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陈慧
对于社工这份工作,绝大多数同行会说做社工要有专业情怀。至于说专业情怀是什么,不仅是专业教材,即便从业者们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考量标准,但总归是少不了对助人服务的热忱以及由此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大学第一天报到时师兄形容社会工作“真的非常假大空”时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当然,很庆幸他也在大学期间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我想当别人向他了解自己的兴趣时,他也一定津津乐道,所谓“术业有专攻”大概如此。
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动物,很容易受到别人态度或看法的影响,尤其是当方向并不明确的时候。对于当时刚刚入学的我来说更是如此。不知是不是受他这句话的影响,我更加希望弄明白社会工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我不喜欢在并不清楚所有信息和选择的时候逼自己选择。所以,从大学开始直到现在我也一直投入并且希望用行动来解读“社会工作”。
说回情怀,没有专业情怀很难维持用心、投入的状态,尤其是经常要面对质疑和情感投入的专业社工,说的简单点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当下社会浮躁风气盛行,相信不少同行也深受影响。当然我并不是要批评某些现象,相反我更加希望从理性和切身经历的角度来看待。比如,身边有些同事问起我如何看待社工跳槽这件事。对于这种提问,我会反问同事的看法如何。最后,我还是会给出自己的理解:首先,我觉得要正视社工跳槽这种现象,社会其他行业也存在跳槽和离职行为,甚至更甚于社工行业。 不过从职业投入的角度来说,我们对本行业存在的这种现象感受颇深。所以,我觉得这种感受背后更多来自于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其次,每个人选择跳槽的原因或动机肯定是多样的,比如薪水、个人发展、家庭照顾、就学深造等。我觉得是肯定要尊重个人选择的,但既然说到个人选择,那就肯定是阶段性和发展性的。所以,既然涉及个人切身权益那为什么不去努力做好当前选择和未来准备呢?套用电影《白兔糖》里的一句话,“我们所投入的也正是我们在经历的,它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最后,我更希望提问者自己内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尝试探索和感受自己的职业生涯。
那如果仅有情怀够不够呢?当然不够。既然谈到专业情怀就不得不说信念。信念是个奇怪而有趣的东西,相信和不信是一对矛盾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中国文化非常博大精深,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对专业信念的讨论也是百花齐放。甘炳光老师说“信念不可单靠学,而是需要去修炼”,甚至还建议从多经历、多感受、多视野、多分享等各种途径加强。对于服务对象而言,服务过程需要一定的专业信念和理论支持,没有专业信念就和其他工作无异。社工自身更是如此。因此,也难怪很多人会评价社会工作“充满了能量和价值”。当然,除了专业信念,还包括专业能力、工作手法等一些列元素,在此就不一一分享。
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出于此,落于此。
来源:社工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