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2-4-28 14: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111.jpg


一、培养孩子的成长心态

相信人是有可塑性的。当学生有着“固化心态”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犯错误是因为能力差,所以只能认命;相比之下,当学生拥有“成长心态”时,他们则会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努力上,并以此作为获得更大成功的手段。

成长心态能让人获得控制感,相信自己其实有能力在某些事情上变得越来越好,具有成长心态的学生更重视学习本身的意义,而非仅仅关注成绩。换句话说,他们的动机是一种由内而生的动机,并不依赖别人对他们的称赞和褒奖。

培养孩子的成长心态是提高他们的控制感,促进其情感发展和助力其学业进步的最佳方法之一。

为了激发这种成长心态,建议要赞扬孩子身上用于解决问题的切实努力和听他们想到的各种点子,而不要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比如,要说“你有这样的好奇心,爸爸觉得很棒”而非“你好聪明”;要说“你努力筹备考试,我都看在眼里”而非“这次考得真不赖!”“专注于自身内在的努力,有助于缓解无助感的同时,也能让你更接近成功。”对于能够自我驱动的孩子

而言,拥有成长心态是最关键的要素。


二、培养内在动机的三要素: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


自我决定论认为人类有三类基本需求: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和归属需求

他们认为,在培养内在动机的三要素中,自主需求是最重要的,

激励孩子(或成年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们的控制感提供支持。有数百项研究发现,在学校、家庭和企业中,解释为什么任务很重要,并在执行任务时尽可能多地给个人提供选择自由,都能比奖励或惩罚激发出更强烈的动力。我们现在知道了,如果教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就能催化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追求挑战的意愿,如果父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掌控感,他们的孩子则更可能探索自身兴趣并注重自我成长。

帮助你的孩子发展这种自我激励,是一件你最值得做的事,通过询问他们都想拥有和把握住什么东西,就能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把控住他自己的选择。想引导孩子做你觉得他该做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给他空间和自由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胜任力是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胜任力并不是真正把事做好的能力,而是一种我们认为自己能把事情处理好的感觉,就是我相信我能,我认为我能,这是一种对于自身能力的意识,这是一种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参考标准。

为人父母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多多支持我们的孩子去发展胜任力。“你的科学课学得非常努力,就算没拿到你期待的成绩,我也依然为你感到骄傲。我想咱们都知道,你每天都在进步,而且离目标也越来越近了。”要记住,你不能直接培养孩子的胜任力,任何这样做的尝试都会破坏他们自己的动机。

最后,归属感指的是在个人与他人之间,有一种能让人感到关爱的纽带。当孩子与老师之间有这种纽带时,他就会想为了那位老师而努力学习。同样的,当你的孩子感到与你之间也有这种纽带,当你能传递无条件的爱时,他就会告诉自己,“我的父母关心的是我,而不是我考多少分”,如此一来,你的孩子就更有可能传承并内化你的价值观。

自我决定论把这称为“整合调节”,指的是一个孩子通过整合那些关心他的人的价值观与追求,再加上对他无条件的爱,所形成的一种身份认同。

如果你相信教育的价值和努力的意义,并希望你的孩子也有这种

观念,那最好不要一见到低分就骂他们。虽然你可能会认为,这能最到位地传播以上价值观,但恰恰相反,这么做只意味着你给的爱是有条件的。面对不佳的成绩,孩子本人很可能已经非常不是滋味了,所以请多一点同情。“我知道你对这个分数很不满意,我也知道你付出了努力,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很乐意跟你聊聊,这样就能在下次考试时帮上你。”这么反馈有几个要点,首先就是体现了同情(满足归属需求),之后顺带要告诉他,还有能提高的空间与手段(满足胜任需求),并以“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结尾,让孩子感觉能自己做主,而且此时你的角色是顾问,而非管理者(满足自主需求)。


三、处于最佳水平的多巴胺

大脑里的犒赏机制是由多巴胺激发的,它能激活大脑,并使之活跃起来,当发生了非常酷的事,以及当你预感到有这样的事要发生时,多巴胺的分泌都会激增。

当我们在工作中感到无聊时,前额皮质中的多巴胺水平通常会变得很低,难以激励我们继续紧锣密鼓地工作。孩子不积极主动地完成家庭作业,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多巴胺和令人期待的结果有时真的很管用,能让人专注于一项无趣的任务,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家庭作业。

对有些小孩子来说,不好好吃饭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一旦给他们承诺,吃完饭就可以马上看自己想看的动画片,那他们肯定会马上把饭吃完。

当然,看动画片的例子,不可能每次都奏效,但的确外部奖励可以激发人的行动。不过,过多的奖励,也会让孩子失去基本的吃饭的兴趣。

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多巴胺系统呢?答案非常简单: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幽兰心理」,搜索「ygxlcare」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51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