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圈里,有位前辈十几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地服务乡村儿童和困境儿童,他无数次组织志愿者带着图书、书包和校服等爱心物资走进乡村学校,也联系专业老师为众多家境困难的孩子们提供了心理辅导和学业辅导服务,他是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理事长李晓辉,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晓叔”。
10年前,晓叔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并发起成立了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什么原因使他做出了这个职业选择?在服务儿童领域上深耕十几年,晓叔对乡村儿童、困境儿童的成长发展又有什么心得?本期爱德访谈,我们请晓叔跟我们一起分享下他与齐志社工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故事吧。
播放视频请先登陆
▲《齐志社工的十年公益之路》是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词,AI音乐作曲并演唱的一首公益主题曲。
2008年5月您组织了第一次公益游活动,到2014年决定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并发起成立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转变?是什么样的动力和支持让您最终做出了这样的职业选择?
李晓辉:一开始,我参加志愿者活动主要是想拓宽社交圈子,也想带女儿一起见识更多,让她有更多玩乐的机会,理念比较简单。但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公益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我女儿和我一样,原本都比较腼腆、缺乏自信。然而,在与孩子们一起参与活动后,我明显感受到她性格上的转变。我们最初的服务活动包括去人民公园捡垃圾、探访医院重症患儿,还有一次去山区陪伴当地孩子玩耍。尤其是山区之行,对女儿触动极大,让她意识到公益不仅能帮助他人,我们自己也能从中获得成长和改变。
▲晓叔与女儿芷琪到公园、医院和山区小学参与志愿服务。
公益活动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力量,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方向。从参与者到组织者,我感受到自己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愈发喜欢组织活动,让更多人和山区孩子受益。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更愿意投身公益事业。
在事业和兴趣的抉择上,我逐渐明白不能二者兼顾。做志愿者时可以轻松参与,但若想做更多事情,全职公益人是截然不同的方向。以广州亚运会为例,我们那时关了店面,全身心投入志愿者工作一个月,晚上还要完成白天的活计。我意识到,要在人生的路口做出选择,要么全心全意做公益,要么继续生意或偶尔参与志愿活动。我更倾向于追寻自己的梦想,让付出更有意义。
我妻子对我的选择起到了关键作用。她看到我的成长和对公益的热情,觉得我做其他事情时没有那么开心和有干劲,便大力支持我。2012年,我加入另一家机构成为全职公益人,两年后发现全职工作与自己期望的方向仍有差距。那时社工证还未普及,我在家庭服务中心工作,意识到仅凭热情难以持续,专业性认知尤为重要。
两年的工作让我积累了宝贵经验,为2014年注册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打下坚实基础。从有想法到注册成功仅用一个多月,得益于我对注册流程的熟悉。尽管创业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从未后悔。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勇敢面对未知的困难。如今,齐志已走过近11年,我依然满怀干劲,坚定地走在公益之路上。
▲晓叔到乡村小学开展服务,照片分别摄于2015年和2019年。
齐志成立以来都专注于儿童服务类项目,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齐志始终将焦点放在这一领域?背后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和社会责任感?
李晓辉: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儿童服务类项目,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和战略考量。首先,我个人的经历让我对儿童群体有着特殊的情感。我小时候是留守儿童,父亲在我出生后就去了湖南的矿山工作,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他很少回家。我深刻体会到留守儿童的孤独与无助,这种经历让我长大后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乡村儿童,为他们带去关爱与温暖。
其次,我认为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同样孤独,父亲的缺失让我对父爱的渴望无从满足。因此,我希望通过齐志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弥补他们可能面临的家庭关爱不足。
此外,从战略层面来看,专注于儿童服务领域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定位服务对象,积累丰富的专业经验,提升服务质量。通过长期的专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需求,制定更有效的服务方案,从而在儿童公益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这也符合我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为儿童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根据“牵手阅读”项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您认为阅读对于乡村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哪些独特而深远的影响?能否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观察来说明呢?
