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没有规矩的家庭,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3-5 15: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有规矩”的家庭,不仅能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更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
——虎妈
﹏﹏﹏﹏作者 | 国馆来源 | 国馆文化(ID:guoguanwenhua)

       《论语·季氏》里有个故事,叫“过庭训”。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儿子孔鲤低着头,快步走过去。 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 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 孔子问:“学礼了么?”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礼,即规矩。不守规矩,无以成人。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里,永远不能缺少规矩。 我见过很多父母,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把纵容、溺爱当成快乐教育。最终换来的,却只是孩子规矩意识的缺失,悔之晚矣。 就像《家庭教育》一书中写道:“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家庭没有规矩,孩子就没有原则;不懂得立规矩的父母,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e92bb376999322008e5d7a1f2bcc0989.jpg
8ac39ffbe12d455426d1139233b3fda6.png
        爱孩子与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前段时间过年,我与客人闲聊,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孩子的教育上。 一位朋友说他在家里特别没有威严,孩子一点都不怕他,还总是沉迷游戏,说他一句能顶回来两句,为此,他表示很苦恼。 另一位朋友也深有同感,她说孩子不爱跟自己沟通,还很叛逆,说什么都不听,只能哀叹这孩子小时候被惯坏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制定规矩;二是父母不足以让孩子信服。 孩子懵懂无知时,没有是非观念,只有喜恶之分,父母一味顺从,他便只会觉得是理所应当。 时增岁移,这样长大的孩子,听不进逆耳忠言,苦口婆心。 《颜氏家训》里就有一句:“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息慢生焉。” 父母若是对孩子太过放纵,会让孩子失去底线;而若是太过严格,又会让孩子心生叛逆。 一个家,既要有温暖,也要有规矩。“爱孩子”与“立规矩”,二者缺一不可。李玫瑾教授曾说,在孩子6岁之前,就要给他立好规矩,让他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 从小立好规矩,以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懂得爱自己、爱家人,远比等孩子长大不听话之后,再生硬地打骂、管教有效且重要得多。 曾经在一儿童绘本上看到一个故事:儿子:“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儿子:“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故事中妈妈的做法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向孩子保证“我永远爱你”。
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承担你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孩子犯了错,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说到底,无论你是望子成龙,还是望女成凤,前提都是要让孩子先成“人”。 这才是“立规矩”的意义所在。
ac6b35ab6c0a1d60f73970f01da26bda.jpg
426ea7a578cb54f86bbb98c7fded5464.png
立规矩
         不是单方面的强制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何为“规矩”。就以我们生活中最寻常的事情来说吧,比如吃饭。如果父母对孩子规定:你必须什么时候吃,必须吃多少,什么时候吃完。其实这不是规矩,顶多是强制。 规矩应该是这样的:规定什么时候开饭,什么时候结束,对全家人都一样。在这时间内,谁都可以不吃或者少吃,但要是过了这个时间,谁都不会有零食。 也就是说,规矩不是强加给某一对象的要求,而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如果只是单方面地定下规矩,那是在侵犯别人的自由。 父母在制定规矩时,如果没有把自己也算进去,甚至一边给孩子立规矩,一边自己破坏规矩,那只会让孩子心生反感。 所以,不要单向地给孩子立规矩,家里所有的规矩,都要针对两个人及以上。 否则,那不叫规矩,而是命令。唐太宗有一句话,我们耳熟能详:“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立下的规矩,又何尝不是一面镜子。 正所谓: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 有了规矩,人才会有做人的底线和原则。 家庭里立下的规矩,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里的每一个人。 父母也应该用规矩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面,更不能随心所欲。 比如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不仅是关乎威信的事情,更是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守规矩的好榜样。 父母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家庭的环境,会最终反映在孩子未来漫长的人生之中。 父母改变观念,陪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灵丹妙药。
