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雨布谷
原创首发: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昨天去邻居家串门,又目睹一场“争端”。
她家爸爸正在辅导儿子写作业,发现其中有几处错误,便铁青着脸审问儿子:“这么简单的数都算错,你脑子被狗啃了!”
“说!这道题应该怎么做!”
寥寥几句斥责,把家里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被爸爸高分贝呵斥后的儿子,神色慌张纠结,梗着脖子耷拉着脑袋,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邻居说,孩子最近学习不专心,动不动就出错,他们家骂孩子,已经是家常便饭。
我忍不住提醒:“你们这么骂孩子,他就不出错了吗?”
邻居回答:“还是照样错,但是自己真的是生气,实在是忍不住。”
是啊,如果痛骂一顿,孩子就出息了,那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牛顿了?
父母之所以骂孩子,无非是把内心深处的焦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担心那个不够优秀的孩子,步入自己人生的后尘。
这种潜意识里的担忧,其实暗藏着的,是对自己人生的不满。
父母应该明确一点:骂孩子,没有积极价值,只有消极作用。
这种伴随着自己强烈负面情绪产生的语言暴力,尽管披上了“为了孩子好”的锦衣,但仍旧无法改变它是一种伤害的本质。
01
你越骂,孩子越怂
作家吴晓乐笔下曾经写过一个男孩钟国衍的故事。
阿衍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他有一个特别强势暴躁的母亲。
每每母亲生气发怒,总免不了要臭骂儿子一番。
由于阿衍面临升学,成绩又不够理想,母亲便请来家教辅导儿子功课。
面对成绩迟迟无法提升的儿子,母亲总是歇斯底里地咒骂:这些夹杂着重度侮辱性字眼的词汇,就像一把把刀子,不停地在孩子心上划一刀,再划一刀。
男孩看不见的内心世界,早就千疮百孔,伤痕斑斑。
长期生活在充满负面语言和消极情绪的环境下,阿衍的眼睛里空洞无光,脸上没有青春男孩的笑容,只有数不尽的哀伤和沉默,伴随他成长。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伤害带给孩子的痛苦,不亚于肉体上的伤害。
父母骂孩子,虽没有使用肢体暴力,但是却用一种更隐秘,更彻底,更可怕的方式,持续性地伤害孩子心灵。他们会胆小、懦弱,为了讨好父母,卑微地迎合他人,压抑自己;他们会低自尊,没有价值感,漠视自己的需求,任由他人摆布;他们会丧失被爱的感受,缺乏安全感,走入一个孤独、冰冷、自我封闭的牢笼。
正如网上看到一句话:“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会停止爱自己。”
此外,脑科学领域也有相关研究证实,经常挨骂的孩子,大脑发育更缓慢,智商更低,人际交往能力更差。
父母越是缺乏情绪控制能力,越凶狠地骂孩子,越是把孩子逼进一条暗无天日的绝境,终生背负语言暴力留下的层层伤疤。
02
你敢夸,孩子就敢优秀
同样的教育情境下,父母如何对待孩子,会决定孩子迈入不同的人生方向,浸染上不同的性格色彩。
在鼓励和赞赏中成长的孩子,骨子里的自信和底气,是他们跨越障碍和困境,飞越平庸的力量之源。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看到百度CEO李彦宏女儿Brenda的一段采访。
镜头中的她,甜笑嫣然,落落大方,谈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毫不掩饰崇拜和感激。
有一次参加一个活动,她当时特别害怕,但是李彦宏看到女儿的退缩,并没有丝毫厌烦和斥责,而是不断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女儿捡拾信心,用胆识和勇气武装自己。
“没什么好怕的,你要有信心!”
通过不断地帮助女儿树立自信,推动着她一步一步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强大。
看到他们父女相处的细节,我深切感受到:
父母语言的无穷魅力,它可以变成一种支撑力,引导孩子越来越积极、努力、卓越。
有一个小男孩,指着月球对妈妈说:“将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月球上去!”
妈妈没有嘲笑,而是抚摸着男孩的头回答道:“好啊,那你一定要记得回来哦!”
二十年后,男孩成为历史上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他的名字叫阿姆斯特朗。
有一位“丑丑”的少年,偏偏想要当演员,他不停地折腾着参加各类比赛。
父母没有否定和打击,而是一路支持和鼓励,把少年“夸”得一直认为自己真的是帅哥。
后来,他的舞台梦实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上这名颜值独特,情商高,幽默搞笑的大男孩,他就是杨迪。
心理学上有一个“贴标签效应”,指的就是某种评价对个体心理活动的一种影响。
父母给予积极的评价,用正向积极的语言描述孩子的行为表现,对孩子心理来说,就是一种肯定和正面标签,激励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反之,如果父母最终吐露的评价,总是消极和负面的,会让孩子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很难甩掉,并形成消极的负强化,贻误孩子发展。
03
你的嘴,就是孩子的命
看过一个令人抓狂的视频,隔着屏幕都对老父亲的崩溃感同身受。
“九九等于几啊!九九四十五你说我生气不?”
老父亲无奈中带着哭腔,对于女儿的作业束手无策。
身为父母,我们都肩负着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很多时候,面对“屡教不改”的孩子,总是很容易失去耐心;
但正是这些关键时刻,正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契机,也是带给孩子正能量和爱的特别时刻。
每每忍不住骂孩子时,请牢记遵守下面几个原则,一起与孩子成长。
1)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笨”、“猪”、“智商低”、“你干什么都不行”,这种带着强烈贬低和侮辱人格的词汇,请从自己的字典里面删除。
你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描述看到的问题,比如,“我看到你的数学题错了两个”而不是“你笨得算数都算不好”,平和而清晰的语言,有助于孩子看清问题,接受改变,而不是自卑和怀疑自己。
2)情绪泛滥时,可以离开一会儿
当情绪值达到顶点时,特别容易说出不理智的话,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是远离现场,给情绪一个缓冲,平复情绪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
情绪控制能力是能够通过练习和自我调节,不断学习和增强的。
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从做一个高情商的父母开始。
3)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归根结底,父母之所以忍不住责骂孩子,原因在于大人的脚步太快了,而孩子的脚步太慢了。
成人早已理解的知识,洞悉的道理,对尚且年幼的孩子而言,就是力不从心的。
只有我们放慢脚步,找到孩子的节奏,亲子沟通才能合拍,消除不和谐的声音。
每种花都有花期,会绽放在不同的领域,学会欣赏不同的色彩和美丽,放下焦虑的心,父母不必星夜赶路,孩子的未来自有无限可能。
04
亲子对话,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延伸到家庭教育,就是关系到孩子人格建立、性格塑造的大事。
教育孩子,不是用高分贝的语言暴力,熄灭他们心中的火焰,打压他们的发展;
而是点燃一盏灯,传递一份力量,助力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学好沟通这门课,从改变自己的语言开始,温暖孩子的童年时光,照亮漫漫人生路。
-END-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萨提亚育儿」,搜索「satiryuer」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