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原来你一直治不好的不是病,是情绪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3-3-26 10: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月26日晚上8:00

高考文科状元

央视英语新闻频道特邀嘉宾杨萃先老师

分享《跟状元杨妈,

30小时搞定一家子英语启蒙!》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直播

原来你一直治不好的其实不是病,是情绪


102937bl16g6xfxs7ggvld.gif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正吃着饭,忽然接到电话听了件坏消息,立刻食欲全无;


明天要在领导同事面前做汇报,前一天晚上就开始胃痛,一抽一抽的;


工作压力一大就胀气嗳气,影响睡眠,然而过了这段时间,病情就自然好转,可等到下次任务布置下来,胃病又会复发。


问了问周围的小伙伴,十个里有八个说自己胃不好。


甚至不少人年轻人调侃,“我看起来活着,但胃已经废了”


看似戏谑,但其实胃引发的健康问题,已实实在在成为不少人的困扰。


有人西医治过,中医也换了不少,三天两头吃药,依然没有明显改善;


有人胃镜做了好几次,到处问医生查资料,就是好不了,整个人都要抑郁了。


讲真,胃不好,有一部分原因确实是生活习惯“作”出来的。


除此之外,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


胃的失常,更多时候都是情绪在捣鬼。


这两天,一条关于#胃是情绪器官#的话题就冲上了微博的热搜,阅读量高达2.8亿。


102937pkyzh1sh8zgh2gzx.png


有研究表明,人的胃与大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们感到焦虑、紧张或不安时,胃里的神经元会变得更加敏感。


进而改变胃液的分泌,胃肠道蠕动变慢,引起胃溃疡、反流、胃炎、食欲不振等。


我们常说:胃肠道是我们的第二大脑,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先知。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蔓延下,胃黏膜防护能力下降,这成了胃病年轻化的最重要原因。


更直白点说:


年轻人胃不好,其实就是被压出来,被气出来,被卷出来的。


话题底下不少网友也纷纷留言:


“难怪《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小姑娘,摸着自己的胃说:里昂,自从遇到你后我的胃再也不疼了。”


“原来一直治不好的其实不是病,而是情绪。”


“胃病的话,一般医生都会跟你讲情绪很重要,我现在压力一大就多睡睡多休息就好些,我们加油调节自己的情绪吧,希望胃病不再犯了。”



102937tu0m7rz0zrrggjbr.gif


事实上,情绪影响的又何止是胃。


耶鲁大学医院门诊部,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到他们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有76%的人得过“情绪诱发病”


情绪,我们每分钟都会产生,这很正常。


可如果长期处在紧张、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之中,这些情绪就会通过影响呼吸、血液、肌肉等多个身体系统,降低身体免疫力,继而引发各种小病症。


微博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我毕业后工作一直很忙,白天要处理各种关系,晚上加班到一两点也是常有的事。


有段时间我感觉身体莫名的疼痛,头疼、心慌、胸闷,但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的原因。


换了好几个医生,给我的建议都是,要放松心态。


网友以为医生是想收红包,回来逢人就抱怨医生无能、无德。


后来他实在受不了,辞职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结果那段时间身体明显好多了,以往疼痛的地方也不明显了。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因性疾病”


说白点,这名网友身体莫名出现的疼痛其实就是糟心的工作导致的,常年累月的加班的高压状态下,身体憋出了内伤。


102937ohtt778r8n0qf0qb.png


现代有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已经达到200多种。


例如,经常情绪不安躁动的人,容易嘴巴长泡、喉咙痛;


经常紧张、焦虑的人,往往伴有严重脱发、失眠;


习惯忍气吞声的人,中风和患癌的概率高出其他人一倍……


情绪起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可若总是控制不住情绪,无异于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我印象很深的,是自己的一位亲戚。


她一直知道自己乳腺有肿块,但她从没把这当回事。


一来觉得癌症离自己有点远,二来认为这是很常见的疾病,不至于会让人死。


偏偏她又喜欢生闷气,孩子成绩退步了她生气,老公回家晚了她生气,家里东西没有按照她指定的位置摆放也生气。


等到几年后再去医院体检,没曾想右侧也有肿块了。


穿刺结果:乳腺癌。


为了给她治病,家里的房子也卖了,孩子大受打击成绩更差了,快七十的母亲悲伤过度一病不起。


但最后,她还是走了。


很多人都说她的病都是气出来的,但凡想开点也不会是这个结局。


确实如此。


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指出,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情绪。


对于负面情绪的处理,很多人往往是习惯隐忍、逃避,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失态的一面。


