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抑郁,父母要做好这几点!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6-7 09: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e102ebfcf3627100a5d87197cd6b8ca.jpeg


作者:不知楚


2017年《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里面大约有3000万人受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发病率呈低龄化趋势。


杨振武说:“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这两样缺一不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也逐渐全面起来。但心理咨询对于孩子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很多家庭也忽略了青春期孩子们的心理变化。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则故事,

高三的答主确诊抑郁症后,父母仍然不相信,反复询问医生“这个应该算过于叛逆吧”,还对答主说了一句“知道你是真的得了病,而不是在装,心情一下子就好了”。


答主一下子就崩溃了,不断问着自己:“怎么会有母亲这样说话啊?


其实,当孩子患抑郁症后,往往最大的伤害就源自于父母。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患抑郁症的孩子更是如此。你不经意的一句斥责或质疑就有可能成为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1 

青少年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指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也就是说每5个青少年就有一个抑郁。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而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则为7.4%


随着青少年抑郁检出率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了解这一病症。其中对青少年患抑郁症疑问最多的就是时代问题:


为什么我们如今家庭富裕,不愁吃穿,孩子每天只需要学习,他们还会得抑郁症?


对此,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员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在书中做出了自己的一番解释:“因为新时代的生活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备的压力应对机制,他们处于长期的慢性压力之中。


新时代的孩子们大多对生活没有实打实的控制感,总是生活在不可控的学校课堂中,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回了家还要被家长强制写作业、上辅导班,长此以往,持续的失控感会摧毁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到疲惫、痛苦。


孩子或许会经常发出这样的抱怨:


“为什么我必须得六点起床去上学啊?”

“为什么我必须要上这些兴趣班?”


这些抱怨都来自于他们无法掌握生活的无力感与挫败感。


很多孩子在学校被严格管束,

到了家里依然有听不完的数落与要求,

日复一日,他们会逐渐丧失对生活的期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负面情绪越攒越多,但大多数父母并没有了解过心理方面的知识,以为孩子表现出来的颓废、消极只是一时的,听之任之,甚至不以为然,没有做好孩子情绪的“缓冲垫”,反而让他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


请不要认为青少年患上抑郁症一事很离奇,它的背后是孩子堆积成山的负能量以及被忽略的求救信号。


如果这时候我们仍然没有起到一个情绪调节器的作用,那么青少年所承担的压力足以将他们推向深渊。


然而,在今天,很多人依然觉得抑郁症就是矫情,想得多的小痛痒。但其实不然,抑郁症是属于心理障碍的一种类型,患上抑郁症后,孩子的心理变化会特别大。


第一,他会产生一种消极心理,认为患抑郁症是自己的错,会怀疑周围的人对他存在恶意。自我概念模糊,变得极度自卑。


当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他就会启用心理防御机制,以幼稚且原始的办法来对待正在面对的抑郁症,开始逃避现实,躲在自己的“舒适圈”。


第二,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封闭式的心理,认为生活中的困难只要出现一次就还会继续第二次,第三次,永远持续下去,丧失对未来的信心而不去想怎样克服它们。


与此同时,他们容易建立起一种错误的思维模式:自我否定。孩子容易“宽容”消极情绪,下意识否定积极情绪,认为自己所做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比如孩子坚持背了五天的英语单词,当第六天他因为一些原因中断了背单词之时,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就是坚持不下去,以后也这样了。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不是想得多,而是有一种异常悲伤的情绪捆绑住了孩子,迫使他每天都处在悲观的世界里,就像b站抑郁症短片《灯火之下》里,主人公纯子描述的那样“会因为一件小事持续难受两个周”。


想要彻底治好抑郁症,孩子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我们也一定要竭力协助他。


 2 


那么,当孩子患了抑郁症,家长们到底应该如何做呢?


1.理解是让孩子重新振作的必需品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往往十分敏感与自卑,我们做父母的应当竭力去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最真诚的爱,才能让他们努力迈出战胜抑郁症的第一步。


当孩子感到悲伤流泪之时,我们可以慢慢坐在他身边,对他说:“我知道你很难过很难受,我理解你的悲伤,这种滋味确实不好受,别担心,妈妈会一直陪着你。”


但是千万不要对孩子说这些话:


“怎么别人都没有抑郁症,就你有?”

