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赋能学堂 | 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7-12-11 09: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75de2db905478bbdbfa8897378e2a84.jpg


“舒适圈”和“能力圈”看起来差不多,指你为自己划的一个圈,里面都是最熟悉的领域、知识、方法、习惯、心态……

但是,这两个理论却是完全相反的。

“舒适圈”理论认为,舒适区里有安全感,但缺乏挑战,只有走出去,你才能进步;而“能力圈”投资理论却认为,每个人应该专注自己的知识边界,围绕你最熟悉的领域投资,不要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当你看到一对矛盾的理论时,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一方。你应该感到高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让你从更高的层次,同时理解这两个理论。

一般人都是先了解“舒适区”的,所以再看到“能力圈”这个矛盾的理论后,我们应该立刻回头问自己一个问题:

“舒适圈”这个心理学的概念,当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或总结什么现象的呢?


e5dfcec48a57d117b6c70966f0ab3cc9.gif

“社交恐惧症”几个现代症状为例:
1.  讨厌做自我介绍。
2.  玩手机80%的时候是为了避免和陌生人说话。
3.  能发微信绝不打电话。
4.  看见认识的人如果距离够远宁可绕道走。
5.  跟人讲话从来不直视对方的眼睛。

简单的说,“舒适圈”里的状态让你心里有安全感——沉默、独自玩手机、发微信……;相反,“舒适圈”外的状态让你产生心理焦虑——自我介绍、和陌生人说话、打电话……

“舒适圈”的那个圈,就是你内心的安全边界,这个理论本来是解释某些心理状态的,但后来,发展成了“刻意学习”的理论后,作用发生了变化。



1ea51b88dd62ba540eba7576879146d1.jpg

如果学习和工作上,总是停留在“舒适圈”内,就是只关注自已最喜欢的东西,只了解自己熟悉的方向的知识,只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把自己习惯的工作做到自己习惯的水平,就不可能达到新的目标。

所以“舒适圈”理论,发展了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并认为,人应该跳出“舒适圈”,到学习区去学习(但不要触及恐慌区),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圈”。



53527cb3134075ed19a68d2a3781d9e1.jpg


我们再来看看“能力圈“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能力圈”以是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坚守的最重要原则之一,巴菲特在他“致股东的信”里,是这么解释的:

“你不需要成为每家公司的专家,甚至不需要很多。你只需要能够评估你能力范围内的公司。……能力圈的大小不是关键,而了解它的边界则至关重要。”

为了解释这个重要的投资理念,巴菲特讲了一个俄罗斯移民老太太(Rose Blumkin)的故事,她是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家具卖场创始人,巴菲特给她投资一个亿。


1b31d881c5554bf4a235122fb7f5077d.jpg
巴菲特与创始人Rose Blumkin

老太太英语很烂,不懂股票,只知道收现金,甚至巴菲特投资她的公司时,也只能用现金。

这位老太太的能力圈是什么呢?巴菲特说:


“如果价格合适,她今天下午会买5000个茶几。她会零零碎碎的买20个不同的地毯,和其他所有类似的东西。

拥有这么狭窄的能力圈丝毫没有问题。事实上,她对那个领域看似死板的投入让她可以集中精力。只有专注,她才可以克服自己的短板,实现如此非凡成就。


“能力圈”理论听上去也很有道理,但你先得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价值投资者往往要面对很多不同行业的公司,会有专业知识不足的感觉,很多人为了懂明白一家公司,往往会“强行理解”那些行业的专业知识,最后成了“半吊子投资”。



0d9b165423c2d4cb5fb97f4f1a817d1f.jpg

于是,巴菲特理念横空出世,不懂不会让你输,没有意识到“有些知识超出了你的能力边界”才是真正的风险。

“能力圈”理论其实就是四个大字:不懂不投

从巴菲特开始,投资界才出现了专业化分工,有人专投消费类公司,有人专投科技公司,有人专投周期性行业……

知道了“能力圈”理论来历,还有必要知道这个理论在其他领域的扩展。

这两年,有一本书很火——《断舍离》:
“断”指不买不需要的东西;
“舍”指清理掉没有用的东西;
“离”则指抛弃对物质的迷恋。

这个跟投资不搭界的生活整理术,其底层逻辑与“能力圈”理论的是完全相通的。

“断”和“舍”的标准是没有用的东西,但什么叫“没有用”呢?仔细看过原著,你会发现,不光是指用不上,还指那些自己驾驭不了的、超过自己的“能力圈”的东西

《断舍离》实际上是“能力圈”理论从投资向日常生活领域拓展之后的“新”理念。

知道了这两个理论的来龙去脉,你就能站在一个高度去理解它们,但要转变为行动原则或操作方案,我们还要比较两者在细节上的不同。

首先要问,巴菲特的“能力圈”与心理学的“舒适圈”是不是一回事呢?

我认为基本上是的。他们能同时存在,是有不同的出发点,用不同的价值观看待同一件事。

投资注重的是安全边界,因为再小的错误都会降低你的存量资产,所以“能力圈”侧重于如何避免错误;学习注重的是边际效率,因为再大的错误也不会减少你存量知识,所以“舒适圈”侧重于如何提升能力

在工作上:
思考要走出“舒适圈”,决策要回到“能力圈”;
培训要走出“舒适圈”,执行要回到“能力圈”;
绩效提升要走出“舒适圈”,业务扩张要回到“能力圈”;
舒适圈是“知”,能力圈是“行”

“能力圈”是能力运用,大小不重要,边界最重要,你可以在极度狭窄的细分领域做出大成绩;

“舒适圈”是能力形成,边界不重要,大小才关键,你要不停的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


c5465462b389577238a6ff3829aa549b.jpg

比如前面的社交恐惧症,你可以“走出舒适圈”,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生活更丰富;也可以“回到能力圈”,专注自身的能量,把擅长的东西做到极致。

如果说舒适圈是“知”,那么能力圈就是“行”,那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

还是回到巴菲特的例子。

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公司都是科技互联网类的公司,从微软到Google到苹果再到BAT,而巴菲特几乎都没有参与。

巴菲特漏掉了近三十年最大的投资机会,但从他的投资理念来看,他只是遵守了他自己的投资原则,在自己不懂互联网的时候,就不愿跟风,不去赚“不属于他”的那份收益。

但巴菲特并没有不学习,呆在“舒适圈”里退化,他在理解了互联网之后,在互联网进入普遍人的生活中之后,他也开始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以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选择大量买入苹果公司股票。

在巴菲特动手之前一年里,苹果公司的股价下降了三成。但对于价值投资者巴菲特而言,这却是一个最好的标的——持续盈利增长、持久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身边的人都用苹果,巴菲特开始理解这个伟大的产品的意义。

从他开始买入苹果股票至今,股价已上涨了70%。
就像他对“能力圈”扩张的解释:
我们的能力范围可以扩大,但只能缓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偏离了这个纪律,就经常会犯错误。

知识碎片化时代,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知识结构。那么,如何形成知识结构?

这篇文章就是方法之一,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属于“能力圈”(或者叫舒适圈),新的知识方法一定是在舒适圈外的,所以让你产生焦虑。

这就是形成知识结构的绝佳机会,像我前面那样,先了解新旧知识方法的大轮廓,再比较它们的细节不同。

然后把握一个原则: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




转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66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