择手段、急功近利的行为等所绑架,甚至给骗子留下破坏的空间,值得高度警惕。99公益日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定不要用捐款规模作为评价标准。
《社会创新家》:最后,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99公益日”的话,你选择哪三个词?
徐永光:三个关键词是启蒙、合作、探索。
第一是启蒙,作为互联网公益参与模式,“99公益日”带动整个公益行业和公众参与的模式,在中国带有启蒙性。这个特点比较明显。
第二是合作,腾讯公益坚持走合作的道路,不仅腾讯公益和公益机构合作,不同机构之间形成了大圈子小圈子,贯穿了一种合作。这种合作,对公益行业行业良好生态建设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导向。
第三是探索,这条路是在现有制度环境下腾讯努力摸索的互联网公益支持模式。探索过程一定是曲折的,应允许试错。
腾讯在近几年来一直在不断调整,保持开放态度,让外部力量一起来帮助你们修正目标和方向。对于公益来讲,捐款多少永远不是最大的问题,永远不是最大的痛点。“99公益日”的价值,捐款规模是1,公益行业合作和生态建设是10,构建信任、重拾公众对公益的信心是100。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