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4.79亿慈善款用到了哪里?

[复制链接]
齐志社工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5-7-29 08: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月30日举行的惠州市2015年“慈善幸福行”暨扶贫济困日启动仪式,有媒体称“当日已接收慈善捐款和接受慈善认捐共计1.76亿元。自2010年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以来,我市已累计募集慈善资金4.93亿元。”这些善款从哪里来?又用到哪里去呢?日前,《惠州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数字
  5年合计募集善款4.79亿元
  近日,记者通过惠州市慈善总会求证善款数据时得知,2010年至今年6月,市级及各县(区)慈善总会共募捐4.79亿元,其中市慈善总会募得1.57亿元,占总金额的32.78%;居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惠东县慈善总会和惠阳区慈善总会,占比分别是17.89%和15.38%。
  从捐款概况表可以看出,近5年来实际收到的现金只有3.71亿元,另有1.08亿元为建筑物或其他实物,约占总金额的22.57%。这部分均属定向捐款,大部分将用于养老福利设施和教育教学项目。总善款的近七成投入到扶贫开发、生活困难救助、教育助困帮扶和医疗困难救助中,大多数人关心的医疗救助其实只占总救助资金投入的8.52%(详见表格)。市领导在今日惠州网回复网友对慈善款何去何从的提问时说到:“慈善事业是对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在扶贫济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政部门要继续管好用好每一笔善款,强化规范管理,实行阳光操作,确保慈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困难群众身上。”
  他们的求助之路
  多方救助,惠东3岁男童获20多万元爱心款
  去年12月,惠东县的姚权轩小朋友接种了疫苗回家,他爷爷姚育堪突然发现小孙子的脚跛了,走路都不敢点地。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得了神经母细胞瘤。这种病全国每年只有2000例左右,最严重的是5期,小轩轩已经是4期阶段。细胞瘤当前长在脚底,但会随着血液全身流动。一旦流到大脑或心脏,后果将不堪设想,只能尽快手术和坚持化疗。2岁8个月的小孩,本该是到处跑的撒欢年纪,但对于小轩轩来说,他却只能孤独地躺在病床上。
  拿到医院诊断书和四五十万元手术费的通知,姚爷爷大哭了一场:儿子在工厂打工,儿媳帮人卖手机,两人合起来一个月才挣三四千元,上哪儿去找这么多钱啊?他把家庭的困难情况向所在的镇民政办反映。工作人员得知小轩轩是二胎,还没有户口时,先是协助他们办理好户口和医疗保险,还多次上门慰问。从4月份开始,小轩轩看病的部分费用终于有了报销,并申领到了市慈善总会8700多元的救助金。
  随后,惠东县司法局、惠东县阳光公益协会等纷纷上门慰问。《东江时报》报道《3岁孙子重病 爷爷卖荔枝救命》(详见《东江时报》7月3日第A10版)感动了很多读者,仅两天时间就有500多名爱心人士帮忙采摘、销售荔枝。很快,小轩轩得到了来自市慈善部门及爱心市民共20多万元的爱心款,准备月底到广州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姚爷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遍又一遍说着感谢的话,他还说:只要凑够了小孙子的手术费,多余的捐款他们将全部捐出去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
  点评:小轩轩是不幸的,他的童年只能与一次次的化疗相伴同行;而他又是幸运的,在社会救助的路上,政府、媒体、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纷纷向他伸出援手,给了他一个温暖、有爱、不一样的童年。同时,也印证了那句“众人拾柴火焰高”、慈善在身边的力量。
  找到肾源无移植费,一拖两年多
  相比之下,尿毒症患者林振达似乎没那么幸运。他今年26岁,居住在惠城区汝湖镇仍图,户口在芦洲。因为有农村医疗保险,他平日的透析费、医药费有七成左右的报销。除了住院治疗费部分报销,2013年还得到了市慈善总会3000元的救助和市红十字会300元的补助,但这两年主要就是靠亲友的帮助为主。
  今年4月27日,《惠州日报》为林振达发起“爱心点点”募捐倡议后,他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社会爱心款,其中芦洲青塘村林小峰就多次上门,先后捐助了2万多元。当然,这些离他七八十万元的移植手术费,只是杯水车薪。
  目前,他仍然定期到医院透析治疗。说起对未来的打算,林振达坦言:他的妈妈即使把肾捐献给自己,成功换肾后每月还要八九千元的药费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最主要的是,换肾后正常能维持8~10年,所以在他们患者交流群里,大家对于移植手术的讨论,一方面是考虑到昂贵的手术费家庭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则是后续治疗的顾虑。如果慈善救助达到10万元左右,社会公众捐赠一些,亲戚朋友再帮助一点,对于林振达这种情况也许才是比较有效的救助。
  点评:从医疗经济学来说,林振达也许算幸运的。有医保、有救助、有肾源,还有希望……但从人道救助而言,一个人的幸运的确不应该仅仅是还活着。动辄七八十万元的费用,即使找到肾源,移植手术费也要三四十万元,足以压垮大多数的家庭。按照之前“大病救助”在制度内一年3.6万元以内的额度来看,仅靠慈善机构的救助是不够的。
