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幼儿园被欺负,我记到现在”|怎样摆脱过去的阴影?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5-20 22: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f7ff2c56c445e09e4b1573af2ca5b23.png

到2021年初,简单心理平台上有来自全球117个城市、近900位专业心理咨询师。
每一期「简·推荐」,介绍你认识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今天介绍的是来自上海的庞美云咨询师。



童年,仿佛总是差一点的美好。
 
如果你以成年人的视角观察过孩子的玩耍,你会惊叹于孩子们的张扬。他们尚且不会成年人的躲躲藏藏,没有社会的欲盖弥彰。他们爱恨,都是潇洒的模样。小孩子们清澈的眼神敞亮的心灵,更擅于发现别人所珍贵的东西,然后蓄意破坏。由于无知而破坏,破坏又是为了试探。这种无知的破坏,不知道能不能称为“恶意”。
 
有些孩子总是被大家捉弄,上课回答问题时还没开口,大家就开始大笑;有些孩子的零食总被“朋友”抢走,漫画书被撕毁,大家以制造有关ta的流言蜚语为乐;有些孩子成绩不好,总是被老师点名的对象;有些孩子徘徊于一个个小群体之间,集体活动时却独来独往。
 
这些孩子长大会怎样呢?
 

3e8154dca50ce63d0037520f0ba96835.png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在其成长历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童年的生活色彩,常常严重影响一个人成年以后的情感体验。譬如,如果一个人的童年(0-12岁)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那么ta的生活可以用美丽、活跃的彩色来形容,ta未来的生活感受以此为基础,也会常常感受到快乐、轻松与希望;然而,假如一个孩子的童年是暗淡的,是无助的,ta在未来生活中也会更多地感受到自己是不被尊重的、是无用的。
 
4370f2890a5c1d5e8e559d016d9b32ff.jpeg
图 / Pinterest
 
对于许多人来说,敏感恰恰由此而生。但敏感只是表象,更深刻的问题是自尊心受损。也就是说,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受损了——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基本条件。
 
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会肯定地自我暗示:“我就是我!我对自己是满意的!我值得别人关心和喜欢!”然而,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受损,ta就很难保持这样的自我感觉。
 
人生来是不会自我否定的,恰恰相反,人有一种本能的“自恋”需要,为了快乐地活下去,ta本能地觉得自己是能干、完美的,有着足够的“价值感”。
 
然而,人生来又是软弱的,在童年时期尤其如此,如果环境不给ta足够的关心与爱,ta的自恋、价值感便慢慢地萎缩、不足。
 
比如,我们童年时可能因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被老师忽略,被同学排斥。无助的我们当时没有获得必要的保护和支持。那么,作为儿童,我们会如何感知这个世界?会如何解读自己的“不受欢迎”?会如何评价自己的表现?靠什么来建立自信?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否定的:“别人对我不友好,我不能信任他们。我不好,所以别人不喜欢我。我不值得别人关心。我没用,我没有价值……”
 
那么,这些糟糕的内部语言会不断地损害我们的自尊心,令我们越来越迷失自我,内心没有足够的能量来自我支持,只能在别人的“评论”中摇摆不定、郁闷纠结。
 
1f0e314b039c67cd409e0eb193328130.png
图 / Pinterest
 
同样,如果我们与同伴之间始终保持着不冷不热的距离,这或许源于我们童年时期的人际关系模式。有些人宁愿宁愿站在远处,做一个观察者。虽然他们渴望知己,可是这太难了。还不如独来独往,至少不会失去。
 
“站在远处”表明了我们对同伴的不信任,虽然内心渴望,但不太敢于踏入现实的关系中,即使想象中的“被针对”可能并没有发生
  

2f94ad3b39cd1017df089aaa6baedf67.png
 
重新解读童年经验
 
有些人也许会诉苦“我从幼儿园起自己就是同学取笑和嘲弄的对象”。
 
这个记忆虽然可能有迹可寻,不过多少有“自我加工”的成分。
 
人的记忆是选择性的。幼儿园小朋友对他人的“攻击”,尤其是群体性的攻击,常常出于游戏而非恶意。而我们的耿耿于怀,或许源自于当时的恐惧和无助,现在的记忆却是“他们针对我”。
 
