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孩子哭着说自己“学不会”时,这三种鼓励方式有毒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3-19 22: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阵子我说妞妞做不好也不被打击到,总是充满热情,愿意尝试。不少读者问,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不害怕失败,勇敢尝试啊?

6c954226a5d5f16567f6a934577211bc.jpeg


收到大家的提问,我突然想到,妞妞其实不是从来如此,小时候也经历过谨慎胆怯,也曾经在我们鼓励她的时候,皱着小脸贬低自己说“我不行”,“我很笨”,“我做不好”。


“做不好没关系,可以学,妈妈教你。”

“可是我学不会”。

……


这样的对话发生过很多次。大概是我们做父母时最难过、最无力的时刻。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我们经常温柔而坚定地在旁边给娃加油鼓劲儿的时候,孩子却越退越远了


是的,我们起的是副作用……





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孩子在反复尝试某件事,却始终没获得好结果,或者达不到心理预期时,他们就可能会渐渐地变得悲观,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我做不到的,这对我太难了,就这样了吧——认为自己的“付出”无法改变“结果”,俗称“心态崩了,认命吧”。


这会让整件事就此打住,不想继续努力了,最后直接放弃:我真蠢,我大概一辈子都学不好数学了。


更严重的后果是,如果长期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孩子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未来的所有事都会像“学数学”一样无法控制,努力是没用的,从而全盘否定自己的付出,甚至变得自卑、悲观



孩子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情绪,因为相比成人,他们无法掌握生活的细节,更容易感到挫败感和无助,所以了解如何巧妙回应孩子消极的言语实在太重要了!


然而我们习以为常的鼓励方式可能处处是坑。我总结了我犯过的三种错误且无用的回应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通常在听到孩子说“我好笨、我很差劲”时,我们听着是又急又气,大概会脱口而出:


“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妈妈相信你可以的!再试试看吧,你能做到的!”(先否定情绪,再给信心)


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这些话等于——我做不到,我很难过,但这样想是不应该的。聪明的孩子就能做到吧,我让妈妈失望了,哎我真笨啊,还是别学了。



这些话实际上直接否定了孩子的挫败感,不允许孩子去感受失败时刻小小的难过,“数学对我真的很难,但没人理解我”,并且忽略了更重要的一步,去倾听情绪背后的声音。


ta当下想说的并不是“我是个笨孩子”、“我不想学了”,而可能是“我觉得6和9长得好像”。



当情绪上头时,共情很难。但这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淡定,保持耐心,把自己的焦虑、心急从孩子的表述中移开,试着去接纳他们小小的负面情绪,承认情绪。


我们可以俯下身来,看着孩子的眼睛:


“妈妈可以看出来,你现在有一点难过对吗?妈妈也觉得,分不清楚6和9是一件很难过的事,它们长得太像太像了,好难呀!


其实在妈妈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学不好数学,有次邻居家的哥哥给我讲一道很简单的题,讲了一下午,讲到天黑了我也没听懂,最后他直接把书扣上不讲了,说那道题有问题。


现在回头一想,可能大家都觉得妈妈小时候是个笨小孩吧,但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笨哦!我每天都在进步哦,只是需要多花一点时间而已。”


在听到消极的言语时,帮助孩子冷静下来,把“情绪问题”和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评判”分离开来,是面对失败的第一步。





还记得杨超越在某次发言时真情流露:“老天最爱笨小孩,不要放弃平庸和笨的自己!”,结果瞬间上了热搜,很多人都说被这段话打动了。


其实想想看,我们被戳中的其实是她接纳自己“干啥啥不行”的坦然和“知道自己又笨又平庸,但还是要和世界刚到底”的勇气,其实背后的逻辑就是成长型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抗挫折的能力,不被逆境打倒,保持乐观的心态。


成长型思维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成长型思维的提出者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Carol S.Dweck做过一项很有趣的实验,她给一群10岁的孩子一些超龄的难题,结果受试的学生分成了两大类:



兴奋的,喜欢挑战自我“成长型思维派”:他们相信能力是可以不断培养的。


悲观的,被难题击败的“固定型思维派”:他们的智商受到了挑战,感到了强烈的挫败感。


固定型思维派的学生甚至告诉研究人员,他们下次可能会作弊,而不是认真读书。他们选择逃避问题,去和比他们考的更差的人对比,这会让他们自我感觉更好一些。


而成长型思维派的学生会积极参与,思考错误,并从中学习经验并改进,他们相信“还没”(not yet)的力量。


△在碰到难题时,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右)在积极思考,大脑活动异常活跃;

而固定型思维的学生大脑(左)测不出什么活动,他们不想参与



失败是人生的常态,生活很难,在孩子小小的世界里也是如此,而成长型思维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碰到一点小困难就会轻言放弃了;有的孩子一鼓作气,再而三,三而竭;也有的孩子却能越挫越勇,关键就在于他们“对成败的归因方式”不同。


积极心理学之父Martin Seligman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有个很经典的观点,不要把负面事件永久化、个人化和普遍化(3P原则)。


“ 悲观主义者相信坏事都是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而且会持续很久。


而乐观的人在遭遇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的,每个失败都有它自己的原因,但那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不好,运气差或者其他外部原因。”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也能参考同样的思路,引导孩子乐观地认识成败:


1.  把成功归因为“自身的努力”。


2.  我只是暂时做不好这件事而已,这是学习的一部分,事情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第一点贯彻到生活中的做法是,表扬孩子时多称赞ta的努力,夸过程中的细节和进步,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比如孩子在投皮球比赛得了第一名:


你做到了!你太棒了!


