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自杀干预救助安全手册》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3-2-9 1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源:抑郁研究所

“每一个危机行为的背后,都是对生命的绝望。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指爱心的渴求,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

——德兰修女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分析:自杀已成为 15~34岁人中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我国平均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一个人自杀会对周围至少6个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其中有13.5万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同时有超过200万人自杀未遂。
105222fh95i14jjkid65hn.jpeg 来源: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全球范围内,据美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每1000人中就有4人自杀成功,7人计划自杀,20人认真考虑自杀,自杀已成为全美排名第11位的死亡原因,每年自杀致死的人数要远超谋杀或艾滋病致死的人数,但事实上实际自杀数据会比统计数据高2~3倍。
我们要有效地帮助到有自杀倾向的亲友,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当Ta表达了想要自杀的想法时,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觉得Ta只是说说而已,而是需要严肃对待。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统计,大多数在临床上被诊断有抑郁症的人不会直接尝试自杀,但超过90%的自杀死亡者患的确有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

但抑郁症早期介入的情况好的话,高达80%有重性抑郁的患者可以通过早期识别、干预和支持得到成功治疗,他们因患有抑郁症带来的自杀风险也会相应的降低。

Ta为什么要自杀?

根据Emile Durkheim教授的观点,自杀的类型可分为四类。

利他型自杀(altruistic suicide)

一种受到社会肯定的“形式化”自杀,比如日本武士的剖腹自杀。


自我型自杀(egoistic suicide)

失去社会支持后的自杀行为,比如那些和朋友及家人失去联系的老年人自杀。


紊乱型自杀(anomic suicide)

因现有状态遭到显著破坏(例如突然失去一份很好的工作)而造成的失去和迷茫的感觉,让人想到用自杀解决这种感觉带来的失衡。


宿命型自杀(fatalistic suicide)

源于对自身命运失去控制而产生的自杀行为。

May Klonsky教授曾提出,一个人想要自杀主要是因为:
1.需要逃避或者缓解无法控制的情绪和想法
自杀者想要从难以忍受的情感痛苦中解脱,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情况是毫无希望的,并且感到自己一文不值,相信这个世界或者他人没有自己会更好。
2.渴求与其他人沟通或者能够深刻的影响他人
自杀者通过决绝的方式跟其他人表明自己是怎么的想的怎么感受的,也期望他人可以改变看自己看法,同时寻求帮助。


神经生物学影响

很多证据显示,低水平的5-羟色胺和自杀行为及暴力性的自杀尝试有关。低水平的5-羟色胺会导致对冲动行为的易感性,从而影响了对自杀这种冲动行为的控制。

心理风险因素影响

80%以上的自杀者都存在心理障碍,尤其是情绪障碍、物质滥用或冲动控制障碍(Berman,2009)。

心境障碍常常和自杀联系在一起,而且很可能是自杀的原因。多达60%的自杀(对于青少年则为75%)与已有的心境障碍有关(Berman,2009)。
在心境障碍与自杀的关系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绝望(抑郁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单列出来,成为自杀的有力预测指标。而且,绝望感还可以预测患有除抑郁之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的自杀行为。(Beck,1986;David Klonsky et l.,2012)。
自杀的人际理论指出,感到自己是别人的负担以及归属感减弱,可以作为绝望和随之而来的自杀行为的有力预测指标(van Orden et al.,2010)。

应激生活事件影响

对自杀来说,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可能是带来严重羞辱的应激事件,例如(现实或想象中)学业或工作的失败,被所爱的人拒绝等。同时,霸凌和性侵等身心虐待也是重要的应激来源(Conwell et al.,2002;Wagner,1997)。

也有证据表明,自然灾害造成的应激也会增加自杀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

自杀高危人群在自杀之前有哪些警示?