时间久了,事情压不垮人,但精神会。


每一次被压抑的情绪,都在偷偷报复着你的身体,直到到某一天找到一个出口,变成失眠、头痛甚至癌症来伤害你。



102939vraxe2rmirmkixir.gif


每次谈到情绪问题,总有读者问我:


都说不能生气,不能焦虑,要接纳情绪,排解情绪,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很多人就是卡在这里。


日常总是被各种焦虑、痛苦、纠结等情绪裹挟着做人做事,无法摆脱。


但很多人没意识到的是:


很多时候,你的情绪,并不一定都是你的情绪。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除了要管理自己的情绪,有时还要被动接收别人的情绪。


我有一个朋友小A,前几年得了抑郁症,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很诧异。


她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有一张小圆脸,喜欢笑。


但几番聊天后,我可以深刻体会到她的痛苦。


她说:


从小到大我总是无意识观察别人的脸色,不管是家人还是老师的,即使其他人没有察觉出异样,但我就是知道。


这种感觉就像刻在骨子里,怎么改都改不掉。


长大后,每次和朋友出去,对方表现出一丁点不开心,就开始归因自己,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领导催促工作进度,同事可能吐槽了一个早上就过去了,但听完我越想越焦虑。


现在就是害怕,想逃避人际关系,天天呆在家尽量不跟别人相处。


我知道这样不对,但这种时刻操心的生活实在太累了。


102939f212qe0dj3pof0k7.png


其实,我们或多或少都和小A有些相似。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接收到他人情绪的投射和泛化。


比如,会不自觉观察别人的脸色,如果别人面色不虞,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说错话了;


又或者听到别人诉苦,总觉得自己一定要为对方做点什么。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的根本原因:


我们一直在做别人情绪的拯救者。


也许在短期内,这样可以让工作继续顺利进行,可以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


但当一个人长期被他人投射过来的负面情绪围绕,等于把攻击转向自身。


这样的人,不仅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身体健康也一样会出问题。


钟南山院士在一次慢性疾病患者的情绪管理的讲座上指出:


大部分疾病,情绪和心理的因素各占一半。具有刻意忍受、较真懊恼、紧张焦虑等性格特点的人群由于难以释放压力、调节不良情绪,患癌的风险较高。


为别人的情绪买单,是我们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越是消化和承担别人的情绪,就越消耗自己,情绪的毒也越重。



102941o7z859per599kdmv.gif


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


曾经我也认为,情绪稳定才是最高级的。


可是经历越多才发现,大部分的“情绪稳定”其实只是刻意回避,或者压抑自己,和着血泪咽下情绪的“毒药”。


比情绪稳定更重要的,是情绪的灵活处理和释放。


成年人的生活总有委屈,但所有的情绪,都是你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先照顾好内在的情绪,才能照顾好身体。


1、学会“正念疗法”


有研究表明,用正念来排解负面情绪,对于身心各方面改善有明显作用。


时代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焦虑、压抑、委屈、自卑……不断腐蚀我们的生活与身体。


当你被这些负面情绪包围时,试着给自己3分钟呼吸空间,在整个吸气和呼气过程中,感受自己的身体的每一个情绪。


不刻意回避,正视情绪,让情绪合理流动。


2、找到不合理信念


很多时候,人总是主观地将事物复杂化,在心里不自觉放大某件事的消极后果。


比如别人都能做好的工作,我做不好,那么我就是一个失败者;


计划没有按照我预想的方向发展,那结果一定会很糟糕;


我必须要有危机感,要未雨绸缪,要把事情做好……


学会识别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很多情绪也就放下了。


102942fog1k10q51g7og8n.png


3、学会课题分离


一个人如果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情绪,哪些是别人的情绪,就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活在别人的意识中。


情绪的主人,不该是你过分挑剔的领导,跟你过不去你的同事,对你莫不关心的亲戚,满腹牢骚的朋友……


只要记得两句话,“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


就可以解决人生80%的烦恼。


4、回到当下


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很多时候不是生活多么刻薄,而是我们自己一门心思在找问题。


两个月后闺蜜婚礼戴什么配饰?什么时候才能接到大项目;


这个季度晋升名单里有没有我?


但事实上,未来还没有到来,这样的担忧根本无用且多余。


人始终要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我们能做好的,唯有回到当下,做好此刻。


以前在书上看到一句话:


“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就得把情绪当做一门生意,要自负盈亏。”


情绪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


我们要做的就是,察觉它是从哪里来的,理解它是为何而来,读懂它带来的信息。


然后,借由它们的指引,解决背后的问题。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别再让身体承受你的委屈。





点亮【在看】,别让你的身体成为他人情绪的“替死鬼”。

作者 | 小嗲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专家,公众号:北辰在找你。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十点读书」,搜索「duhaoshu」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41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