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毒地”公益诉讼一审被驳回
“常州毒地”显然比“常州外国语学校环境事件”更能唤起人们对土壤污染的心悸。
2015年12月开始,刚刚搬进新校区3个多月的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们,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皮肤过敏、咳嗽、流鼻血、呕吐、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与学校一路之隔约26万平方米的地块,彼时正在进行土壤修复施工,家长们因此怀疑“毒地”是引发孩子们身体不适的原因。紧随其后的是一场轩然大波,“毒地”,几乎成了常州的代名词。
关于“常州毒地”最新的消息是,一场针对造成该地块污染状况的三家公司而提起的公益诉讼,一审败诉。
审理此案的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此裁决的理由是,“案涉地块环境污染损害修复工作已由常州市新北区政府依法组织开展”,“两原告提起本案公益诉讼维护社会环境公共利益的诉讼目的已在逐步实现”。
随之而来的是一笔巨额案件受理费。该案一审判决书称,“两原告主张由三被告承担律师费、差旅费等相关费用,本院不予支持”,两原告将承担逾189万元的案件受理费。
这是中国第一起针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公益诉讼。
因当地政府开展了土壤污染修复工作,故驳回针对三家公司的诉讼请求,“这在法理和逻辑上是有问题的。”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总监葛枫对《财经》记者表示。
常州毒地事件续:学校急于搬迁或因腾出黄金地段
昨日中午,环保部与江苏省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抵达江苏常州,并于下午1点在常州市外家长正在检查学生的体检报告。家。央视报道称,该校很多学生出现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
4月18日,常州市相关部门作出回应,称该校空气质量达标,附近原化工企业没有发现大规模填埋危废。
同一天,常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发布公开信,称充分理解家长及师生的关切,但也想表达自己的立场,并指出央视的报道存在“硬伤”,包括引用的数据、观点、甚至镜头语言,都带有强烈的导向性。
一份来自常州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检查指标异常仅有133人。对此数据,该校部分学生家长决定重新统计体检报告出现异常的学生人数。
今日凌晨,家长在初一初二已收集到的683份体检报告中,统计出有522名学生的体检指标出现异常。
焦点1
急于搬迁,为腾挪市中心黄金地段?
周围污染地块未完成修复工程,就将学生迁入学校,是此次事件中官方饱受诟病的一点。
去年九月,常州外国语学校的两千多师生仓促地搬进了新校区。
一位八年级学生回忆,这个新校园,干净、气派,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水泥路没修,塑胶跑道没铺好,学校周边没种上树,光秃秃一片,“还是一个毛坯”。
更大的威胁,其实来自学校对面的那块地,翻动的土壤散发出强烈异味。三个月后学生集中出现身体异常。
一位环保部门的知情人士称,仓促搬迁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原因——政府对多所学校地块的反复腾挪,最后是为了腾出位于常州市中心的黄金地块。
具体来说,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后,原址新堂路13号,将迁入常州市第三中学,而常州市第三中学原址,将迁入常州市实验初中。
常州市实验初中所在地为县学街8号,位于常州市中心,正在建设的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相交处,紧邻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绝对的黄金地段”。
一位房地产中介称,实验初中附近房价过万,此处已经是常州房价最高地段之一。
常州市实验初中一位职工介绍,这三所学校的腾挪全程,本应在2017年完成,但如今工期延后,三中和实验初中现仍在原地办学。
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原址,目前是一片废墟,施工人员介绍,将在今年6月动工,明年7月左右建成。
“加速搬迁学校,是为了腾地”,这样的说法,也在学生家长间广泛流传,但尚未得到常州官方的确认。
4月19日下午,常州市实验初中责任督学、原常州市教育局学校主动发展委员会主任徐广爱向新京报记者确认,三所学校的腾挪,是政府在前几年就已经完成的规划。
至于实验初中腾挪之后,这块黄金地段,将会有何用途,徐广爱称还未确定。
焦点2
到底有多少学生体检指标异常?