一个人无论何时具备以下4-5项危险因素,就可以认为这个人处于自杀的高危时期:

1.有自杀家族史

2.有自杀未遂史
3.已经形成一个特别的自杀计划
4.最近经历了心爱的人去世,离婚或分居
5.最近由于经济损失或受虐待使得家庭不稳定
6.陷入特别的创伤而难以自拔
7.有精神疾病
8.有药物或酒精滥用史
9.最近有躯体或心理创伤
10.有失败的医疗史
11.独居,而且与他人失去联系
12.有抑郁症,目前处于抑郁症的恢复期或抑郁发作正在住院治疗
13.在分配个人财产或安排后事
14.有特别的情绪和行为改变,如冷漠、退缩、隔离、易怒、恐慌、焦虑,或者社交、睡眠、饮食、学习、工作习惯发生改变
15.有严重的绝望或无助感
16.陷于曾经历过的躯体、心理或性虐待的情结中不能自拔
17.有愤怒、攻击性、孤独、内疚、敌意、 悲伤或失望等情感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自残并不是一直是自杀的征兆虽然自残和自杀有一些相同的原因,
比如:
  • 逃避难易承受的痛苦;

  • 改变他人对自己的行为;

  • 缓解紧张、焦躁;

  • 寻求帮助的一种表现形式;

105223eaoja4otfzoayr2f.jpeg

自杀是青少年中第三位的死因

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杀是十几岁青少年中排在第三位的死因,仅次于意外伤害和他杀。在青少年时期,想到自杀和尝试自杀的人数比例在3:1到6:1之间。换句话说,在想到过自杀的青少年中,约有16%~30%付诸了行动。

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的自杀率也在近几年出现了急剧的增长。这和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增加和社会支持的减少,以及由此导致的抑郁障碍有关。

男性实施自杀的比例比女性高4倍


性别差异上,从全年龄段看,世界范围内除了中国,男性实施自杀的比例都要比女性高出4倍(CDC,2010b;Nock et al.,2011;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2010)。

男性通常选择非常暴力的方式,例如开枪和上吊;女性则选择相对温和的方式,如过量服药等(Callanan & Davis,2012;Nock et al.,2011)。
数据显示,男性大多在老年阶段实施自杀,而女性大多则在中年阶段实施自杀。(Berman,2009;Kuo,Gallo,& Tien,2001)。

但在中国,女性实施自杀的比例高于男性,尤其在农村。(Sun,2011;Wu,2009;Nock,Borges,Bromley,Cha,et al.,2008hillips,Li,& Zhan,2002)。

一方面由于自杀在中国并未被污名化,相反的女性自杀在很多文化作品中被描述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另一方面,剧毒的农药在农村随处可见。

这种高频率的自杀行为可能是更多女性比男性受到抑郁影响的表现,是抑郁使得她们相对频繁的尝试自杀(Berman,2009)
105223xf9hjjwhediiddjh.jpeg

自杀会传染吗?

大多数人听到自杀消息的反应是悲伤和好奇,而有些人的反应则是去尝试自杀,而且往往使用的就是他们听到的自杀事件里的方式。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自杀行为和暴露于自杀有关的媒体信息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Sisask & Varnik,2012)。
自杀的群体发作(若干人模仿某个人的自杀行为)在青少年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大约有5%的青少年自杀案例源于模仿(Gould,Greenberg,Velting,& Schaffer,2003)。
对于自杀传染的解释,自杀在媒体的宣传中往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媒体经常过分渲染死者自杀所用的方法,从而为一些潜在的自杀行为提供了指导。
北京市卫计委负责人曾公开表示,个别媒体对自杀事件不负责任的报道,会加剧这种“传染性”行为的散播速度和影响范围。

105223ivyi2r5wjrssgrrs.png


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Ta?