  措施
  启动市县两级联动机制,大病救助最高9.6万元
  据了解,2014年初,惠州开全省乃至全国先河,制定出台了《惠州市慈善总会城乡困难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对全市40多万低收入家庭开展慈善大病救助。实施一年多,救助了1280人,使用专项救助资金528.3万元,成为政府救助困难群众的重要补充。
  从本月起,为了提高大病救助的金额,从而帮助到一些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家庭,我市启动了市、县(区)两级“慈善大病救助”联动机制。凡符合申领大病救助金的对象,可同时申领到惠州市和各县(区)两级的救助金。其中仲恺区的本级救助金最高,达6万元。加上市级救助,该区救助对象每人每年最高可累计申领9.6万元;惠城区和大亚湾区本级救助金限额为5万元;惠阳区限额4万元;惠东县3.6万元;博罗县3万元;龙门县将延迟至10月份制定颁布。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许许多多的小轩轩、林振达们将有望每人每年申领到从6.6万元~9.6万元不等的两级大病救助金,救助力度明显增强。
  互助平台将启用,以追踪善款去向
  可是,怎样才能长效实现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伞该怎样真正为困难群体遮风挡雨呢?惠州市民政局局长、市慈善总会会长陈伟良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慈善的力量来自于普罗大众集腋成裘的慈善心和点点滴滴的付出。腾讯公益、e互助等移动互联网慈善平台,似乎让他看到透明慈善、慈善在身边的希望。
  记者随机统计过,腾讯公益1个小时和1天的爱心捐赠笔数分别是1828笔和34867笔。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二三十份爱心在这个平台流传,滋润一个又一个濒临绝望的家庭。受此启发,“惠州慈善”互助平台已经着手开发,将于两三个月内正式上线。捐助者与受助者将在一个平台互动交流,每一笔善款从捐赠者手里到受赠者家里也能清清楚楚、动态追踪。阳光慈善、透明慈善、人人慈善,将从“惠州慈善”互助平台开始绽放慈善之美,让慈善的力量推动社会救助走向更高的文明。
  对话
  “对每一笔善款的使用,我们都是慎之又慎”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说6月30日“慈善幸福行”暨扶贫济困日活动收到慈善款1.76亿元,自2010年至今已累计募集慈善资金近5亿元。这些善款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
  陈伟良 (以下简称陈):1.76亿元是从去年 “6·30活动”结束后,“慈善幸福行”开展以来的统计数据,包括各县级慈善总会本年度的数据,也包括爱心机构认捐的项目、实物折算和现金。
  比如,惠东荣泰集团捐了1个亿建起了荣超中学;旭日集团在活动现场捐了1500万元,定向用于全市7万多户低保户和8000多户五保户购买粮油和节日慰问;还有的企业为惠州68家敬老院捐赠了价值400多万元的消防设施。
  这些慈善款的使用主要是尊重捐赠者的意愿,符合公益目的。对于一些捐助者非定向的资金使用就更加严格。像一些农村设施的捐建,肯定有立项、招标、图纸和实地考察监督、后续跟进等。在“惠州慈善网”运用公告形式,公布慈善捐赠、慈善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自主接受社会监督,以保证慈善款的公开透明。
  另外,注重加强善款使用的跟踪检查,对已拨付的慈善款,联合市民政局和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对每一笔慈善款的使用我们都是慎之又慎。
  “珍视慎用每一笔善款,解决百姓申请难的矛盾”
  记:据了解,惠州的慈善事业就全国来说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信息相对公开、透明。但慎用每一笔慈善款和解决老百姓申请难,在您看来是否矛盾?
  陈:怎样做到珍视、慎用每一笔慈善款,同时方便百姓,的确是我们正在解决的一大重点工作,我们也有一些具体的措施。
  第一,规范流程、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同时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些工作人员对求助事实无法正确判断,可能导致求助者来回多次奔走。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市民政局,还有乡镇社会事务办可以及时、就近解决当地困难群众的问题。
  第二,必须用上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化监督,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让捐赠者和受捐者心里都亮堂堂的。
  第三,特事特办。去年,有一户失独家庭到紫金抱养了一个孩子,但一直没有办理相关的收养手续。他到民政局求助,希望我们协助他办理手续。由于情况比较复杂,收养手续须在小孩的户口所在地办理。紫金那户人家又超生,需要交一笔社会抚养费。而且对方长期外出打工,连人都很难找到。后来我们工作人员自己开着私家车送这户人家到紫金,协助其办理相关手续,对方很感激。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媒体作为发现困难群体的渠道,起到很好的窗口作用。接下来我们要把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和媒体信息对接起来。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张东玲

来源:惠州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