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个99公益日,9000来只饿狼,企鹅的3亿元能撑多久?
早上起来,登陆腾讯网的公益频道,去看了一眼目前在线的乐捐项目。
上面显示的是“8780”个项目在线筹款。而这个数字,在几天前,才6000来个。
几天前,8月18号吧,这个数字还在6000左右起伏的时候,我就开始莫名其妙地替腾讯担忧,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后来这篇文章被《公益慈善论坛》转载,
标题似乎是“不怕吃相难看,就怕狼多肉少”。
简单复述一下当时的观点。2015年,第一届腾讯99公益日,腾讯出了1亿元。当时参与的项目是2000来个。2016年,第二届腾讯99公益日,腾讯公益基金会,出了2亿元,又联合一批企业出了2亿元,共4亿元。当时参与的项目是3600个。
今年一开始时的形势,大体和去年相同,腾讯公益基金会仍旧出2亿元,联合的各企业,加在一起,也大概是2亿元。
唯一不同的是参与的项目暴涨,由3000而6000,由6000而8000。据说现在还有一大批项目在审核中,估计其浪潮,有超过9000个的趋势。
9000个项目,就是9000匹饿狼。公益组织尤其是草根公益组织,过去被忽略得太久,众筹给了他们难得的扬眉吐气主导公益的机会。因此,谁也不会肯放过。即使平均一个项目的筹款目标才10万元,那么,也是9亿元。何况,平均筹款目标,应当在20万元左右,那么,就是有可能带动18亿元的捐款。无论这捐款来自何方。
8月18日左右,我发出了那篇担忧“狼多肉少”的文章,8月19日,就有小道消息秘密传来,说腾讯正在联系各个参与公募基金会,表示今年出手的配捐额度,会涨到3亿元。
这几天,这个消息陆续被多家公募基金会悄悄地证实。有些人甚至说,这是我818的那篇文章“倡导”的结果,要代表全国公益组织感谢我。
我说,肯定不是我倡导的结果,我觉得这是腾讯故意的安排。我猜腾讯今年也肯定不止准备3亿元来参与配捐。如果要我来继续猜测或者说大胆规划,我怀疑这个数额可能是6亿元。只是,腾讯不会一下子全部说出,怕引起更大的骚乱和轰动,而是会依据需求慢慢放量,直到充分满足为止。因为,看一下数字就知道风向,看一下风向就知道雨情水势,看一下雨水就知道今年的收成。
因为,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依据社会需求随时调整策略,是腾讯99公益日的一个重要工作表征。这一方面表明了腾讯此前可能对社会需求预估不足,同时又很是追逐业绩,因此,随时调整、敏捷捕捉机会,是腾讯的基本工作态度。 想一想就让人振奋,今年参与的数量如此这般地冲上去,草根组织主动筹款的胃口如此这般地被吊起来,腾讯能做的应对,只有两个。
一是继续提升参与配捐的总额,二是更努力地发动社会尤其是网友。如果拿炸药来比喻,前者是引线或者说导火索,后者才是真正的爆炸威力发挥之点。但有的时候,如果节点不对,操作失灵,导火索被当成炸弹来用,也是常有之事。于是,绚烂可能是绚烂了,但公益大爆炸的威力却迟迟看不到、公益大爆炸的冲击波,更是无从觉察和感知。
今天是8月22号,离腾讯99公益日正式开张还有15天也就是半个月左右。社会发动方面,如果此前没有足够的预谋,估计很难仓促出手。而腾讯今年在参与的数量上是有强烈的追求的,因此,删减项目似乎也不可能。而发起参与者的热情一旦被调度起来,筹款目标肯定也不可能也不应当被随意调整,因为筹款毕竟是自主之事,人家有信心能够筹集到,逼迫或者控制都不符合潮流和风气。
在腾讯网、腾讯公益基金会、各公募基金会、发起项目参与方、捐赠人、广大公众,这几方之间,如果要想在这个99公益日实现最大的多赢,那么,可能各方都有一些可为之事。
对腾讯网这个大平台来说,如果能够在这十多天内,尽全力发动更多的网友来关注和参与,以醒目的标志或者说富有煽动力的广告,在平台各个高客流量的通道入口进行引导和提醒,应当是很可能有效的做法。
对腾讯公益基金会来说,我个人估计3亿元是远远不足的,平均到每天的1亿元,在9月7号这一天,很可能只能撑半小时。如果这个情况出现,那么,紧急追加是必然之举。我个人预估至少要涨到6亿元,平均一天2亿元。因为当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广大企业没有太高的热情或者说还在观望的时候,腾讯公益基金会要倡导全民有爱,那么,可能就得率先担当和充足表态。
而对于今年服务质量有所提升、每天都在被各个发起项目方折磨的公募基金会来说,能做的事也是尽量发起更多的捐赠人在这几天参与盛会。同时,对所有的发起项目团队进行更精细的培训,这样才可能让大家不会被简单的技术操作所阻拦、所误导、所伤害。
而对于发起项目方来说,有时候,发起众筹是一种承诺,既是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社会的承诺,更是对公募基金会和腾讯平台的承诺。当然,这承诺未必一定要在99这三天完全兑现,但至少未来三个月的传统筹款周期内,借99公益日的引爆之机,更热烈地更全面地更彻底地众筹,可能是非常需要修炼的内功。
当然,对于捐赠人或者说潜在捐赠人来说,腾讯99公益日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公众参与公益引导之举措。“配捐”这个词这几年在中华大地上如此流行,显然与民间的这持续发动有关。公众一定来自于民间,服务于草根,自由表达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时代的公益就是人人公益,就是微公益,就是自由
公益,就是传统公益,就是民间公益。因此,在这个时机,试着尝试一下,感知一下,应当是很好的公益破冰之旅,是很好的公益习惯初养成之举。 啥话都不说了,对于一个多年来被称为“冯众筹”的人来说,每年的这一段时间,我都异常的兴奋和投入,我相信,公益永远姓公,只有公众大量卷入了,那么,此前一切引导者的发心和智慧、投入与引导,都必将非常的值得。
--来源:公益慈善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