“你就是想太多了,现在的孩子真矫情真脆弱。我当初可比你惨得多,我也没得抑郁症,这个病就是你自己弄的!”

“你是不是想逃学?一天到晚在家里闲着,什么也不干,就在你那个床上发呆!”


美国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曾说过:“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或许家长自身感受不到,但你们不经意的话往往会对患有抑郁症的孩子造成“语言暴力”,对他造成二次创伤。


你只是气急了说出来的一句话,在孩子心里却会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他真的会听进去你的话,甚至会因为你的话而自我否定。


所以不要对孩子说这些会引起孩子联想误解以及自我矛盾的话,也最好不要说“我那时候比你惨多了,我不照样扛过来了”去跟孩子比惨,这只会让孩子更难过。


因为你同他讲述的是结果,孩子需要的是度过困难的勇气和顽强的抵抗力。


有组织调查指出,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大部分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原因是他们认为父母不能理解他们。


所以在言语中表达出你对孩子的理解至关重要,我们要换位思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抑郁症带给他的痛苦。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鼓励他,

带他回顾以往他取得的佳绩:

比如在哪一次考试里取得了第几名的好成绩,

在哪一次比赛里脱颖而出,

曾经教过他的老师夸奖他的话,并给予肯定:“你一直在我心里都是很棒的人,我们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


语言的魔力是无穷的,苏珊·福沃德教授曾经说过:“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影响着孩子对自身的看法,患抑郁症的孩子往往十分缺乏自信,你的肯定能够给予他力量,帮助他重新树立自信。


2.做一个倾听者


当孩子看似无缘无故地流泪的时候,请不要责怪他也不要强制他停止哭泣,因为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经验与我们是极为不同的,哭泣是孩子表达情绪和需求的一种方式。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为什么哭或为什么爆发的原因,然后只是静静地倾听。


我们可以抱住他,轻轻拍打他的后背,让他深呼吸十次,想象一下波澜壮阔的大海,漫天飞舞的大雪,这对平复情绪有很好的帮助。


然后安抚他的情绪:“可以告诉妈妈你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所以才哭泣的吗?妈妈很想帮助你,你说出来我们可以一起解决问题。”


当孩子慢慢说出原因,我们要做的是静静地听孩子的话,而不去打断或者质疑他,就只是认真地聆听。


要避免一听孩子的想法就开始唠叨、批评,比较他和别人的做法。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你以安稳的情绪抚平他的悲伤,以尊重的态度倾听他的心事,而不是讲道理。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倾听往往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倾听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说出的话被重视,向你吐露更多的想法。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当你能够倾听,那么你也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与孩子心灵共通。


3.多注意孩子晚上的情绪波动


抑郁症患者出现得最多也最严重的躯体化症状就是失眠。


当孩子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的时候,情绪会逐渐变得焦躁、悲伤,会过多地回忆以前悲伤的事情,导致情绪失控。


像电视剧《小欢喜》中患了抑郁症的英子,她整夜整夜失眠,泣不成声地说她控制不好情绪,甚至用头去撞背后的墙。


13c74176a8aafdf0ea7bee39baeea997.png


她喜欢坐在窗台边上想事情,这个时候她周围的环境对英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我们做父母的晚上应当确认孩子睡着了再离开。如果孩子尚未睡着,你可以坐到他的床边,陪他看一部喜剧,或者在枕边给孩子放一首轻柔的催眠曲或白噪音。


如果孩子在要入睡的时候显得缺乏安全感,总是心绪不宁,可以试着给孩子的房间安上一盏夜灯,或者在他身边放一些他喜欢的玩偶。


请不要轻视孩子晚上失眠后可能存在的隐患,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轻生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儿童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死亡教育认知浅薄,很容易酿成大祸。


