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80后最有爱心?互联网公益十大发现揭晓

[复制链接]
显媚 发表于 2017-6-15 17: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月13日,2017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在北京举行,上百名来自企业界、公益机构、学术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峰会,并以“互联网改变公益”为主题,带来了对互联网公益最新动态的解读和展望。
  在本次峰会上,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从行业趋势、项目执行、人群属性等多个角度,分享了截至2016年底的腾讯公益践行互联网公益十年的十个发现,他接受采访时表示,“让互联网公益实现零门槛、更透明,并且人人可以参与,是腾讯用互联网改变公益的一种态度,一种方式,一种行动。”
  发现一:互联网点燃公益
  2008年5月,汶川地震,让举国人民都为之揪心。腾讯公益当时上线了一个救灾项目,很短时间就筹到超过2300万元人民币善款,创下了一个比较惊人的记录。
  正是这一次大灾难以及之后的公益项目,使得腾讯开始意识到互联网公益平台的潜能和价值,由此开始做了一系列的尝试。从2014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和手机支付的普及,平台上筹款总金额、项目总数进入超高速增长阶段。
  截至到2016年底,腾讯公益平台上已经有超过20000个公益项目,近8000万人次参与到了腾讯公益。
  在筹款额上,也有了惊人的飞跃。2016年全年,腾讯公益募集善款超过8亿元,是4年前的30倍,而参与人数也达到了2012年的20倍。这根开始扶摇直上的增长曲线,意味着互联网公益已经进入了一个爆发期。
  发现二:98%捐款来自移动端
  从线下的捐款箱、银行汇款,到PC网页上的爱心捐赠通道,移动互联网颠覆这一切传统的公益观念,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从2014年开始,腾讯开放了微信朋友圈与一起捐的入口,腾讯公益也开启了公益社交的时代。正是从这时开始,移动端开始成为捐款渠道的核心,占比已经接近80%,并逐年上升。
  2016年,腾讯公益的后台数据显示,仅有不到2%的捐款不是来自移动端。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不断上升,移动端已经成为公益筹款的核心方式。
  发现三:科技让人更慷慨
  2014年,使用移动支付的网民从2亿增长到了4.7亿人。也就是从那时起,用户在摆脱了传统的汇款等形式后,网络小额捐款开始成为主流,单次捐款20元以下的捐赠,是爱心网民的主要选择。
  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开始提高了自己的捐款额度。
  在2016年,100元-999元捐款比例突破了捐款总数的50%。越来越多的施善者,不再袖手旁观,也不再谨慎和犹豫。我想,中国网民之所以变得越来越慷慨和乐善好施,不仅仅是出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更因为科技的力量,让互联网公益平台不断变得透明和可追溯,让人们的信任能有所依托,这也体现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发现四:透明度决定筹款量
  一个公益项目能吸引多少善款,最重要的什么?是案例的苦穷惨程度,是故事有多感人,还是公益机构的宣传有多卖力?其实最关键的答案很简单,要足够透明。
  这几年,腾讯公益持续在尝试构建一套透明的平台体系,让用户随时随地能看到善款的进展。在这一努力的背后,腾讯公益也在不断地引导公益机构,鼓励他们主动进行信息披露,不辜负每一位爱心网友的信任。
  通过对平台上几千个公益项目做过仔细的数据分析发现,反馈次数更多的公益项目,能更好地获得善款。捐赠人所表现出的热情与信心,是对项目透明与否最直接的反馈。
  发现五:需要培育小而美
  腾讯公益平台一直在努力赋能公益机构,开放自身的社交能力,帮助公益项目在平台上充分竞争,使得优秀项目能够获得更多关注和捐赠。不过,腾讯公益平台上各大细分领域中,那些排在前20%的头部公益项目的筹款占比,仍然都高于80%。这显示出,社交拉动的捐赠仍然存在显著的积聚效应,与社交网络的结构非常类似。
  在腾讯公益平台上,优质的公益项目能够得到较多的捐赠和成长。这也对广大公益项目和公益组织揭示了一个道理:要想获得足够的关注,项目发起方需要积极提升项目质量并用好互联网平台。
  未来,腾讯将帮助更多公益组织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让那80%的中小型与草根公益机构,让更多小而美的公益案例,都能通过努力得到更多资源和机会。
  发现六:70.80.90后捐赠习惯差异明显
  不同代际的中国人,除了在消费观上有很大差别,面对公益是否同样存在代沟?
  答案是“的确存在”。根据腾讯公益后台的大数据,从人数上看,不管在何种时间段,80后都是捐款的主力。
  数据也显示了,由80后贡献的善款数额接近6亿元,占比超过45%,而70后与90后分列其后。
  这证明了80后是最有爱心的人群?结论没这么简单。
  一个有趣的发现:80前群体,每次捐款的金额其实都大于80后。80后虽然捐款人数、捐款总量都非常高,但平均到单次上却不如80前群体,80后的捐款习惯有明显的多次小额的特点。
  可以说,“80后“是现代社会公益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分界线。而90后与00后由于还未完全具有经济来源,其捐款能力低也在情理之中,未来可能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
  发现七:“催泪弹”仍是主力项目
  什么类型的公益项目更受欢迎?是眼前的灾祸,还是地球更长远的美好未来?
  分析发现,疾病类和救灾类等筹款期短,时效性强的短平快项目,在单位时间内的筹款能力更强。在短时间内,疾病类和救灾类的公益项目,爱心人士的捐助数、相关的评论和留言数都居于前列。相比之下,一些环保类、动物救助类等持续倡导性的项目,筹款能力相对就弱一些。
  这种现象表明,那些持续倡导、长期执行的公益项目需要不断的加强宣传,让公众逐步在认知层面得到提升。
  发现八:经济指标与捐赠指标成正比
  北上广以及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这些地区中公益事业的参与程度也比较高。
  总参与人数前十名为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南省。前十名省份总共占据了64%的总参与人次,其中广东独占鳌头,仅一省便贡献了接近20%的参与人次,成为捐款参与度最高的省份。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用户对于参与公益的热情以及帮助他人、自我实现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可以说,这是中国社会良性发展的一个很可喜的征兆。
  发现九:捐赠人话语权越来越强
  传统的公益行业中,公益项目的发起、筹款和执行,都由公益组织所主导。捐赠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有限,很难主动地表达意愿和声音。
  因此,传统公益行业影响力呈现的是:少数公募基金会影响力最强,而广大的募捐参与者影响力较弱,双方也常常处于一种失联的状态。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公益机构与爱心网友的连接越来越便捷和透明。捐赠者拥有了越来越强的话语权,他们的意愿能够忠实地被倾听,也常常能给公益项目的执行提出中肯的建议,帮助公益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播、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反过来,捐赠人也能更直接地对公益项目进行监督。在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则下,所有捐赠人都能够接触到项目进展、善款使用以及项目效果的情况,促使公益项目变得更加透明,也促使公益机构更健康、合规的运营,形成良性的循环。
  发现十:商业让公益更有力量
  过去,很多老百姓、甚至公益人本身,都把商业与公益的结合视为洪水猛兽。但如今在很多场合,商业和公益的拥抱往往能催生出更奇妙的温暖力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商业人士和企业管理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商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馈社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开始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
  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成功企业家,都在以公司或个人名义成立公益基金会,将成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带入到公益组织管理中;不吝财力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公益组织全职从事公益事业。同时,他们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将其他国家公益行业优秀经验引入中国。
  可以说,在这些商业人士的努力下,国内涌现了一批专业、优秀的新兴公益组织,他们正在不断推动着公益慈善事业整体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来源:光明网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