在多少学生身体异常、为何异常等问题上,家长与官方的说法有所出入。
来自常州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检查指标异常仅有133人,比例占约22%。
其实,因为不放心,更多的家长选择带孩子去无锡、南京、上海等地做检查。
昨晚,为了统计身体出现异常的学生人数,近十位常外学生家长聚在一起,忙到深夜。一条长桌,铺满一沓沓厚厚的体检报告。
家长们称,截至今日凌晨,在该校初一初二已收集到的683份体检报告中,发现其中522名学生的体检指标异常。
家长介绍,接近九成学生的症状都是“甲状腺结节”或“淋巴肿大或结节”。
翻阅体检报告时,家长们发现,有些事情正变得更糟糕——有的学生1月份做体检时各项指标正常,最近体检,却发现指标出现了问题。
至于这些异常症状为何产生,双方则产生了更大的分歧。
家长们把目标指向了那块“毒地”。
而卫计委的一份文件显示,他们曾组织医学专家分析学生家长提交的体检报告,专家指出,异常指标的产生原因需要结合学生个体情况具体综合分析。
专家认为,甲状腺结节可能与“碘摄入过多”、“精神压力过大”相关;淋巴结肿大或与牙齿、扁桃体等感染、寄生虫相关;白细胞计数下降或与药物、感冒等原因相关;至于碱性磷酸酶指标增高,“对于青春期学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文件全文,均未提及这些症状与“毒地”相关。
讲述
“害怕孩子身体里埋炸弹”
讲述者:常外八年级学生家长 陈礼平(化名)
大概是从去年12月开始,我明显感觉到我家孩子有些不对劲。
她头皮屑多了,脸上都是痘痘,每天昏昏沉沉,很容易疲劳。
最开始我没太在意,直到有天一位家长无意在QQ群里提起,我们才发现,班上好多孩子都有这样的症状。
有孩子提到了那些“臭味”,他们说,有时候是一股烂水果的味道,像臭香蕉。
后来环保局去做了检测,测出来空气合格,告诉我对人体没有影响。
我鼻子闻出来是臭的,检测出来却是合格的,我怎么可能相信这个事情?
家长们有些害怕,都带着孩子去体检,我发现孩子甲状腺和淋巴都有问题。
我是家长代表,拿到了班上37个学生的体检报告,其中有25份异常,有一个是重金属异常,另外24份全是甲状腺和淋巴的问题。
我还记得恐惧最强烈的时候,是七年级有个小孩被查出得了淋巴癌。
那天我坐在沙发上,电视开着,坐到12点半,电视放的什么,我不清楚。总觉得很茫然。
甲状腺、淋巴,这都是外表看不到的,越看不到,越可怕。
第二天我咬咬牙,说直接办转学,离开那个环境吧。
我和她都谈好转学的事了,要去办手续的那天,我去学校接她,她突然抱住我说,爸爸,我还是想在这里上学。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特别无助。为什么?孩子辛苦上了这个最好的初中,这是她小学六年的全部信仰,她对未来是满怀希望的。
然而出现这样的事情,我发现我她小学六年的全部信仰,她对未来是满怀希望的。
然而出现这样的事情,我发现我没办法对她的健康负责,我觉得自己特别软弱,特别无能。
事情发生之后,我们跟政府协商过,写过联名信,希望学校能先搬迁,修复好再回来。多次沟通,但都没有结果。
其实,从始至终,我们都没想过追责啥的,也不想造这么大的声势。
我们只是害怕孩子身体里埋着炸弹,这种恐惧藏在心里,无处释放。
常州毒地事件,“冲突”之后真相在哪里
此次“毒地中学”事件,还原真相,才能找出病灶根源;依法处理,才能告慰受伤害学生。最重要的,惟有强化事前防范,而不是事后追悔,才能避免类似悲剧一再重演。
4月17日,央视报道披露了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建在重污染地块附近。当晚,常州市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并称将按照“客观公正、依法处理、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的原则,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处置,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开。
一则数月前即有多家媒体曝光的“旧闻”,在央视曝光后迅速升温,数百名学生身体出现异常的遭遇,让人震惊更让人心疼。如今,常州市相关部门“连夜成立调查组”,多少让人看到了问题解决的信号。
但是,稍加对照便会发现一些吊诡之处。比如,常州在表态零容忍之前未免太能忍了。此前有媒体披露,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或遭污染侵害——《常州修复“毒地”土壤或致学生过敏咳嗽,附近一中学停课》,但监管部门当时并未像现在这样“高度重视”,更不要说连夜开会了。
还有,从当地回应看,媒体俨然错怪了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因为几乎所有的监测、检测都达标——今年2月15日,原常隆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3月下旬,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区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监测情况又如何呢?通报称,自2011年起,经过多次监测,“常外校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没有受到常隆(华达、常宇)地块污染的影响”。
这一系列达标,没让人吃下定心丸,反倒更糊涂了。如果所有的监测和检测都达标,那么,到底有没有学生受到环境伤害?如果有,伤害来自哪里?如果没有,那些身体出现异常的学生又是怎么回事?
同样存疑的是,针对媒体报道的有知情者举报,常外附近的常隆地块存在大规模填埋危废的事情,常州官方称,“未发现大量具有化学品特征物质的填埋痕迹”。