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政府财政吃紧、各基金会公益投入资金池日趋缩减的形势下,如何在合理的资金范围内促成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不少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出资方而言是个大难题。 笔者所在的机构多年来一直在广东佛山协助不同背景的基金会运作公益创投大赛,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以及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成长,笔者从中归纳出一些可行的路径,或许有助于出资方达到资金价值最大化。 以小博大,促进创新发展。佛山市凭借地铁线的延伸及政府的相关规划,近年来与邻市广州渐渐形成互补的格局。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民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为填补“一老一小”服务之外的空隙,佛山市民政局联合佛山市慈善会共同推动“创益合伙人”创投大赛,将数百万元的资金切割成小份,分散资助不同的创新性社会服务项目。这样,不仅巧妙地与政府直接提供的资金形成默契,有助于促进公益事业的突围发展,也不会与核心社会服务重叠或竞争,体现了创投资金灵活性的优势。 宗旨明确,推广精细品牌。南海区是佛山市经济活动最活跃的两个区之一,南海区政法委也曾举办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大赛。大赛开宗明义聚焦于基层治理、社区动员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等议题。参与申报的组织了解大赛的定位和意义后,服务的设计与过程自然就注重凸显“社会治理”相关元素和服务效果。加上相关部门的多方向宣传,全面呈现获资助项目为服务对象及基层社区带来的改变,创投大赛很快便形成了不错的口碑,做出了社会影响力。 监测评估,资金用到实处。笔者在一些地区性公益创投的评审工作中发现,有些出资方单纯地认为,只要投放更多的钱到资金池中,公益项目就会见到实效,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不论资金多少,任何出资方都需要重视创投的高效管理。比如,以上提到的佛山两个创投项目,都委托第三方组织处理项目的评审、评估等相关工作。可以说,由专职的管理团队负责创投项目的过程监测及评估,能确保创投资金的恰当使用,从而保障项目运作的进度、成效和宣传都符合出资方的期望。 明确方向和定位,塑造品牌价值。实践中,各地公益创投大赛百花齐放,资助方向多元化,从草根型组织到专业型组织都尽收其中,服务类别也多种多样。然而,若只强调“综合性”,可能会令整个创投失去焦点、缺乏特色。因此,公益创投大赛应明确资助方向和定位,清晰地让外界知道创投项目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总之,让外界能清楚地辨认每个创投项目的重点,这是做好公益创投的第一步。 加强日常管理,提升项目实效。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公益创投大赛要想有效实施,必须有规范的制度和流程作为保障。不过,一味地注重细节与过程管理,未必能产生满意的效果。因此,受资助方委托的第三方组织需要协助大赛的出资方与项目执行方建立一种伙伴关系,做好双方的期望管理和关系平衡,令大家愿意向着共同的可实现的公益目标努力。 吸引优质组织参与,营造影响力。公益创投大赛需要具备专业实力的机构参与和支持,这样才更容易做出项目影响力和社会效果。否则,项目成效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甚至会给整个大赛及出资方的品牌带来不良影响。但实践中,有些公益创投大赛苦于吸引不到有实力的机构参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宣传不足之外,关键的因素是创投大赛自身的吸引力不足。影响创投大赛吸引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大赛的影响力、资金的体量及项目是否有机会持续发展等,这些都是实力较强的机构会考虑的因素。 加大经验推广力度,提升吸引力。笔者曾见过一些做得不错的公益创投大赛,它们并不以种子资金带来的力量为主体,而是通过创投大赛,使出资方、服务使用者及其他公益伙伴共同建成一个“共生”的运作体系。出资方在资助项目之余会兼顾项目的宣传和研发,通过加强项目宣传推广,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项目进展和效果。同时,服务承接机构会加强项目的研发和提炼,加上第三方组织的监管和协助,让这些项目加速形成自身的经验和服务模式。当这些项目的服务经验得到较好的提炼和推广后,也更有助于机构增强自身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优质项目也更有可能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持续支持。 总之,要做好一场公益创投大赛,需要跳出资金去看问题。很多环节和步骤看似不相干,但其影响却是巨大的。创投的资金体量大小只是显露于外在的一个躯壳,内部建设是否合理和有效才是核心。你可以“大而美”,我也可以“小而精”,创投大赛应基于各自情况绽放各自的精彩。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工作」,搜索「china_socialwork」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