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要真正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公益捐赠减免税”不应该成为当中的障碍,而应是对企业和个人公益慈善行动的激励。同时,捐赠方最关注的,仍然是“透明度”。“郭美美”等系列事件,不仅让一些慈善机构的声誉跌入谷底,同时也消耗了公众对公益的信心。一方面,让民间公益慈善机构期待享受更多激励机制,另一方面,把慈善事业做成“透明口袋”,正是慈善事业最为迫切的需求。
广州在慈善方面多有创新 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4胡润慈善榜》,2014年,中国慈善捐赠额创出了历史新高,前100位上榜慈善家平均捐赠额同比上涨264%,而上榜的门槛也比去年上升100万元,为12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榜的100名中国最慷慨慈善家中,有28人是粤商,广东也是最多慈善家设立公司总部的地区,是名副其实的“首善”。 而在今年9月于深圳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也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城市慈善发展报告》,在“慈善文化”指数上,广州名列全国第三。 在慈善事业发展的转型期,广州推出了不少创新,推动让慈善回归民间。其中,放开公募权,让慈善募捐不再只姓“官”,正是为了让更多规范化运作的民间公益组织在政策保障下大展拳脚。而要真正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公益捐赠减免税”就不应该成为当中的障碍,而应是对企业和个人公益慈善行动的激励。 “公益行业也是在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许多草根公益组织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公益捐赠减免税这个政策的魅力,也不知道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难所带来的问题。”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财务工作人员马小姐告诉新快报记者,当她尝试向税务部门提出疑问时,发现附和自己的公益同行并不多,“近年申请税前扣除资格的草根公益组织,可能很多条件都没有办法符合,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运作更加成熟,需求就会很迫切。”马小姐说。
公众最希望了解善款去向
当然,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只是其中一种激励机制。捐赠方最关注的,仍然是“透明度”。“郭美美”等系列事件,不仅让一些慈善机构的声誉跌入谷底,同时也消耗了公众对公益的信心。尽管统计数据显示,慈善捐款数字不断增长,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却依旧频频遭到质疑。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日前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中显示,一千多名受访者中,对我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工作感到“比较满意”的仅为28%,报告中还提到,公众最希望了解的是资金去向和使用情况,其次是善款来源,这与2013年的统计结论一致。善款来源与资金去向和使用情况,依然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公益组织建立公信力,完善对善款使用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让民间公益慈善机构期待享受更多激励机制,另一方面,把慈善事业做成“透明口袋”,这正是慈善事业最为迫切的需求。而那些自上而下释放的信号,能否真正落实并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公益慈善机构应自觉提升慈善透明化,让捐赠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行善,如捐赠、受助信息明细及时公布,供社会查阅。 善款要用得其所,如果一家公益慈善机构服务差、执行能力不强,善款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其形象和公信力难免会下降,从而也影响它的募款能力,公益慈善机构应自觉提升内部治理能力。 ——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主任汪中芳
新快报 记者 陈晓颖
(《新快报》2014年11月17日A2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