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益活动在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优质教育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公益组织前景广阔,需适应社会新需求,关注知识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同时,应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支持老年教育、儿童教育等领域。此外,教育公益组织可探索运用新质生产力改进教育领域,如开发养育孙辈的科学体系。在当前大变局中,教育公益组织有机会深刻影响教育领域,推动社会进步。
教育公益是什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公益组织的前景如何?
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小企业家发起的小学厕纸项目谈起。十多年前,这位善心人士发现即使发达地区和特大城市,小学的厕所里几乎全都不放厕纸。在这种情形下,尽管家长每天都要给孩子带上白开水或各种饮品,但实际上由于学校厕所与家庭卫生间反差太大,很多孩子还是尽量不喝水,同时在放学时把水倒掉并报告家长自己已经喝完了。
他意识到这种行为,既损害了儿童的道德养成,也伤害了他们的健康。于是,他开始在家乡发起这个项目,还邀请学生和家长参与。结果,整个学校的风气为之一变 ,而这一公益项目从一个县域也向全国逐渐推广,成为教育公益中的一个缩影。
过去,谈到教育公益项目,人们想到的更多是对贫困学生的帮助,这在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阶段,是相当普遍的教育公益项目。即使在经济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助学需要,仍需予以高度重视。而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各国教育福利政策的健全,教育公益客观上已经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就是要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就一般意义而言,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人们消费的关注点更多是解决有和没有、多与少的问题。而在国家的民生政策和机制能够较为周密地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以后,社会大众的消费就会更多地关注健康、美食与美观等方面,即使食品,也日益讲究色香味俱全;人们甚至节制饮食以减肥,更多地参与体育锻炼以健身,休闲生活如旅游迅速成为一大产业。与此同时,人们更进一步享受音乐、文化与艺术之美。
社会公共行为的改变,必然对市场消费品进而对人才需求产生结构性的影响。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环境之美的标准日益提升。这些方面的迫切需求,使得教育公益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紧迫的社会新需求方面。在不少地方,一个突出的新需求就是,青少年的素养教育供不应求,如何满足?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挑战。
其实,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已经逐步转向知识体系,尤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在这个领域,教育公益同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原有的知识体系需要在继承的前提下全面升级,许多不适应的理论体系需要转型,学习的方法也需要更多的创新。
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学校体系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以曹德旺为代表的慈善家致力于捐资创办新型大学,他们关注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研究与学习的创新,展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而西湖大学的体制,更是聚合多个慈善家之力支持学术研究以争创世界一流。
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展示的是善经济与美生活。社会价值日益引领经济价值,标志着商业文明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型。新商业文明的探索,恰恰需要新知识的创新。如何探索商业向善、科技向善、金融向善的内在机理和理论模型?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解释和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巨大的现实存在,如何在教育与文化领域建立相应的认知体系,包括如何认识中华文明的结构与价值,都需要在教育公益领域进行更多的拓展。
生活方式的升华,尤其是音乐、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的繁荣,特别需要通过教育公益作为一个重要的枢纽进行倡导、凝聚和拓展。近年来,有的基金会在打工子弟中开展艺术项目,有的在乡村发展儿童合唱团,有的甚至在乡村小学支持成建制的管弦乐队,这些项目,展现了教育公益的美好前景。
更为广泛兴起的是大城市的家长主动拥抱针对儿童的自然教育,有的甚至已经发展成为商业项目,从而建立起特有的基地,让城市儿童亲近自然,体验乡村之美。体育的发展,包括“村BA”的出现,都反映了人们正在开辟着美生活的不同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已经逐渐出现学校、家庭、社会互相裨益、相得益彰的趋势。
也许人们会问,在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之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成为教育公益的内容吗?回答是十分肯定的。
在现实中,有两大社会需求十分强烈,教育公益项目暂时还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公益组织面临着重大的考验。这两个相当大的领域就是全国城乡社区中日益增长的青少年教育和老年教育需求。老年大学的名额,供不应求,反映出老年人继续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而社区儿童的托育、游戏、体育活动,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支持体系,都远远缺乏。
城乡青少年几乎都有手机,怎么引导其合理应用?老年人要学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传统的学习方法并不那么适应吧?
况且,社区中“一老一小”的需求,客观上反映了基层治理体系升华的方向。非正规教育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社区治理需要教育公益组织的深度参与。在实践中,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向公益组织采购相应的服务,但服务产出并不是太理想。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还不太善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社会服务项目。
比如,如何在城乡社区的儿童之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引人入胜的儿童游戏?如何引入专业游戏公司以开发这类公益性的游戏?是不是可以让有兴趣的青少年在社区与家长一起开发这样的公益性游戏?
老年人的学习也是一样。老年人的学习不同于青少年,教学组织方式应该丰富多彩。仅以老有所为而言,许多老年人都有各类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他们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组织开发这一财富?如何建立适宜老年人学习与志愿服务的网络?
在网络已经超越社区并跨越国界的时代,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跨社区教育公益领域的学习与开发互动机制?
所有这些,都需要教育公益组织创新教育伦理,开发不同类型的项目,以富有想象力的创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从而改进学习与教育方法,使得社区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全面系统的提升。
最近,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对于教育公益组织而言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如何参与支持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使自身得到全面升华?仅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而言,这不正是教育公益组织大有可为的用武之地吗?
客观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教育理念与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甚至教育的管理标准与体制,都需要及时调整和改善。在教育领域内,如何实现优化组合的跃升呢?在这方面,教育公益完全可以积极主动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以在解决教育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张卓然
作者:王振耀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