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常官副部长,宫蒲光会长,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拨冗出席第十一届中国慈善年会。我谨代表中国慈善联合会,向出席年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慈善事业与中国慈善联合会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以“当前我国慈善行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为题谈几点体会,供大家交流。
一、准确把握当前慈善行业面临的形势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服务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为慈善事业赋予了新的历史定位和时代使命。
慈善从扶贫济困、救助灾害等传统领域到全面促进教科文卫体环保等事业全面发展,从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到参与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慈善事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定位不断提升、职能不断强化、内涵外延持续深化拓展。
慈善行业要把握形势变化,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发展信心,锚定发展方向。
(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慈善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重点领域风险逐步化解,社会预期得到提升,宏观经济整体稳中有进。
2.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
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改变。
4.慈善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动能持续增强、潜力持续释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慈善行业开辟了广阔空间。慈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具有独特作用。
1.在政治建设方面,可以畅通政治参与和协商表达,助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参与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3.在社会建设方面,可以开展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福祉;
4.在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可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方面,可以深度融入国际慈善治理格局,加强民间外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三)现代慈善体系的健全完善为慈善行业提供了基本保障。
1.以慈善法为核心的政策制度体系、以慈善组织为基础的行业发展体系不断健全。
2.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大局的意识不断提高。
3.新技术在慈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慈善资源流动,提高了慈善效率和治理效能。
4.基层慈善体系和慈善服务实体持续完善,人人参与慈善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为慈善事业提供了丰厚土壤。
(四)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慈善行业提出了新挑战。
1.我国慈善捐赠的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慈善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掘;
2.慈善组织的规模能力与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不相匹配,慈善的服务功能尚未充分体现;
3.慈善行业的透明度与社会的高关注度不相匹配,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公众参与慈善的积极性;
4.慈善行业相对薄弱的发展基础与不断壮大的慈善主体不相匹配,理论指引、创新引领、服务支撑不够,影响了慈善事业的整体效率。
二、统筹推进慈善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慈善行业要深化形势认识,直面问题挑战,把握发展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更高政治站位、更优治理效能、更强专业能力、更加紧密协作的行业发展格局,确保慈善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国家治理能力更好相适应,从而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慈善理论研究。慈善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用创新理论指导创新实践。
1.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慈善行业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慈善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慈善价值观念相融通,不断推进慈善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2.要扎根中国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把握中国慈善事业的基本国情和阶段特征,深化慈善行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3.要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贯通传统现代、古今中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慈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
(二)进一步全面推动深化改革。
1.要坚持用改革思维、创新举措破解行业发展的堵点障碍、理顺体制机制,推动作用发挥。
2.要重点发现、扶持一批具有良好治理水平,专业服务能力,能够运用新思路、新技术将慈善资源最大限度转化为社会价值的新型慈善组织。
3.要合理配置慈善资源,着力推进慈善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准确研判社会需求,整合慈善资源,创新慈善模式,使慈善资源向优质组织和项目集中,向党和国家号召的领域集中。
(三)进一步创新慈善组织治理。
1.鼓励支持慈善组织、行业组织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行业监督管理体系,以慈善组织主体责任落实促进自我约束,以行业组织监督推进行业自律,以公众和媒体监督实现社会共治。
2.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功能,通过完善行业标准、自律公约、职业规范等方式,增强慈善行业自律。
3.要完善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机制,畅通监督反馈渠道,引导理性监督、主动监督、科学监督,提升公益慈善行业的透明度。
(四)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激发社会各界的慈善参与,有助于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增进社会信任、夯实慈善根基。
1.要建立全方位的行业褒扬机制,支持引导行业组织、各类媒体宣传慈善项目、慈善人物、慈善故事,营造人人向善向上的社会氛围。
2.要加快推进社区慈善建设,畅通慈善组织和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动员社会力量协同开展社区慈善活动。
3.要加强慈善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打造更接地气的慈善空间和文化地标,普及慈善知识,发扬慈善精神,提升慈善文化传播效果。
(五)进一步加强慈善行业建设。慈善行业组织对于筑牢行业发展基础、推动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治理效能,构建现代慈善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要积极推进慈善行业组织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成立法人主体的慈善联合会,支持地方有实力的慈善会、基金会等成立慈善联合总会或赋予行业组织职能,加快形成“全国一盘棋”格局。
2.慈善行业要重点在行业基础建设、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诚信自律、整合慈善力量、培育支持慈善创新等方面履职尽责,团结带领慈善行业各主体更好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三、正确处理慈善行业发展的三大关系
(一)慈善行业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慈善行业的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作用、辩证统一。在处理二者关系中,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核心,要坚持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机制,推动慈善组织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切实转化为组织治理效能。
提升慈善组织治理水平是关键,要建立健全慈善组织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职责权限,完善人事、财务、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提升慈善组织的治理能力。
行业组织的整合协调是重点,行业组织可以有效协调慈善资源和慈善力量,避免领域地域的局部利益影响党和国家整体利益,让慈善主体之间既有序竞争又密切合作,既各展所长又优势互补,统筹推进行业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
(二)慈善行业高质量发展与行业高水平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前提。推动慈善行业高质量发展应科学把握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将安全意识、底线思维贯穿慈善事业改革发展全过程。
1.要坚持以高水平政治建设统领事业发展,加强慈善组织党组织的政治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慈善宣传阵地管理,规范各类涉外慈善活动,确保慈善行业政治安全。
2.坚持以高水平风险防控保障事业发展,建立重大风险防控制度机制,将风险管理融入组织建设各方面,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面提升慈善组织的风险防范能力。
3.坚持以高水平管理服务事业发展,引导支持慈善组织在项目设计、公开募捐、物资捐赠、财产使用、信息公开等关键环节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以高水平安全促进慈善行业行稳致远。
(三)激发慈善行业活力与维护行业秩序的关系。实现活力与秩序的动态平衡是慈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1.规范有序的慈善组织、公开透明的慈善活动、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能有效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慈善的积极性。
2.慈善活力的充分激发能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拓展慈善资源,促进慈善行业规范有序高效。
3.慈善行业既要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守住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严守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加强行业诚信机制建设,也要敢于突破思想束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激发行业活力,实现慈善行业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
慈善是扶危济困的德政善举,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把握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增强大局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共同开辟慈善行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慈善联合会将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努力推进慈善行业的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慈善行业治理效能,不断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