4.陪伴孩子运动


蒂素说过:“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


在治疗抑郁症时,家长们也一般都会听到心理医生提出让孩子多运动的建议,但是自家孩子一回到家就闷闷不乐地躺在床上,动也不想动。


请不要认为孩子真懒,这只是抑郁症会表现出来的病症而已。因为抑郁症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兴趣的缺失,更是生命活力的丧失。


许多患者甚至连起床,吃饭,洗澡都要做好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更别提跑起来去运动了。


运动抵一片药,但让孩子运动又是何其难。


我们可以尝试在运动的过程里添加一些别的活动,比如跑步到某个地方,就地来一场野炊,增加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喜欢宠物,也可以让宠物狗陪伴着孩子跑步。


当孩子跑完步,我们应当及时鼓励他,给他买一些平时爱吃的零食,并带他回顾已经跑过的路程,让他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抹除孩子脑海里“运动困难”的想象。


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尝试趣味运动,不单纯是锻炼身体那些枯燥无味的跳绳,跑步,可以试着去放风筝,爬山,骑自行车去购物。


让孩子把运动当做消遣的一种,也未尝不可。


不要单纯地唠叨孩子要运动,然后死拖着孩子忙忙碌碌运动一整天。


我们要做的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让孩子自主地想要运动,运动起来。


5.教孩子宣泄、收集自己的情绪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曾经说:“儿童总是把父母当做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儿童心灵上起着决定的作用。


我们父母在这时候最应该教育孩子的是让他把坏情绪全部宣泄出来,好情绪全部收集起来。


我们可以让孩子把坏情绪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再把写有坏情绪的纸丢到垃圾桶里。英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个办法确实能够舒缓负面情绪。


同时,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记事本,当他感受到快乐的时候,可以在记事本里画上一个大而明亮的钩。


告诉孩子,即便是很小很细微的一丝快乐,也能够在记事本上画钩。等到画了许多钩,可以告诉每天被悲伤缠绕着的孩子,生活中快乐的事情其实很多,就像村上春树说的:


当你用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会收获一份小小而确定的幸福,从而觉得生活美好无比。


尝试教孩子以有趣、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里的点点滴滴,看到花就赞美它蓬勃的生机,看到雪就感叹它飘舞的美丽,这样下来,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快乐惯性”,不会终日被浸泡在坏情绪里。


6.家长及时疏通情绪,保持有积极良好的心态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到身边亲近的人的身上,影响身边人的情绪。


在一次家庭教育演讲里,俞敏洪老师说:“母亲的素质将决定孩子的一生。”


母亲的素质是从生活中你的喜怒哀乐里体现的,当你的情绪开始变坏,甚至开始摔东西的时候,孩子也会受到你的影响,她可能会更加自责,甚至有可能会想你这样是因为她患了抑郁症。


家长特别容易被孩子共振,变得焦虑不安。


试着觉察、体验你的情绪,不要再不知不觉里被孩子“潜移默化”,也开始焦虑起来。因为在这样的情绪控制下,你很有可能会说出不自知而确实伤人的话。


如果感到郁闷,也可以去空旷无人的场地尽情宣泄你的情绪,或及时向身边人倾诉心事。


保持好你自身良好的情绪,是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的一把关键的钥匙。如果你把握不好情绪,孩子会陷入恐慌、紧张、自责的情绪里,更不利于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没那么可怕,只要一起努力,一定能度过的。在这途中,对孩子的耐心和关心必不可少,希望和坚持也十分重要。


 3 


日剧《非自然死亡》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只要还活着,就不会输。”


7ab2b1149625f97321c96028b34bf1b9.png


即便希望再小再渺茫,我们也要始终相信黑暗总会过去,黎明总会到来。没有不得回报的付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便会降临。


虽然照顾孩子很累,但心里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是无法被泯灭的,看到他能够再次欢喜雀跃地面对生活,便是生活对我们最好的嘉奖。


END -
来源:儿童心理课堂 guanaibaby
b4d905e862f7e98ff777a1b5dc715c6a.gif
f6c4b4e5376b3da63ea51b346f9e7279.gif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45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