李晓辉:阅读对乡村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独特而深远的影响。以我个人经历为例,小时候在广东化州的乡村生活,几乎没有书可读。从1岁到6岁,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玩耍,没有太多学习的机会。直到7岁去到湖南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才发现自己在学习能力上与其他孩子存在差距,甚至简单的从1数到100都很困难,这让我感到自卑。
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拥有丰富藏书的同学,他经常邀请我去他家看书。尽管很多书我一时看不懂,如外国神话故事,名字拗口难念,却深深吸引了我,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和梦想。如果没有这些书,我的童年可能不会如此丰富多彩,也不会有后来的成长和成就。
我们有一个案例,某地乡村学校的校长在我们帮助建立公益书屋三年后,感慨地说,学校的教学成绩从全镇倒数第二跃升至第一。这充分说明阅读能提升学校整体氛围和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位校长非常开明,鼓励孩子们把书借回家阅读,而不是锁在书屋。阅读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让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探访乡村贫困家庭时,我们了解到,很多家庭因经济困难,无法供所有孩子上学,通常只有成绩最好的孩子才能继续读书。如果家里有男孩,女孩往往失去读书机会。
我们曾遇到一个女孩,她是家里的老大,有三四个弟弟妹妹。家人劝她放弃读书,把机会让给弟弟,但她坚决不肯,承诺承担所有家务,只求能继续上学。她每天做完家务已到晚上10点多,才能开始做作业和复习,而第二天清晨4点多又要起床做家务。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依然坚持阅读和学习,所以说乡村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和阅读是可以带来力量的。
结合多年经验,从齐志服务广东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儿童来看,乡村儿童的需求发生了哪些显著转变?这些变化对齐志的品牌打造、服务执行模式和项目设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李晓辉:乡村儿童的需求确实发生了显著转变。最初,我们以为只要送去物资,比如书包、校服等,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曾送出8000多套爱心书包和3000多套校服,但后来发现,单纯送物资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于是,我们开始根据孩子们的需求,逐步从单一的物资捐赠转向阅读推广和综合服务。
建公益书屋是受到广泛认可的举措,因为阅读能为山区孩子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但仅有图书还不够,我们开始组织阅读分享会,为村小的学生开展活动。受限于资金,我们无法像其他机构那样做大规模的教师培训,便专注于服务最基层的村小,为七八十个学生提供阅读分享,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服务模式。
如今,我们正从阅读推广向多元推广转变。例如,我们制作了一期名为《齐宝和志宝的阅读小故事》的系列动画片,从10个方面讲述阅读的重要性,在抖音上收获了不少点赞和观看量。
▲广州公益网上传的《齐宝和志宝的阅读小故事》系列动画片。
2021年,我们还推广了一个有声绘本阅读平台,包含中文和英文绘本。乡村孩子的英语口语普遍较差,老师们的口语也不够标准,而有声绘本能让孩子跟着绘本练习发音,有效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今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推广情绪认知卡。一位社工在培训中了解到,情绪认知卡对智力发展迟缓或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非常有用。我们打算先从肇庆的乡村学校入手,针对贫困的留守和困境儿童,推广情绪认知卡,帮助他们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在最近的走访中,我们发现乡村学校在这方面还很缺乏,未来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这些需求的变化促使齐志不断调整品牌打造、服务执行模式和项目设计,从单一的物资捐赠,到阅读推广、多元推广,再到情绪认知教育,我们始终紧跟乡村儿童的需求,力求为他们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为儿童成长赋能”项目在促进困境儿童成长方面,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改善?
李晓辉:“为儿童成长赋能”项目在促进困境儿童成长方面,重点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和家庭互动三个方面的改善。
首先,心理健康是项目的重中之重。我们通过专业的心理服务和成长指导,综合提升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学会情绪管理和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其次,教育支持也是关键一环。项目开展成长夏令营、英语辅导等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他们在学业上能够迎头赶上。
此外,家庭互动的改善同样不容忽视。我们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心理主题沙龙等形式,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亲子沟通技巧,为困境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注重创新,通过制作科普动画片、开发情绪认知卡和表情包等一系列综合性服务,以更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困境儿童及其家庭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和成长理念。这种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不仅丰富了项目的内涵,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和项目的影响力,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全面、更有力的赋能支持。
齐志为何选择构建包括“广州公益网”、“儿童心理云平台”、“牵手阅读”有声绘本平台以及“齐志公益课堂”在内的多个公益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在机构的传播矩阵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李晓辉:齐志选择构建包括“广州公益网”、“儿童心理云平台”、“牵手阅读”有声绘本平台以及“齐志公益课堂”在内的多个公益服务平台,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机构的服务成果、扩大传播影响力、链接更多资源,并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公益服务需求。这些平台在机构的传播矩阵中扮演着各具特色且互补的角色。
“广州公益网”是齐志的综合性展示平台,它不仅是机构对外宣传的窗口,更是资源链接的重要枢纽。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够将开展的各类公益活动、服务案例、项目进展等信息及时、全面地呈现给公众,让更多爱心企业、个人以及社会组织了解齐志的工作。同时,它也为我们与企业、高校等机构的合作搭建了桥梁。
▲广州公益网首页,包含活动预告、公益平台、综合栏目等。
例如,滴滴出行的负责人就是通过搜索关键字找到我们,并在短时间内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美的电器;梵蜜琳也通过该平台捐赠了10万元用于购置1万套文具。
如果没有广州公益网,这些资源很难主动找到我们,机构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限制。如今,广州公益网已有31万会员登录,帖子超过1万篇,成为我们传播公益理念、展示机构形象的重要阵地。
“儿童心理云平台”是在疫情期间应运而生的子平台,主要目的是为无法开展线下活动时提供儿童心理测评服务。当时,我们发现线上免费心理测评平台稀缺,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又亟需关注,于是经过半年的考察,选择了一家北京心理机构的系统平台进行合作。他们不仅提供了实用的系统,还愿意将源码给我们,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平台的所有权和安全性。这个平台的建立,为我们在疫情期间以及后续的儿童心理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丰富了我们的服务手段。
“牵手阅读”有声绘本平台则是为了弥补乡村儿童英语学习资源的不足。乡村孩子的英语口语普遍较差,而老师的口语也不够标准。我们通过这个平台,提供有声绘本,让孩子能够跟随绘本练习发音,有效提升英语口语能力。这个平台的推出,是我们在教育支持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对乡村儿童需求的精准回应。
“齐志公益课堂”同样是在疫情期间开发的,起初是为了完成扶贫基金会的4万元疫情项目,我们制作了一系列线上课程,包括疫情心理健康等内容。
后来,我们又获得了15万元的企业捐赠,进一步扩大了公益课堂的规模,制作了100套平板电脑和相关APP,开发了更多线上课程。这个平台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让我们与更多的社工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扩大了机构的影响力。
▲疫情时期,齐志向孩子们捐赠齐志公益课堂平板电脑。
总的来说,这些平台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齐志的传播矩阵。它们不仅提升了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为我们的公益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元的途径,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链接资源、服务乡村儿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目前齐志拥有的注册志愿者数量是?还有捐赠人群体的数量?志愿者在齐志的日常运营和服务提供中具体发挥着哪些重要作用?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志愿者们长期以来持续支持齐志的工作?