你在投皮球比赛里一直没放弃!妈妈看到刚开始时,你有好几个球都没投进去,但后来慢慢找到了方法,一次比一次投得准,你实在太棒了!


这种具体的赞美,会比空泛地说“你太棒了”,真诚无数倍。当你强调孩子的努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时,ta也会不断内化这个信息——成功就是勤奋努力的回报。



反过来,如果我们平时表扬孩子时,注重夸结果,强调聪明,而很少描述过程会有什么后果呢?


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因为怕破坏自己在父母中的“完美形象”,所以只愿意待在舒适区,不去尝试可能发生失败的新事物,所以培养的是“固定型思维”。


赞美孩子的努力同样是让孩子遭遇失败时“重整旗鼓”最有效的方法,失败只是暂时的,事情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回到刚才分不清6和9的例子:


"妞妞今天把6和9弄错了是不是?没关系的,你只是暂时还分不清楚而已,我们慢慢来,多练习几遍就能一点点地,像小乌龟一样进步啦。你现在已经认识很多很多数字了,妈妈感到特别骄傲!”



我们还可以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聊聊“失败经历”,分享你那天搞砸的一件事,比如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电话,和同事没配合好工作,或者总是织不好毛衣,谈谈那件事有多难?自己有多努力?又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


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互相表达同情,同时庆祝我们又在失败中收获了一点点进步,这也是引导孩子关注“过程和努力”,而不是只看“结果”很好的实践。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明白,每次失败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他们会把失败的经历作为成长的垫脚石,所以不惧怕挑战,愿意尝试新事物,积极向上。


我们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点神经科学支持,“每次当你认真解决难题的时候,大脑都会像肌肉一样,变强壮一点点哦。”



负面的自言自语,通常是孩子表达“我很害怕”的方式之一,我们甚至可以在孩子放松舒服的时候,和孩子复盘那次“心态崩了”的经历,聊聊那次其实想表达什么困扰?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类似“我好笨”的负面词汇可能会影响ta的潜能。提醒孩子,情绪小怪兽很快就会消失,挫败感很快也会消失。但如果我们总想着那些转瞬即逝的负面情绪,深陷其中,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快乐了,世界上明明有那么多快乐的事呀。


“我们可以有情绪,但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嘛,比如:做不出来那道题,我好伤心呀,但我只是暂时做不出来,我会再试试看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本来是愿意尝试的,只是有一些畏难情绪,但父母在旁边一直鼓励,一直鼓励,反而给了孩子很大压力。


还记得我初中时跳远特别差,经常连身高都跳不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每次考试在我心目中都是一次“公开处刑”,一群同学围着你大喊加油,而作为当事人,你会觉得跳不好,就愧对了别人的期待,实在太有压力了……


后来体育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给我单独开小灶,一步步分解跳远的步骤,结果没怎么鼓励,我就在尝试中慢慢找到了技巧,跳出了人生第一个1.8米,越跳越自信。



说回育儿,其实道理是一样的,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适当鼓励就够了。告诉孩子不用担心,爸爸妈妈会在旁边保护你,一直看着你哦!同时留够空间给孩子尝试。


记得妞妞刚三岁的时候,有天我带她去吃麦当劳早餐,心想那里有一个小游乐园,她正好可以去玩一下。但妞妞在封闭式的游乐园总是特别紧张,我怎么鼓励她进去玩都没有用。于是我说:


“那你想要在这里看着他们玩吗?”我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空位说,“妈妈就在那边喝咖啡,好吗?”妞妞说:好的。



我远远地看着她,而她就背靠着栏杆,想玩又不敢进去。她看了很久,慢慢放松下来了,这时我又过去问她,要不要进去试试,妈妈就在“滑梯的洞口等她”。她终于鼓起勇气参与到其他孩子里。



在孩子小试牛刀的初期,亦步亦趋的近身保护,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特别重要。记得在陪伴着进游乐设施玩过很多次后,小妞终于鼓起勇气,自己爬进绳子结的隧道(我就在下方看着她),结果突然来了一群哥哥姐姐,在后面催促。妞妞吓得踩了个空,挂在轨道里一步也不挪动了。这时候,大人能够马上冲进去“解救”也很重要,以免孩子进了一步,却又因此吓退三步。


除了言语的鼓励,实操经验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分解步骤,用"搭梯子"的方式让孩子一步步达成目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孩子克服某种恐惧感。


比如孩子对要在舞台上表演弹钢琴感到紧张,她可以先在家为爸爸妈妈表演,熟练之后再为好朋友演奏。再然后,她可以在下次家庭聚会上,为更多的亲友表演。


每一小步都会为最后的表演积累信心,在梯子上再进一步。不断赞美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建立信心,让他们感受到鼓舞和动力。



另一个我认为树立信心很有效的方式是“写成功日记”这是《小狗钱钱》里钱钱提到的做法,我们只需要准备一本日记本,每天记录下今天为完成目标,做到的至少5条成果,任何小事都可以。


成功日记能帮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成功的经验上,认可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放大自信,积极地思考如何完成目标,它是一种很有效的正向机制





总结一下,当听到孩子消极的自言自语时,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1. 共情孩子的挫败感,肯定情绪。


2.  重复他们的陈述,最后加上“只是暂时还没学会……”。


3. 让孩子想想有没有积极的问题解决方法?(复盘、搭梯子、写成功日记)


4. 每天和孩子聊聊“今日最佳失败经历”,互相鼓励。


这样做了几次后,我们会渐渐发现,在碰到困难时,孩子依然带着负面情绪,但变得愿意去主动尝试挑战了,因为“我只是暂时做不到而已,总有一天,我也能做到的”,这就是成长性思维的潜力所在哦!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45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