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把想到的,说过的,公益与商业之间的差异与相似,都写到这里,也许仍旧罗列得不是那么完整,读者诸君,大可在留言处帮助补充。
公益与商业的第一个不同,在我看来,就是哲学基础不同。公益源于信任和爱,而商业源于怀疑和自足。假如公益能够不和商业混杂着在社会上发展,就如阴阳鱼的那头部最纯粹的一点,是完全可能发展出一套自洽体系的。但这样的自洽体系往往会很孤单,因为,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社会上。而社会,是混序和自由变换的。人很难快速在公益和商业中切分变换。因此,公益会被人用商业的眼光去看,商业也会被人用公益的说法去评判。公益会因为人的商业本能而被怀疑,而商业也会因为人的公益本能而被信任。
公益与商业的第二个不同,是员工或者说创业伙伴之间的关系不同。公益要追求社会平等,很自然地,就要在机构内率先践行。而商业要追逐利益锐化,很自然地,就要鼓励有冲劲儿的人获得更多的直接而显性的物质报酬。一个在商业机构工作的人,可能一年能够挣回来的利润是一百万元,但其所在的公司,大概只能付给他十万元最多。其他的九十多万元,要么支持了公司内其他人的发展,要么支持了老板的利润,要么支持了股东的分红。而一家公益机构,一年筹集的资金再多,除了发放团队的薪水,其他的,都用到了直接受益人身上。而团队成员的薪水,多半就只能是薪水,互相间不会有太多的落差。一个公益人,也不会有奖金、提成、灰色收入这些可能,因为,大家的评价体系和思维体系完全不同。
公益与商业的第三个不同,是社会的辅佐体系的差异。一个人要去做一件公益之事,很容易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同;但一个人要去把公益当职业,往往会遭遇到亲属的反对。一个人要去做商业之事,很容易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同,一个人要把商业当成职业,会很容易得到亲属的拥抱甚至投资。放大到社会上,一个公益机构要想去银行贷款,目前完全不可能,而一个商业机构要想去银行贷款,往往会被银行当成座上宾。一个公益机构要想得到资本的“未来投资”,基本不可能,公益的奖金都是随筹随用,当年花完,没有积蓄,无法前瞻,很难有创新成本,基本上不敢考虑明天;而商业机构不仅自身的收益可以投资未来,而且可以获得商业资本的投资,可以上市去获得更长远的投资,这样保障持续创新、用心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公益与商业的第四个不同,是进取心和扩张力的不同。一个人想做公益,进入这个行业之后,会奇怪地,做了一段时间就丧失了原来的锐气。而一个人进入商业,迷糊一段时间之后,却可能越战越勇。中国很多的公益组织,长期在原地踏步,很少有扩张欲和解决所有问题的野心,而一家商业组织,只要看到市场上还有空白,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布局和争抢。当然,公益能够用的工具,要比商业要少得多,因此,但我也经常看到,很多社会通用的工具,公益人都拒绝使用,抗拒到底。有时候,不得不想,人们做公益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只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焦虑;而商业,表面上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焦虑,却可能无意中解决了不少社会问题。
公益与商业的第五个不同,就是公益基本上都是做倡导的,而商业基本上都是做实业的。公益也需要做实业,但伴随着实业的举例和探索,同步一定要发起大的倡导,才可能实现以弱搏强,以少搏多,以偏搏正,以边缘搏主流的可能。公益人天性的使命就要关注社会公共事件和社会潜伏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可能不是最关键的。商业领域,当然也有一些倡导型的企业与倡导型的企业家,看到一些愿意关注社会公共事件的人,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埋头拉车、闷声发大财的人;能真正挣钱是最关键的考量指标。
公益与商业的第六个不同,是公益以一当万,商业以万当一。公益人是以个体为中心,组织、机构、合作伙伴,都只是其助成者和辅佐者,因此,公益人更多的时候是以一当万。商业则更多的时候要依赖组织或者行业体系,更像部队那样讲究科层制和功能化,因此,组织理论上讲可以做得无限大,品牌可以做得无限知名,市值可以做得无限高昂,因此,商业人更多的时候是以万当一。而公益人则是以个人为中心,以思想力和行动力为核心动力,以实业加倡导为基本工作手法,其目标不在于自己直接的实业控制度和资金拥有量,而完全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发动能力和社会引爆方式。公益人更像导火索,而商业则更像一座储藏量不低的金矿。因此,公益组织从体型和站位上看,一方面是边缘化的,一方面是先锋化的,一方面是人员极少的,一方面是能量极大的。
公益与商业的第七个不同,就在于商业的评价体系相对清晰和唯一,基本上以资金来衡量就好,公司是用资金来衡量,个人也是用资金来衡量。一个商业投资和行为,是不是取得成功,资金很容易成为测量的标志。而公益的评价体系则至今不容易清晰,很多时候,人们拼命地设计了很多可测量的指标,但似乎都无法准确地衡定,受益人不愿意这样确认,执行团队也觉得这样的评价不太合理,但往往又找不出其他的评价。或许,公益人有如文学,而商业人有如数学。
公益与商业的第八个不同,在于二者的生命取向不同。如果生命是一条河,做公益更像是逆水行舟,而做商业更像是顺水坐船。由于公益很多时候是社会的隐性基因,在整个社会的支撑体系和辅佐体系很少;而商业在社会上基本上已经成为显性基因,处处都会成为公众的默认优先值。因此,做商业的人经常夸耀自己做得如何快,如何成功,却不知道更多的时候,不是自己的努力和原创,而是地球引力、社会洪流的自然助成结果。做公益的人经常担忧做得太慢,而且常常孤立无援,却不知道,逆水行舟不仅要有勇气、智慧、技能、韧性,更要有抗拒虚无的侵蚀和流俗之包围的能力。
此前,我曾经写过文章,下过断语,说公益人做不了商业,商业人也做不了公益;公益人做商业会失势,商业人做公益会失能。原因,就在于二者有太多太多的不同。当然,回归到人的状态来说,一个人可以从公益态,切换到商业态,但到了商业态,就不能用公益思维来指导商业运营,最多只能做一点借鉴和参考,否则会引发很多混乱。同样,一个人可以从商业态切换到公益态,但到了公益态,就不能用商业思维来操持公益事务,最多只能做一点借鉴和参考,否则,会引发太多的错位和误判。
有四点是非常明确的。一是,这个社会的很多公益难题,是由商业盲目发展、无情发展,直接导致的。二是,这个社会的多公益难题,是传统而顽固的商业投资方法无法获取回报的,因此,商业不可能介入,只会本能地逃离。三是,这个社会的很多公益难题,是用商业逻辑无法解决的,因此,只能用公益的逻辑去解决。四是,商业人“投资”公益的方式,就是捐赠,最好的方式,就是捐赠资金,然后完全信任公益人去用公益才可能用得上的一些方法去解决和探索。
反过来说,一,这个社会的很多商业难题,往往可以用先公益来孵化,孵化到一定程度,商业就可能接手了。二是,这个社会的很多商业难题,也许用公益的方式去求解,反而有可能融化与破冰。三是,这个社会的很多商业难题,可能很多人已经在用公益的方式探索,只是表面上还看不出来绩效。四是,公益人可以在解决某些公益难题时,试着用一些商业思维,但肯定不可能成为主要方法。(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