认清了这些导致自杀的原因,症状以及影响因素之后,作为旁观者/同学/朋友/亲属,最合适的回答应该是:

如果你觉得身边有人可能存在自杀的风险,你需要去接触他们,并且表达你的忧虑。

询问自杀的念头:

任何人都可能有自杀的念头。如果你认为某人有自杀倾向,你应该直接问那个人。
除非有人告诉你,否则别无他法知道他们是否在考虑自杀。例如可以问:


  • “你有自杀的想法吗?”

  • “你想自杀吗?”


在措辞上,不应该以高人一等或者命令式的口气,或者有先入为主的倾向,比如:
你是不是想做傻事呀?这样的口气比较平易近人,有自杀想法的人可能不会太过排斥。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么直接问,就相当于把自杀的想法重复加深了。但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是有自杀倾向的,这么去问他们不会增加他们实际上自杀的风险。另外,这么去问实际上是给他们一个机会来谈论问题,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有人是关心他们的。

当有人告诉你他们想自杀的时候,可以理解,你觉得感到震惊而且焦虑,所以你需要避免一些消极的反应,你需要表现出冷静、自信、富于同情心的样子。

用适当的交谈技巧:

  • 说一些真正关心对方的话比说你应该怎么样更有效。你需要理解、支持有自杀想法的人,还需要全神贯注的去听他们说的话。

  • 问一问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

  • 你要让他们安心,向他们表示你愿意听他们说任何他们想说的东西,允许他们谈论这些想法和感受,以及他们想死的原因。

  • 让他们知道,谈论这些事情是可以的,即使过程可能是痛苦。

  • 允许他们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可以尽情哭泣、发泄出积压的愤怒,甚至咒骂。

  • 你还需要谢谢他们分享了他们的感受,告诉他们说出这些是十分需要勇气的。

  • 倾听的时候,全程保持耐心和冷静;

  • 不出现同意或者否定他们的态度、行为、三观,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

  • 问开放式问题,这样才能问更多的问题,发现隐藏在自杀背后种种信息;

  • 通过总结的方式表示你确实在聆听他们,比如:所以你想表达的就是xxx吗?

  • 通过对话,确认出其中重要的信息;

  • 无时无刻都展现同理心。



美国的抑郁和双相障碍支持联盟(Depression and Bipolar Support Alliance)在《自杀和抑郁疾病》中则给出了以下11条建议:

1.认真对待TA。

尽管绝大多数表达自杀想法的人都不会企图自杀,但是大多数实施自杀的人都在自杀之前与朋友或家人交流过他们的自杀意图。

2.获取帮助。

打电话给这个人的治疗师或TA信赖的人、防自杀热线、危机干预热线、110、网警或其他任何专业的心理健康组织。

3.表达关切

具体地告诉这个人为什么你认为TA有自杀倾向。

4.给予关注。

仔细倾听,保持目光接触,用身体语言来表明你正在关注着这个人所说的一切。

5.直接询问这个人是否有自杀的计划。

如果有,这个计划是什么?

6.认可这个人的感受而不加评判。

比如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现在真的很糟糕,但是我想陪你/帮你一起熬过去。”或者“虽然我还未能/没有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但我想要帮助你。”

7.安慰这个人事情会好转。

强调自杀是对暂时性问题的一个不可逆的解决方案。

8.不承诺保密。

我们需要自助联系精神心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准确告诉他们即将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9.确保TA无法获取任何会伤害到自己的物品或途径。

10.可能的话,不要让TA独处。

直到把TA交给专业人士。并且可以继续跟进表示你对TA的关心。

11.请记得照顾好自己。

与有自杀倾向的人沟通无论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个很大的压力与挑战。与你信任的人谈论这件事,可能是朋友、家人或专业的心理医生。尤其是当你担心不知道该怎么更好的处理这个情境或发现自己可能会再度处于这个情境时。


有哪些事绝对不能做?

有哪些话绝对不能说?