李晓辉:目前,齐志拥有的注册志愿者数量大约在3000多人。我们主要通过“i志愿”平台进行志愿者的注册和管理。除了乡村活动,我们还有驿站活动等,因此在“i志愿”上的注册人数较为可观。此外,我们还有10多个志愿者群,每个群的人数在100~300人之间,还有几个义卖群,每个群也有两三百人。活跃的志愿者大约有200人左右。
至于捐赠人群体,虽然我们有80多名月捐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进行月捐。有些人更倾向于一次性捐赠,例如一次性捐400元,而不愿意每个月捐赠30元。还有些人对社区项目不太感兴趣,更认可我们的山区阅读项目,表示在需要捐款时会支持山区项目,社区项目就算了。因此,活跃的捐赠人大约也有200人左右。
志愿者在齐志的日常运营和服务提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参与义卖活动、社区活动等日常活动,充当志愿者的角色。在开展山区活动时,志愿者们会一起购买物资,认领愿望,购买油米等送给当地贫困家庭。
有些志愿者甚至会跟随我们去慰问贫困家庭,与他们共进晚餐,这种深度的参与让他们对齐志的工作有更深的感触和认同。很多捐赠人也逐渐成为我们的志愿者,持续参与我们的活动。有些核心志愿者还会给我们提意见,发表看法,对我们的服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也会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团建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志愿者们长期以来持续支持齐志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他们认同齐志的理念,尤其是对乡村儿童教育事业的认可。其次,参与齐志的活动让他们有参与感和成就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带志愿者去山区开展活动时,他们不仅能与当地孩子互动,还能慰问贫困家庭,这种体验让他们感到非常有意义。
最后,齐志的务实作风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多捐赠人已经跟随我们10多年,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对我们的工作充满信心。即使他们的孩子从小学生变成了大学生,他们依然愿意持续支持我们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2月成立,2020年获民政部门认定为慈善组织。机构致力于链接社会资源,用多元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与推动乡村学校的阅读条件改善。目前有“牵手阅读”乡村助学活动、“护苗计划”困境儿童心理帮扶项目。旗下运营广州公益网、儿童心理云平台、牵手阅读电子绘本阅览平台以及齐志公益课堂等多元化的公益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公益生态。
“牵手阅读”是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品牌公益项目,旨在改善广东省欠发达乡村学校儿童的阅读条件。项目通过为乡村学校建立齐志公益书屋、捐赠图书及阅读宝盒等爱心物资,并开展阅读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自2015年3月起,“牵手阅读”项目已陆续为广东多所学校建立了共43间齐志公益书屋,捐赠价值超过350万元的图书和急需物资,惠及近万名山区孩子。曾获2020和2022年度广东省民政厅“牵手行动”优秀项目。
“为儿童成长赋能”项目旨在促进越秀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缓解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该项目通过“成长赋能、支持网络和科普创新”三大服务版块,为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辅导。项目不仅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还通过开展成长赋能夏令营、儿童互助小组、主题红色基地游学等活动,提升儿童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关键能力,助力他们成长蜕变。
在这次深入的访谈中,我们不仅见证了晓叔对乡村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更感受到了他将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公益事业的热忱。晓叔的故事,是一段与孩子们共同成长、与齐志共同成长的旅程。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乡村儿童和困境儿童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和家庭支持不足等多重困境。晓叔和齐志团队通过“牵手阅读”和“为儿童成长赋能”项目,关注他们的阅读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和家庭互动,努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爱德访谈# 感谢晓叔和齐志团队的辛勤付出,也感谢每一位关注和支持乡村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爱心人士。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在这条充满爱与希望的道路上,共同见证更多的成长故事,共同创造更多的温暖记忆。晓叔的青春在乡村儿童中永驻,而我们的爱心,也将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本文中的图片资料由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
来源: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