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家长们可能不信,这世间只有一种心理问题

[复制链接]
gongyi020 未绑定微信工作人员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世间只有一种心理问题——说出这样的话,作为一个心理学科班生,难道就不怕老师罚抄各种版本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吗?
当然是怕的。毕竟各种手册新版本里的“障碍”数目经过国际专家们的投票都是在增加的。

173937t4e8jdww9zx993jz.jpeg 173937ayjywy5c7cpd8y5y.png 173944y4g3repzeevjvfvz.png 173948mleetnneiozlebil.png

我虽然不完全同意上面这些人的说法,但是,我也不完全反对。我可以换一个更中立一点的说法。
精神失调,或广义的心理问题,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精神结构固化日益增加的精神失调条目是在试图描述各种精神结构固化的形式和程度。
比如,正常情况下人的情绪会随着时间波浪变化,波峰就愉悦,波谷就沉闷。如果一个人卡在波峰或波谷长时间不动了,那就是心境障碍了。如果卡住了不说,波峰和波谷的高度还很高,那就是躁狂或者抑郁了。
当然,精神结构固化并不一定就是心理问题。因为,一方面,在正常情况下,精神结构通常是一个不断固化的过程,就像大家的常识,人老了会越来越固执。另一方面,不能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固化,才被认为是心理问题。比如,中国如果现在还一穷二白,那么你所讨厌的父母身上的那些“性格缺陷”,就可能不是问题,还可能是优点。
所以,为了适应环境,我们的心理必然需要部分固化的。而太大范围和程度的固化,甚至僵化,会成为心理问题的缘起。如果我们到老都保持精神结构的灵动,那就是智慧老人。
当我们说一个老年人心态很年轻,绝不是指活力,而是指开放、灵活和创造性。而当我们痛心于现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时,我们必须警醒受伤的果子会提前成熟,提前固化的精神必有残缺。
而精神结构非僵化有一个很好的外部指标,就是创造性。在相对被动的情境里也可以叫灵活性。因此,我们评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一个指标就可以大体判断,就是创造性。
173950fup9awab73aa75a3.jpeg
创造力是创造性和固化的有机结合。而创造性是与固化相对立的。

173950zokegvvz2fc2qe2k.png
日程排得太满

不确定性是创造性的妈妈一是,家长精神结构的固化,工作稳定后,就自然回到了曾经的计划模式。二是,家长高估了自己对未来的判断能力,生活状况持续走上坡的人,很容易掉入这个陷阱。
173951xjz2ajzmfjgeetwf.jpeg
173952vhaio6zeekkakk7k.png
被迫适应父母的精神固化

家长在就某事给孩子建议的时候,一定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去评价任务的深浅难易。
对孩子面对的任务的一切评价,都是家长自己固化的一种体现。 173952l3u82hx00nhjuja8.png


173958f7syfpfhqvqzhyjc.png

身心脱轨的后果比想象的严重

造成身心脱轨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注意力外放。我们实在太鼓励孩子把注意力、精力投注在外部事物上了。而更糟的是,这些外部事物又太少包含大自然的内容了。
而这,就是青少年情绪失控、行为失当的起点。接踵而至的就是各种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生理疾病。其实,大人也一样。
173959iwwl75kw44mw1l53.jpeg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来源于自然的复杂的自组织的巨系统。健康的身体就是健康的心理在这世间最佳的参照系,没有之一。
当我们将注意力收回到我们自身,也许两个系统会自发地在潜意识层面相互镜映,我猜这就是正念疗法之所以有效的缘由。
一个人身心一旦脱轨,其精神结构将可以快速地被外部世界塑造。而某种精神结构一旦形成,就自然而然地会推动人体去契合这种结构。
总结

最后,以两句古文作为结尾,它们的真正含义已在文中。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道德经》
“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张三丰《无根树》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6粉丝

5515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