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社会组织如何积极推动社区发展?

[复制链接]
齐志社工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5-6-2 11: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月1日下午,2015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分论坛--“社区再造构筑慈善文化”在台北举办,来自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多家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机构的嘉宾参与分享和讨论。论坛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主持。

近年来,随着大陆社会改革的不断加深,社区治理成为政府和民间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用“治理”代替以往使用的“管理”,一字之差,却是治国执政理念的重大突破,是将政府的“他治”、市场主体的“自治”、社会组织的“互治”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共治的“善治”模式,近些年取得了一些成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社区组织。而台湾在社区层面,无论是政策、理念和模式上起步更早,提出社造模式,形成了独到的发展路径,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香港和澳门通过推动社区慈善组织、社会工作和社区发展的联合协作,搭建社区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培养居民参与、社工服务、政府保障的社区发展模式,解决民生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今天,来自两岸四地社区发展的专家共聚台北,各自分享了自己长期实践、探索、研究的经验。

来自大陆的三位社区组织的“实干家”分别从社区文化再造、社会组织发展、青年社群营造三个不同角度,向大家展示了大陆社区组织的发展,理念以及取得的成绩。来自宝岛台湾的两位专家,分别从社造案例和理论方面,由浅入深,介绍了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祐汉社区中心主任洪伟东以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为例,分享了澳门社团推动社区服务的经验。澳门总共60多万人,但是有六千多个社会组织,平均万人100个。澳门街坊总会自成立起便不断开展新型服务,包括学校、托儿所、社区中心、议员办事处、大厦居民组织等,建立政府与民间的沟通桥梁,承担了大量的民生服务工作,通过联合,促进多元力量的参与,最终达到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香港浸会大学名誉院士吴水丽,从两岸四地的视角,梳理了慈善组织、社会工作和社区工作的联系、对比和发展。她认为,一个社区的发展,要集合慈善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共同形成合力,针对社区的个人、家庭和社区需要,共商对策集中资源去解决,才能推动社区发展。

来自贵州乡土文化社的李丽,跟大家分享了贵州三个美丽村寨的故事。如今在大陆,重返故乡与文化再造成为了一种潮流。村寨通过乡土文化的觉醒与发展,让古老的土地展示出无穷的魅力,也让当地的故事得以传播,同时带动本土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了文化再造、经济发展与个人的发展。

台湾社造联盟的理事长卢思岳先生分享了台湾二十年社造的经验,介绍了很多台湾好看、好玩、有趣的社区营造活动。台湾社区营造的发展与成就离不开台湾扶持政策的推动、离不开台湾社会组织的倾力参与,但是最离不开的,是持续参与社造,坚持社区服务的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每个人都会产生深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才是社区营造社区发展最根源的动力和诉求。所以,卢思岳先生讲“人造社区、社区造人”,造人,才是社区营造的最终目,让人得以充分发展,让人能够享受美好环境。

杭州市上城区明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阎军楠,分享了上城区“三社”模式,即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推进社区治理。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多元化的社会力量,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机制,取势、明道、优术,让本地社群不断发展和壮大,最终达到社会创新治理的目标。

成都爱思青年的周玉亮先生从社交媒体的角度,剖析了社群营造的一些实践案例。现代社群营造,必须要运用最新的技术和手段,用新媒体、社交媒体来进行自我包装和宣传,在短时间内取得大影响。可利用互联网O2O模式,将线上互动与线下互动结合,准确把握青年社群组织的需求、口味和节奏,从而在发动青年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台湾联合大学的王本壮老师以“社区一家”项目为例,深度剖析了台湾社区营造发展的经验。“社区一家”重新定义了幸福生活,以信任、公义为核心价值重塑社会的共同生活规范。该项目营造了“家”的概念,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让不同的声音形成社群网络,为社会公共议题一起发声,朝幸福生活这一共同目标迈进。

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表示,专家们从各个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两岸四地社会组织在推动社区发展方面的一手的实践经验,让我们体会到社区层面慈善组织的巨大力量。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既是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多学习基础知识,多交流实践经验,多分享特色做法,希望在两岸四地,能够有更多的社区组织成长起来,扎根社区,推动社区服务,共享、共担、共创,共同开创社区慈善的未来。


来源:中国慈善联合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