尽管交谈是很重要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东西是不适合说/不适合做的:
  • 与他们就自杀的想法进行辩论。
  • 与他们讨论自杀是对还是错。
  • 用愧疚感或威胁来阻止自杀(例如,不要告诉他们死后是会下地狱的,或者说你会毁掉你的家庭之类的话)。
  • 尽量减轻自杀者的提出的问题,
  • 给他们一些流于表面、敷衍的“安慰”,比如“别担心”、“振作起来”、“你什么都有了”或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用你自己的故事来打断他们。
  • 通过你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对某件事不感兴趣或态度消极。
  • 试图给有自杀倾向的人一个精神疾病的诊断。

此外,不要避免使用“自杀”这个词(直接讨论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


不该说的话

可以说的话

别人的生活比你糟糕多了

我觉得很难过,我能帮上什么忙呢?

你明天就会感觉好了

慢慢来,我会一直支持你。

生活本来就不公平

你这样我觉得也不好过,但我相信大家会跟你一起战胜它。

你必须面对啊

你不是一个人,我们都会支持你。

生活会继续,明天又是另一天

生活还有很多东西,我愿意帮你重新发现那一切。

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也曾经抑郁过

我很只能靠想象去理解你经受的一切,但我会尽最大努力去理解

你太自私了

我能做些什么来帮你呢?

出去找点乐子,喝杯酒,把它忘了

我很愿意帮你,你要是愿意聊聊,我们可以一起喝个咖啡,聊聊?

你让我也不开心了

看到你这么难受我也觉得难过,能怎么帮你呢?

你有什么可抑郁的啊?

我很抱歉我不知道你遇到了这样的麻烦,有什么可以帮助的吗?

别再自怨自怜了

我能看出你很难过,这让我也不好受,能帮上什么呢?

出去跑跑步吧

我需要有人跟我一起暴走,你要不要来?

别呆在屋子里了,出去玩玩吧

咱们一起做点什么吧

每个人都得对付生活的糟心事儿,怎么你就不行呢

的确不容易,我愿意帮助你。

你很坚强,一切会好的

我相信你能挺过去,你的每一步我都会支持。


和你想帮助的人一起制定一份「安全计划」


一旦你确定了对方的自杀风险,你就需要采取行动来保持这个人的安全,向他们表示问题总是有解决的方法。

当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注意关注能够使他们保持安全的东西,并且和他们一起制定一个安全计划。一份详实的安全计划应该包括以下信息:

105223n1bfo6pvjjjj26pz.png

帮助Ta的同时,请照顾好自己


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预防自杀计划SUPRE”发布研究表明:与因自然原因丧失亲友的人相比,自杀身亡者的亲友更多地报告说,感觉对死者的死负有责任、受到排斥和抛弃。

同时,自杀身亡者的亲友有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琢磨自杀身亡者的自杀动机,“为什么”的问题不断萦绕在他们心头。
帮助了有自杀倾向的人之后,这件事或多或少的也会影响到你,也许你会觉得筋疲力尽,所以你需要一些适合自己的的自我关怀方式,比如:

  • 适时的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而不是24小时都只关心这一件事;

  • 保持身体健康、注意锻炼、均衡饮食;

  • 实时监控自己的情绪变化,当情绪快失控的时候,多做一些事务性活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 如果这件事的效果超过了你承受的能力,去寻求帮助,不必一个人默默承担。



那些最难熬的日子,家人和朋友帮你撑过来的

自杀绝对不是不可战胜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病症发作,《自杀干预救助安全指南》也不仅是10条守则,从“不开心”的情绪到最终的崩溃自杀,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和朋友,包括自己,都能做很多,有时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就足以拯救一条生命。


这篇文章里的自杀救助技巧,希望你全部学会,但永远也用不上!如果有一天你或者Ta真得想不开了,请为自己或那个你在乎的Ta,填写求生锦囊,给自己留一个机会,也救Ta一命。

105224pdrvkp1nrsg1re5s.jpeg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镜子心理」,搜索「jingzixinli」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400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