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每一个在外的潮州人,都忘不了曾经的潮州老屋?

[复制链接]
齐志李晓辉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7-3-24 21: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c74b9056d3b482827adaf44808caf63.jpg

每一个远在海外的潮州籍华侨,在谈及故乡往事时,最怀念的往往是家乡的老屋。


在如今的潮州民间,还依然保留着诸多传统民居,那装饰于老屋上的金漆木雕、石雕、嵌瓷等工艺,直接佐证了潮州人追求极致完美的精神。

fd17865fdb533b05e4abb92360cf57c2.jpg


金厝边,银亲戚
潮州有句俗语"金厝边,银亲戚"。潮州乡间的传统民俗和宗族观念就体现在老屋上。
祠堂
潮州乡村至今还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以宗族祠堂为中心,民居围绕宗祠展开。老屋大多集中布局,相互毗邻,排列整齐,四周街巷围绕,表现出严整、封闭的特点。
建筑宅院内部的空间虽为封闭,但其村落群体布局却注重邻里亲情的联系,表现出一种亲和力。


7d1188d1860a1072f645158b60699e98.png

潮汕人历来十分重视祠堂的建筑,因为祠堂是代表着一个姓氏的精神表征。
潮汕地区人口密集,多聚族而居,因此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不论规模大小,均各建筑有祖祠、宗庙。这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
0edf32ab308d57592d5846075aaeec18.jpg
潮人建造祠堂,历史悠久。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谪潮州。韩愈在潮州期间祭鳄释婢,兴学劝农,历代潮人都很怀念他的功绩,韩祠内有一块碑刻:“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菜。”便是对他极高的评价。
10729dd9c60c7d9476f90fcb40399a1f.jpg
潮州祠堂的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灰雕等建筑工艺,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欣赏价值。
潮州市区的己略黄公祠、潮安彩塘的从熙公祠等是潮州较著名的祠堂建筑精品。

b6a9a081fd4aebb58512fc30583e44c0.jpg ▲己略黄公祠

潮州民居从最开始选址就十分注重风水,它们都有共同的规律:以近水、近田、近交通为首选,最理想的是几者兼备。
如若自然条件不允许,人们就会引溪流,挖池塘,做成"风水池"。这一方面满足风水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几乎每个村落都建在青山绿水间。


eae9eb9ad8c2e732e6b1a2388df19f9a.jpg

大榕树
每一个在乡间长大的潮州人记忆中都会有一棵大榕树,它们或立于村口,或站在路旁,或伫于溪边。榕树树冠阔大,亭亭如盖,舒张在乡村中的白墙灰瓦之上。下垂的榕须传递着根深叶茂的展望和落叶归根的意识,历来深得潮汕人心。

7b9ec7aec5a5e4aa26d7f5ab78f9d37f.jpg
榕荫下的池塘边常常放置有石条,围成一个个落脚点。冬天可晒日,夏天可纳凉。乡民亦在此品工夫茶,唱潮剧。

786d483e9541d6c22f1ec9d918d08e64.jpg
这种向内的团聚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集结点,在这里活动的人们感受到邻里亲情,从而极易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潮州人聚族而居的观念因此而代代延续。


88b6cf1f868016c0235ccb36b9b71d87.jpg

石雕精益求精
"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傅"是潮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典故。

清末,有两个石雕师傅要雕刻一条石雕上牧童手里的悬空牛索,牛索穿过牛鼻、细如牙签,极为考验工匠的技艺。两位师傅费劲心力,却总在即将成功时不慎将牛索弄断。好胜的石雕师傅们十分懊丧,自觉无颜面对盛情招待的主人,背起包袱远走他乡。
"激死三个师傅"自然是民间添油加醋的说法,待到第三位师傅,他吸取了之前两位师傅的教训,改进工艺,先将石块放在水中浸泡,接着用杨桃汁使其变软,最后细磨轻刮,才终于没有重蹈前两位师傅的覆辙。


11e7c8320831b087f7670d42358c4aba.png

这块石雕,正位于潮州市潮安县金砂乡从熙公祠门楼的南面,从熙公祠是"资政第"的中心建筑。清末富商华侨陈旭年,功成名就后回乡营建了"资政第",这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潮州大府第建造历时14年,耗资26万银元。

82d6de4e0f73e2380bebd1c43103238c.jpg
虽然它的部分建筑在20世纪初的潮汕大地震中已被毁坏,但从熙公祠仍基本保存完整,并以其高超的石雕等装饰艺术扬名。
深入潮州民间,这般精致的装饰艺术不在少数。乡土建筑的装饰种类繁多,雕刻有石雕、木雕等,塑造有嵌瓷、灰塑等,彩绘有平面彩绘、灰塑彩绘、门神彩绘、描金漆画等。
09d48b0ad43f9f574023ad575a72db3f.jpg
其装饰范围也颇广,门窗户扇、墙头屋脊、外墙檐下、梁架下,无所不有。那些细腻繁复,巧夺天工般的装饰艺术,就这般依附在老屋上,见证着老屋的岁月更迭。

斗工,“极致”的动力
建祠堂,起大厝,成为许多海外潮州人的时尚,这极大地促进了潮州老屋的兴建。

追求极致的潮州人,在营造自己赖以生存的活动空间——建筑时,更是不惜资费和时间,最直接的表现就体现在装饰于建筑上的金漆木雕、石雕、嵌瓷、描金漆画。

daca98547b61b1239ba079eb8b575334.jpg
在营造建筑时主人们常常采用"激励"机制进行"斗工",也就是主人一般都请两班工匠,以中线为界,按左右分"龙畔"、"虎畔"各半,事先讲好所做的内容、形式和工艺要求,两房互不窥视,各呈其技;完工后,进行品评,优胜者可得到"标尾"(额外赏金),有时主人所赏"标尾"金额甚至高于原来的工价。
不少艺人为争高低而不遗余力,正是这种长期充满着斗技斗艺竞争的环境,激励了民间艺人的进取心,提高了艺人的技艺。

c0a1a3cb9b3ecc9a73ef0cd793b1b654.png

同时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在一座民居内,其左右两边的装饰内容和形式虽然一样,但风格和意趣表现却时常迥异。由这种"斗工"形式营建的民居在潮州很普遍,有的甚至连一个大神龛的两扇龛门都请两位工匠来做,从而更将潮州乡土建筑对精致的追求推到极致。

e0286a53aa400680834ac235d622dcc9.jpg
“斗工”斗的是货真价实的技术、手艺,是一种公平竞争,有本领的人也乐于在这样的“斗工”中打出名声、出人头地。而在“斗工”中,也诞生了许多的传世精品。

28ad62a5ceef4f8df24f0db6cefface9.jpg

在摩天高楼拔地而起的今天,不妨到潮汕这些传统民居,走一走,看一看,欣赏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木雕石刻,体验潮汕浓厚的风土人情,感受他们对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
- END -
文章综合自:潮州文物旅游、中国石雕、柴房汇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