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悦享新知开展了一期需求分析训练营,当时,为了做出更符合伙伴们的课程,我们制作团队通过问卷及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了100名公益伙伴的需求。其中,问卷是通过方便抽样及定向邀请的方式,收集83位伙伴反馈。
这83位伙伴来自全国各地,在「需求分析」上担任角色各异,有具体执行者、项目带领者、评估/评审者和培训赋能者。
本文将呈现:
如果你和你的团队也遇到类似卡点,欢迎报名【需求分析训练营二期】,四周帮你解决【需求分析】核心挑战。
(1)任何学习产品,不管是线下培训,还是在线课程,都需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是培训者想讲什么,也不是培训者觉得学习者需要什么,而是要回归到学习者的真实情境和需求,这也是理解和践行“有效能力建设”的起点。
(2)我们每个新主题训练营都会进行的一步,就是课程设计前的调研:先去理解伙伴们在这个主题下的真实情境,面临的挑战,以及期待得到的支持。
这既是我们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我们倡导的,希望能够成为所有行业内能力建设提供者的起点:在讲述课程内容和介绍培训者前,可以先讲清楚,课程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哪些设计应对的是你看到的哪些需求?这些既方便学习者的快速对应和判断,也可以不断提醒自己,跳出以培训者为中心的视角。
同时,秉承着开放原则,我们每一次也会将课程调研公开,分享给行业伙伴,方便在做和关心这件事的伙伴,以及在做相关培训的同行,做了解和参考。
当然,我们的调研范围是基于自己所能触达到的伙伴,所以这些信息仅能代表部分伙伴的反馈,如有疏漏,还望见谅。
我们在此也诚挚邀请更多伙伴能够与我们分享,你在工作中的难点&痛点。事情一个人做总是难的,但当我们一起做时,说不定就成了,所以先说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需求分析训练营二期招募本周截止
欢迎感兴趣伙伴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28位执行者:负责具体事务,要做需求分析识别,并通过文本呈现;
25位带领者:带着团队一起做,包括分工、方法提供、执行指引、过程支持等;
21位评估和评审的角色(一般为管理者、督导或潜在资源方):评定别人需求分析做得怎么样(别人可以是团队中的其他人,也可以是有意向的合作伙伴等);
9位培训赋能的角色:通过培训、辅导、督导等方式,赋能他人做好需求分析。
84%的场景都聚焦在“开发新项目时”,包括“当感知或观察到新需求,觉得可以开发新项目时”(27%);“为了申请新的资源时”(32%);或者是“获得明确资源后,需要确定细化需求时”(25%)。
96%伙伴都需要将需求分析得出的结论成文,给到团队、潜在资源方做进一步的分享和沟通。
在执行伙伴眼中,我们发现有7件事是大家都觉得难的,其中最难的前三位是:
收集了很多信息后,如何分析、发现背后的需求?(47.5%)
如何收集全面及真实的信息?(20.0%)
发现很多需求后,如何识别/聚焦到某一需求中,并转化为工作内容?(15.0%)
在团队带领者及评估、评审人员眼中,伙伴们的主要挑战在:
不知道如何找到全面信息&识别真实信息
不知道如何从众多信息中发现需求
当发现需求后,不确定如何转化为工作内容
带着已经设计好的服务内容来了解需求
“需求分析”这件事,由于有资源或外部硬性规定,最常出现的场景是「开发新项目」,此时外部资源/申请规定对需求分析的“规定要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伙伴们做需求分析的方向及精细程度。而在「原有项目迭代」&「制定组织战略/资助策略」的场景下,一般是缺乏硬性规定要求,那需求分析在此场景下是否需要做?似乎也是由各位伙伴机构自主决定,并未形成共识的“规定动作”。
需求分析,真的不是某几个执行伙伴仅靠自己能力就能完全做好,无论是组织、资助方还是培训提供方,我们都得共同参与,让需求分析能够占据一个更被重视的位置,才能让服务对象的需求真正被听见。
每一位公益伙伴都以提供的服务有成效、工作对服务对象有价值为最大追求。
但有一种情况经常出现:公益伙伴自我感觉服务特别好,但并不确定服务的效果。资助方和评估者也常说“各位伙伴要特别关注服务成效”。
事实上,有些时候服务无效,关键可能并不在服务本身,而在需求没找准,就像给和尚提供梳子,即便梳子功能再好,也是徒劳。
2021年,悦享新知开展了一期需求分析训练营,当时,为了做出更符合伙伴们的课程,我们制作团队通过问卷及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了100名公益伙伴的需求。
其中,问卷是通过方便抽样及定向邀请的方式,收集83位伙伴反馈。大家的反馈给了我们特别重要的信息,让我们在开发课程时,有了更多的“笃定感”,会发现“噢!原来大家要的是这些,难点原来是这样的”。
鉴于很多公益伙伴们都在各地区做需求分析相关主题的培训,我们将当时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共享,本文主要分享的就是这83份问卷的内容。当然,以下信息仅能代表部分伙伴的反馈,因此,我们也诚挚邀请更多伙伴能够与我们分享,你在需求分析的难点&痛点。
毕竟,事情一个人做总是难的,但当我们是一起做的时候,说不定就成了。
