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公益应善用新媒体传播力量

[复制链接]
显媚 发表于 2017-6-8 10: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联网以其强大的社会动员力与凝聚力推动了公益传播的发展。而移动互联网更是以其独特的平台属性,为互联网时代公益传播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媒体推动下的公益传播将带来怎样的社会改变?如何将公益组织与慈善项目让大家接受并参与进来?针对这些问题,《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了公益传播领域的相关专家与学者,就如何在新环境下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使公益传播的效果达到最大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新媒体公益传播的魅力
   CM公益传播联合创始人高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做公益需要传播,这个传播不是为了告诉大家说我是多好的人、我们帮助了多少人,而是要让你关注的社会议题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公益不是一家机构的事情,公益是大家的事情,所以真的不要羞于谈你做的公益。传播不是将一粒小石头吹成大石头,而是将石头投入河里引起阵阵涟漪,让感动一层一层地传递出去,这就是传播的影响力与魅力。
  中山大学公益传播研究所秘书长周如南认为,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公众关注公益和参与公益行动带来深刻影响,使公益传播有了崭新的形态和价值。首先,互联网为公益传播提供了高效、便捷、多元、低成本的工具;其次,互联网时代传播媒介更为多元、反馈更为迅速,在沟通对话以及动员鼓励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第三,互联网的发展还促进了中国公益理念与实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社会需求通过互联网得到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互联网以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凝聚力,全方位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也为公益传播带来全新的特征。公益传播个性化、公共化、多元化,以低门槛、强互动的方式吸引了来自民间广泛的公益热情和诉求。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的操作过程中,公益传播要获得成功,必须依托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四个主体。
  中国传媒大学公益传播研究所所长吴浣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媒体时代,政府要做好引导和调控。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路线等方法,保障企业、媒体进入公益传播的积极性,确保公益效果和经济回报两者的完美结合。此外,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转变职能和角色,将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资源配置这只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为公益传播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
  吴浣苓认为,传播其实是做好一个公益项目的必要和先决条件,因为公益项目要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有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影响力,同时还要保证公开透明。如果项目传播做得好,公众参与、社会影响力以及社会监督都会随之而来。
   革新公益传播的未来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众多、覆盖广泛、资源丰富,为公益的关联营销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公益传播成本低廉且效果显著,并为未来公益传播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公益营销的创新方式不胜枚举,企业也可利用新媒体进行各式各样与公益相关的关联营销,但要将每一种思路都付诸实践还缺乏成熟的条件,各种创新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公益传播的各个主体长期的共同努力。
  公益传播如何适应新时期的传播方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回答了这个问题:“新媒体的特征尽在一个‘新’字,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也需要不断创新。公益传播应跳出以固定的“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对广大受众的心理及差异化需求进行分析,利用新媒体环境下丰富的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公益传播。网络群体的聚集往往基于兴趣、行业、地域等特征,针对不同的群体,公益传播应有对应的策划方案。”
  康晓光还表示,许多公益组织及意见领袖对网民的影响极大,加强身份认证体系以及提高传播技巧将使得现实生活中的公益组织、媒体等在网络环境中获得强大的公信力,有力地引导公益传播方向以及受众的行为。
  传播主体的多样性意味着,公益传播需要多方参与。行动上,跨界合作,联动传播。各方的探索与努力方能推动公益传播的行业化、专业化与健康发展,最终助益公益与社会创新,实现共建、共享、共好。

——来源:慈善公益报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