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和孩子心有灵犀,同频共振时,父母就能真正读懂孩子内心的诉求,此时此刻如实的回应孩子就是用“心”响应。换句话说,亲子之间首先要有连接,方能沟通,否则等于缘木求鱼。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喜好、感受和自己曾经学习到的理论和方法,希望孩子成长成这样,认为孩子就应该那样,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孩子当下的真实状态和真正诉求。反之,孩子也不理解父母言行背后的慈爱和用心。
试想,当父母和孩子之间不能产生真正的连接,父母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和孩子沟通?这个时候父母管得越多错得越多,而孩子感受到的是来自父母无休止的压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反作用力。
父母如何才能做到用“心”响应,而不是用“脑”反应呢?
怎样观察呼吸:请睁开眼睛,自然的呼吸,把“心”安住在呼吸上,天真、好奇的去观看气息进来、出去、进来、出去……
观察呼吸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父母时刻保持清晰明了,不被瞬间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影响,继而再产生一大堆情绪和感受,不知不觉被情绪控制而不自知,最终变成在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孩子的问题。
比如父母被告知,孩子在学校上课玩游戏被老师抓住,要求请家长。有的父母马上开始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比如“被老师叫去我感觉好没面子,都是因为你。”
又或者“我辛辛苦苦工作都是为了你,你太让我失望了!” 这时候父母会被羞愧、愤怒、失望等各种情绪所控制而不能客观思考。
通过练习观察呼吸,父母就能够把自己瞬间的反应变成慢动作,在内心拓展出一个反思和内省的空间,逐渐变得清晰明了,看清事情的全貌并找到解决方法,这个时候转化就开始发生了。
就像上面的例子,在观察呼吸的过程中,父母可能就会自嘲:“原来我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生气啊!”“其实为了孩子我是心甘情愿的。”。经过自嘲,父母就会放松下来。
有一次我做家庭治疗,父母和孩子都来了,当父母在不断陈述孩子的各种症状,孩子在一旁沉默不语时,我邀请父母和孩子先观察三分钟呼吸。
三分钟结束后,妈妈说:“我看到自己太焦虑了”。
爸爸说:“我发现自己的认知到了天花板,我被一些所谓的教条带偏了,其实我的女儿挺好的。”
孩子在一旁听到父母的话以后,说了一句:“我也想做得更好啊。”
所以,我建议在生活中,当父母在和自己青春期孩子沟通之前,先观察呼吸1~3分钟,让自己慢下来,从头脑认知回到内心,多用心,少说话,即使要说,清楚的听见自己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然后再清楚的听见孩子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然后用心“响应”。
有一点很重要,父母平时有时间要经常练习观察呼吸,目的是锻炼自己清晰明了的能力,否则在关键时候,清晰明了的能力是用不出来的。
就事论事,指父母切忌把孩子当下发生的一件事情,通过逻辑推理无限放大,导致事情本身无法被解决。
比如说,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有的父母就开始焦虑,瞬间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你为什么不努力把学习搞好?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不图你大富大贵,只图你未来有点出息。
你倒好!今天贪玩,不努力,明天怎么办?你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以后连个房子都买不起,怎么在大城市生活啊?”
孩子考试没考好,这是再正常普通不过的事情,根本无需被解决——人生本来就是这么无常,一次考试成绩如何,跟这个人的未来幸福与否,其实并没有关系。
而父母一旦把事情扩大为“这次考试不好就等于高考也考不好,整个人就是个失败的、没出息的人”,那么这个事情也没有任何解决的希望了。
所以,孩子一旦出现问题,最怕父母把过去的、未来的,再加上问题以外的因素综合起来,叠加起来,再进行逻辑推理,环环相扣,最终得出结论,孩子当下的问题是不能改变的,于是开始陷入种种恐惧和焦虑。很多父母始终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被自己所编织的一个幻想所控制。
父母始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因为孩子生命的每一个当下都是鲜活流动的,殊不知我们只能把控当下,因为当下已经包含了过去,并决定未来,未来正因为不可知,不可预见,才具有一切的可能性。
父母这种全新的看待自己孩子的“生命观”,将帮助孩子恢复他与生俱来的生命活力,而这种生机勃勃的活力才是孩子解决自己成长过程中所有问题的根本。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会罗列出孩子一箩筐的问题,比如说:情绪问题、学习问题,人际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等,希望咨询师都能帮助他解决。
显然对一大堆“问题”的命名本身,已经足以让父母开始各种焦虑担心了。你会观察到,父母寻求心理咨询,不是真的在解决问题本身,而是在解决问题所引起的各种情绪和感受。
同样的,父母和孩子沟通,也是在处理自己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和感受一旦被孩子捕捉到了,孩子会怎样的反应呢?
孩子在父母心里的样子,孩子是能感受到的;更可怕的是,孩子在父母心中的样子会成为孩子自己心中的标签,孩子会无意识的去实现这个部分,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糟糕的、没用的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化繁为简”就是父母看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要奢望打包解决,往往一个小的问题就是很好的切入口,解决了一个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亲子之间,没有所谓的“问题”,也没有所谓的“叛逆”,只是单纯简单的交流,我相信孩子内在的生命力会自然的流淌。
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很多父母希望马上找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其实这背后是父母的焦虑和对孩子的不信任。每个理论和方法在产生的时候都是有效的,但要因人而异,不能照搬,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因为所有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套路,是死的,但孩子是鲜活的,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使用的时候,可能你这次对了,下次又错了,每一个当下都在瞬息万变。亲子关系中,很多父母都是只“教”不“育”,因为“教人”相对简单容易,每个父母都有大把的经验、方法和理论,但“育人”是需要用“心”的,很多父母自己都很少和自己的心在一起。所以,孩子的“空心病”,都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育”出来的。父母通过观察呼吸,从头脑认知回到心的功能,清晰明了,方法自然了然于心。父母自己用心总结出来的方法才真正适合自己的孩子,其实这是父母对每一个独一无二生命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