说起自己受伤的经历,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沉浸于“被攻击”的无助和愤怒中。为了重新解读那些经验,咨询师会请来访者尽量详细地表达当时的感受。
 
来访者或许会很迷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被他们这样对待;可能会愤愤不平,心想凭什么是我;又或者责怪自己,谁让学习成绩不好……
 
但是,他们可能是我们以前的仇恨对象,但现在只是我们的阴影。
 
即使以前被嘲笑,也并非代表我们一无是处。其他儿童的“恶意”可能只是一种“习惯”,“习惯”把我们当作取乐玩具。
 
听起来很残酷,但说明他们未必针对我们,只是我们很不幸,碰巧被选定。他们或许没有那么多的恶意。但当时作为孩子的我们太过委屈,所以觉得他们非常坏,故意欺负我们。
 
这种情况下,多数儿童尚未养成向外寻求帮助的习惯,不知道和谁诉说他们的痛苦,甚至父母也不告诉。认为 “说了也没用。”
 

8a2ab3b5870efe27ad15db19065b2799.gif
GIF / Pinterest
 
然而,这种认为,有多少是我们的主观臆断?我们都有一个习惯性的思维——“没人能够帮助我”。咨询师需要就是故意挑战这种思维。引导来访者回忆,自己如何在别人的帮助下,真实改善现状的例子,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逻辑漏洞。
 
进而我们就会发现,童年阴影的形成中,我们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因为我们没有努力地求助,要知道很多事情,其实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来完成。
 
更何况,如果大家互相帮助,这样日子都会好过很多。我们总以为自己足够特别,唯一,甚至创伤也如此与众不同。但现实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着心理阴影。带着阴影也可以阳光地生活,那才叫坚强。
 
向别人倾诉、请求帮助,然后昂起头来继续走路,看起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有童年阴影的我们,却都需要坚定信念、慢慢学习。
 

2cc8e203c61882578e85e6f3f822d64f.png
 
理解自己才可能支持自己
 
想要进一步理解并改变过去经验对现在的影响,也可以做一个空椅对话游戏
 
比如在咨询室中,咨询师代表十岁的来访者表达想法和感受,借由此,请来访者与十岁的自己进行对话。比如:
 
来访者:“我知道你那时很害怕。不过,你也不好啊,你好好学习,把成绩搞好一些啊。”
 
十岁的来访者(咨询师):“我也努力了呀。难道学习成绩不好是我的罪吗?谁都可以拿这个当借口来批评我、嘲笑我?”
 
来访者:“你成绩不好,老师和父母都不会站在你这边。”
 
十岁的来访者(咨询师):“所以我觉得很委屈。难道我做错什么了吗?”
 
来访者:“是的,其实我也不够理解你,我没想过站在你的角度替你想一想。”
 
对话结束后,我们需要替十岁的我们想一想。理解过去的自己;理解自己没有那么“不好”;理解自己没有做错什么;理解自己的挣扎和逃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坚强和努力,才能明白在“失败的过去”中自己,原来也那么了不起!
 

7e805170fa43a4cdc1846ec8b59ebde2.jpeg
图 / Pinterest
 
这样,我们就会慢慢接受和喜欢自己,这是找回自尊、提升自信的第一步。
 

f43525626c569973afba5a40ae154648.png

放下过去,展望未来
 
尽管过去经验是重要的,然而一个人如果能够勇敢地从现在起步,积极投身于建设眼前的生活,ta依然可以不断地获取新的能量,使自己的内心充满希望和光明。因此,我们可以从现在的自己身上“掘宝”。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
 
  • “你比较擅长什么?”
  • “最近干了哪些令你开心或得意的事?”
  • “班里什么事情能吸引你的注意?”
 
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回忆可能令我们展露笑颜。我们也许喜欢旅游,最得意的事是带着家人出去玩;我们也许有超强的独立性及自理能力;我们也许特别喜欢看电影,电影给我们另一个世界.....
 
我们内心的阴影或许不会很快地散去,然而,从自我欣赏开始,我们的内心会源源不断地生发出新的能量,那些能量会指引我们找到自信、找回自我。而阴影终究会稀薄,最终散去。

 来源:简单心理 janelee1231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3粉丝

5301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