再次感谢83名伙伴的真实反馈,感恩对我们的信任,将真实的想法与我们分享,下文中已将指向明确的信息做模糊处理,若还有缺漏,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次问卷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共83位伙伴的信息,其中,
28位是执行者的角色,他们是具体负责做事的,要做需求分析识别,并通过文本呈现出来;
25位是带领者的角色,他们主要是带着团队一起做,包括分工、方法提供、执行指引、过程支持等;
21位是评估和评审的角色(一般为管理者、督导或潜在资源方),他们一般是评定别人需求分析做得怎么样(别人可以是团队中的其他人,也可以是有意向的合作伙伴等)
9位是培训赋能的角色,主要是通过培训、辅导、督导等方式,赋能他人做好需求分析。
在了解痛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伙伴们在什么时候,会去做需求分析?只有当我们知道了需求分析具体出现的场景,我们才能在每个场景下真正理解伙伴们的处境及困难。
虽然需求分析的具体场景各有微小的差异,但归总起来发现有84%的场景都聚焦在“开发新项目时”,包括“当感知或观察到新需求,觉得可以开发新项目时”(27%);“为了申请新的资源时”(32%);或者是“获得明确资源后,需要确定细化需求时”(25%)。
而与之相对的是,仅有12%的回答是围绕“原有项目迭代”,包括了“项目续期,需要做新一年年度计划时”(6%)及“因接受到利益相关方反馈,需优化原有项目时”(6%),另外还有3%的答案是提出当“制定组织战略/资助策略时”需要做需求分析。
由此可见,“需求分析”这件事,由于有资源或外部硬性规定,最常出现的场景是「开发新项目」,此时外部资源/申请规定对需求分析的“规定要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伙伴们做需求分析的方向及精细程度。
而在「原有项目迭代」&「制定组织战略/资助策略」的场景下,一般是缺乏硬性规定要求,那需求分析在此场景下是否需要做?似乎也是由各位伙伴机构自主决定,并未形成共识的“规定动作”。
首先,我们来看执行需求分析的人是怎么说的。53位执行伙伴及团队带领者中,仅有2名伙伴是“完全不需要将需求成文,我们自己知道就行,不需要写出来或呈现出来”,其余的96%伙伴都需要将需求分析得出的结论成文。
其次,从评估/评审的角度来看,85.7%的伙伴都会通过书面的方式了解需求分析情况,包括23.8%仅通过文本形式了解及61.9%先书面了解,再口头沟通。
综合执行者及评定者两个维度,我们都可以看到:需求分析这件事,并不能终止于个人了解或团队有新发现,最终都要形成书面文档。
而当执行伙伴形成文档后,81%的伙伴都需要递交给相关人员审核,当审核没有获得认可时,将会面临以下两个挑战:
重做,直到做好了才能往下一步走(54%)
资方不满意,影响/终止项目合作(37%)
到底伙伴们做需求分析时,卡点在哪里?我们从两个维度了解,首先是对于执行伙伴来讲,做的难点是什么;其次是了解团队带领者及评定者,认为需求分析哪里做得还不够。
在执行伙伴眼中,我们发现有7件事是大家都觉得难的,其中最难的前三位是:
收集了很多信息后,如何分析、发现背后的需求?(47.5%)
如何收集全面及真实的信息?(20.0%)
发现很多需求后,如何识别/聚焦到某一需求中,并转化为工作内容?(15.0%)
我们可以从上述回答中发现,在需求分析这件事上,伙伴们觉得最难的并不在于如何设计一份问卷或怎么设计访谈提纲上,而是在信息收集后,要如何进行一步步地分析,最终形成需求结论,并指导具体工作开展。
继续让我们来对比团队带领者及评定者眼中,需求分析仍不足的地方,我们发现,有几点是共通的,包括:
·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更适合选择什么方法收集信息
·现在用的方法(问卷/访谈)设计不科学,引导性太强
·信息生搬硬套,没有具体数据和信息,都是宏观、抽象、概括性的内容
·全面性存疑(如目标对象不清晰;访谈对象有偏向性)
·真实性存疑(如没有深入了解,闭门造车;带着强烈主观想法去收集信息,没有真正从目标对象出发)
·结论大而泛,没有结合实际情况。
·没深入分析问题表象背后的原因。
·分析结论无法指导实践。
·分析结论不知道怎么成文呈现。
可见,不管是执行伙伴、带领者还是评定者,对于需求分析的难点认知共识度还是比较高的。需求分析,最终还是要贡献于服务,落实到执行,才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伙伴们提到的难点,我们在训练营课程中大部分都有考虑到,也有特别关注“当收集了信息后,如何从中分析并识别出需求,和如何指导工作开展”,期待通过课程能够回应真实的难点。但我们也要坦然承认,并不是每个问题,我们或者说通过课程都能解决,例如:
已经预设了服务设计(目标及内容),再来了解需求;
没有深入到实地了解,闭门空想需求。
如果是课程中,我们大概只能反复强调“必须遵循先了解需求、后设计服务的顺序,要走到服务对象身边,去真实了解他们的需求”。这种观点,伙伴们是真的不知道吗?社工很强调的就是要让我们从环境中去理解人,那我们也得回过头来看看各位公益伙伴身处的环境:
如果当我接到需要填写申报书的任务时,只剩下三天就截止了,我能怎么办?
如果机构已经拿了一份设计好的项目书来给我执行,让我跟着做,我能怎么办?
我也想要到实地去了解服务对象情况,但经费不允许,怎么办?
需求分析,真的不是某几个执行伙伴仅靠自己能力就能完全做好的,无论是组织、资助方还是培训提供方,我们都得共同参与,让需求分析能够占据一个更被重视的位置,才能让服务对象的需求真正被听见。
课程调研出品:悦享新知【需求分析训练营】课程制作团队
本文作者:李祎礽
排版:蔡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