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从“填饱”到“吃好” 广东改革开放40年饮食变化

[复制链接]
齐志志愿者 发表于 2018-8-20 18: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帖最后由 齐志志愿者 于 2018-8-20 18:33 编辑



  食


  苍生俱饱暖


  从“填饱”到“吃好”


  吃,是普通人生活的第一要义。改革开放40年,老百姓感受最真切的就是菜篮子、米袋子。要提高生活水平,必须先从饮食开始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吃饭问题,却需要“革命”。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如今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食物的态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生活的巨大改变。


  1978年,赴任广东不久,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收到市民来信,里面装着无法兑换的五毛钱鱼票。时任广州市越秀区委书记朱森林回忆,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习仲勋。后来,习仲勋在省委会议上说:“搞社会主义不是贫穷,要尽快提高生活水平。”


  吃,是普通人生活的第一要义。改革开放40年,老百姓感受最真切的就是菜篮子、米袋子。要提高生活水平,必须先从饮食开始。



  从“鱼”开始的广东改革开放


  广东是“鱼米之乡”。巧合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发生在广东的两场变革,都跟“鱼”有关。


  第一场变革,来自鲜活鱼的自由交易。在计划经济年代,身在鱼米之乡的广东,却经历了“吃鱼难”的困境。


  在接受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采访时,时任广州市水产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尹春晏回忆,当时一个月每个人二两鱼票。“我们一家五口人,清早起床带一个小板凳去排队买鱼。买到了,5个人这一个月就能吃一斤鱼;买不到,这个月就没有鱼吃。”尹春晏在接受采访时说。


  1978年年底,全国第一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在广州芳村开业。随后,这里又办起了咸鱼海味货栈、塘鱼货栈和海鲜货栈。货栈的开业,意味着计划外的河鲜海鲜可以在这里自由贸易。鱼货进城,随行就市,议价成交,这一改变,迈开了农副产品放开价格的第一步。


  尹春晏回忆,虽然当时计划内的水产仍要按照定价挂牌交易,但这个看似不够大的变化,一下子激活了鱼市场。很快,河鲜杂鱼从10多个品种增加到上百个,广州成为全国第一个成功解决吃鱼难的大城市。


  鱼价的放开,为广东的价格改革打响了第一炮。上世纪90年代,广东的价格改革深入到粮食价格改革。1990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粮票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历史。粮票的取消,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场变革,也和鱼有着密切关联。1979年开始,肇庆高要县的养鱼能手陈志雄和妻子开始联产承包集体鱼塘养鱼,在他承包鱼塘后,鱼产量大增,陈志雄本人和生产队的集体收入也大幅增加。


  这件在今天看来是大好事的事情,在当时却引起了大争论。曾任广东省委书记兼肇庆地委书记的郭荣昌在接受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采访时回忆道,198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二版头条位置发表了一篇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调查报告,并以“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为总标题,开辟了一个专栏,进行了为时三个月的讨论。


  其中,围绕雇工问题的讨论最为激烈。1981年,陈志雄因承包鱼塘雇了5个工人,但当时中央75号文件明确规定不准雇工。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史料记载,陈志雄雇工承包鱼塘的做法,在基层干部和群众中得到普遍的认可,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遇到了比较大的政策舆论层面的争议,矛头直指“雇工剥削”的禁区。


  陈志雄承包鱼塘的事惊动了中央领导。1983年1月,中央对雇工提出“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原则,使关于雇工经营问题争论的风波才逐渐平息下去。


  陈志雄承包鱼塘事件推动了全国农村体制改革。在此之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而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广州粮,珠江水”誉满华夏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依靠改革开放的红利,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东粮、珠江水”开始成为一个时期内广东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张俊修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改革初期,由于生活消费品严重短缺,广东抢先发展食品和日常用品为主的轻工业。“很多国人第一次享用的方便面、夹心饼干、易拉罐饮料,都是出自广东。”张俊修说。


  1984年,一种被日本《东京新闻》称为“中国魔水”的饮料横空出世——健力宝成为国家队“专用饮料”走进了洛杉矶奥运会。在那里,中国健儿不负众望,而“中国魔水”也与锃亮的奖牌结伴凯旋。随后,健力宝一举成为体育活动的“宠儿”,当时的年轻人也纷纷把喝健力宝当作时尚。


  三水健力宝、开平嘉士利夹心饼干、深圳喜之郎布丁、珠海华丰方便面、珠江啤酒……这些品牌的家喻户晓,让“广东粮、珠江水”誉满华夏。


  除了食品种类越来越多,改革开放对普通人的饮食观带来的更大的改变是,“下馆子”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各种各样的餐馆、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改革开放后,政策鼓励发展个体经济。1980年初,出身于干部家庭的广州人高德良主动放弃国营职工的工作,在文明路上靠近北京路口的一所临街老宅里,操办起“太爷鸡”的生意,成为改革开放后广州的第一批个体户。“太爷鸡”一上市便大受欢迎。第一年,高德良就净赚了3万元。随后,因为雇工的问题,高德良做了一件使他闻名全国的事情——“上书”中央领导人。


  高德良在“上书”中写道:“个体户应有美好的前途,应得到合理的税收政策和更多的扶持措施。”他的这封信得到了当时国务院领导的批示。随后,个体户在广东蓬勃发展,粤菜也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一度被冰封了的“美食”概念,又重新流进了广东人民的胃里和心里。


  新时代:吃得更健康、更放心


  进入21世纪,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现在,食品的营养价值,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张俊修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在更注重“健康”的饮食观念推动下,人们对饮料的偏好也在发生变化。2003年非典之后,短短几年,广东凉茶从偏安一隅的地方饮品,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时尚饮品。广东凉茶饮料的崛起,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们饮食观的变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化,在食品领域有着充分体现,吃饱问题解决后,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


  近年来,“地沟油”“毒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爆发,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广东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广东是全国食品生产、销售、流通和消费大省,一些不法分子受高额利润驱动,铤而走险,打击食品犯罪工作十分艰巨。近年来,广东省公安厅将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作为重点工作,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不过,从长远来看,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这一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来源:南方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