ae9e1ac9e746557419e96cb96ae0dbb4.jpg
5405fd38d686e76a7f29ad475d002a60.png
有规矩的家庭
         才养得出感恩的孩子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声音: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之爱子,是天性也是本能。甚至绝大部分的中国父母,穷其一生都在为孩子而活。 孩子还小的时候,怕摔着,怕碰着,怕衣服穿少了,怕饭菜不可口…… 孩子长大后,又帮着填志愿、找工作、找房子……恨不得事事都帮孩子做好决定,铺平道路。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成长的只是身体,而非心智。 还记得那个“机场弑母案”的留学生汪佳晶吗? 在日本留学五年,汪佳晶的所有吃穿用度都由母亲提供,而他花钱一向大手大脚,经常呼朋唤友去一些高档区域消费,每次消费逾万元。 而母亲的收入,不过每月7000元,但她依然倾尽所有,儿子一伸手,她就四处筹钱给儿子寄过去。 直到她四处举债,再也拿不出钱时,汪佳晶也没有体谅母亲的不易,反而把不满升级为怨恨,对母亲持刀相向。父母无休止、无条件的付出,只能养出寄生虫式的巨婴,没有半分反哺感恩之意。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即便父母付出再多,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常态,一旦这种常态被打破,心中的怨恨就会吞噬他。 很多父母都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送给孩子,但其实,最好的东西往往是不需要刻意去寻找的,因为它一直在身边。 那是高质量的陪伴,是坚定的眼神和深沉的爱。 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与其在物质上不断满足孩子,不如在精神上充实孩子。 立规矩,就是修身的开始;有规矩的家庭,才称得上“家齐”。 有个比喻说得极妙:养孩子如放风筝,既要它飞得高,又要它不断线。 规矩,就是那条线。孩子可以自己去往广阔的天地,而规矩的意义,是让他守得住本心,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迷失了方向。
4a0b3a51b7d2d6c2f6e5b0bdecb83f0f.jpg
7304cbf864ecb4caacf6718475dd3ec0.png
至于如何立规矩,请记住这三点:
        首先,是“内外一致”。 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那在外边也同样不允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在外一套。 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困惑,无所适从。 其次,是“全家一致”。立规矩最怕的,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不一致。 比如你刚定下“每周只能吃一块巧克力”的规矩,家里老人转身就给孩子买一堆吃个够。 这样的规矩,立不起来。 最后,是“态度一致”。 家长在立规矩前后,态度要坚定,不能朝令夕改。 要让孩子意识到:不合理的要求,是不可能被满足的。 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混乱,才能明白规则的边界,才能真正建立起规则意识。规矩的目的不是禁锢,不是限制,而是教育。 需要守规矩的,也不只是孩子,更是父母。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胜过任何教诲。 一个有规矩的家庭,目的也不是培养出一个“听话”的木偶,而是一个人格独立,德行兼优的孩子。 中国自古被誉为礼仪之邦,待人接物,自有一套讲究和法度。 尊师敬长:遇见长辈,要主动打招呼;不能直呼长辈姓名,要用尊称;吃饭的时候,要等长辈先动筷子;长辈给的东西,晚辈要用双手恭恭敬敬去接;长辈站着,晚辈不能坐着,长辈来了晚辈一定要起立……持礼守节: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不能用手指人、指神像、佛像;吃饭不要吧唧嘴,不要发出异响;客人没有吃完饭,主人不要先起身;不要在别人的大门正中站立,过门的时候不要踩踏门槛……这些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讲究和忌讳,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也是深深铭刻于我们骨子里的教养。 一个有规有矩的家庭里,夫妇有和,长幼有序,父子有亲,家风自正。 反之,一个漠视规矩的家庭,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更谈何感恩?就像《规矩和爱》一书中所说: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
         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
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
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爱与规矩并行,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d72611cda7742c00b2ffdbf851d964b3.gif
*来源:国馆文化(ID:guoguanwenhua),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10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本文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45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